张建峰的红灯记 《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勾起几代人的回忆

2017-10-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朱虹.沈文莉.张建峰(从左至右)出演<红灯记>.剧院供图"红色经典现代戏展演"近期正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北京京剧院一个月内接连上演<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杜鹃山><沙家浜>四出大戏,引来现代戏观演热潮.有不少观众从香港.福建.山西等地赶来,寻找属于他们的青春记忆.台下观众跟唱经典唱段的场景,也让杜喆.杨少彭.张馨月这些青年演员们既兴奋又有压力,"这些词,观众比我们都熟".◎演出现代戏勾起观众记忆台上下齐

朱虹、沈文莉、张建峰(从左至右)出演《红灯记》。剧院供图

“红色经典现代戏展演”近期正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北京京剧院一个月内接连上演《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杜鹃山》《沙家浜》四出大戏,引来现代戏观演热潮。有不少观众从香港、福建、山西等地赶来,寻找属于他们的青春记忆。

台下观众跟唱经典唱段的场景,也让杜喆、杨少彭、张馨月这些青年演员们既兴奋又有压力,“这些词,观众比我们都熟”。

◎演出

现代戏勾起观众记忆台上下齐唱经典唱段

去年年底,徐克导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让不少年轻人开始了解京剧“样板戏”。7月22日,这次展演的“头炮戏”就是《智取威虎山》(上图),北京京剧院请来耿其昌等艺术家给杨少彭、杜喆等青年演员说戏。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当这些台词、唱段响起,台下有不少观众就跟着台上的演员一块唱,场面很温馨。首次扮演杨子荣的杜喆说:“在台上压力挺大的,这些词,观众比我们都熟”。

“岁数大了,眼窝子浅了。熟悉的情节,熟悉的旋律,每到高潮处都会情不自禁地落泪。看了8场,场场落泪,经常眼睛模糊得看不清取景器。”北京知名戏曲摄影师“慢哥”(苏岩)在看完《红灯记》后发的这条微信朋友圈,引来不少人共鸣。他对京华时报记者说:“这些戏,这些年也演,但一下连演四出,太难得了。”

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慢哥回忆,他们小时候天天听的就是这几个“样板戏”,“那时候也没别的,回到家打开收音机就是样板戏,学校、工厂、文艺宣传队演的也都是这些。太熟悉了,所有的经典台词、唱段,很容易产生共鸣。”

7月30日晚的《红灯记》演完后,钱浩梁、刘长瑜等老艺术家登台引来观众热烈掌声,刘长瑜激动地拥抱青年演员。

这次展演还吸引了河北、香港、福建、山西等全国各地的观众。据悉,8月26日开始,展演的最后一出戏《沙家浜》将在长安大戏院连演四场,由京剧名家王蓉蓉领衔演出。

◎演员说

张建峰圆了儿时的英雄梦

这次展演中,张建峰出演了《智取威虎山》中的少剑波和《红灯记》中的李玉和,这也圆了他小时候的英雄梦。“我爸爸那个时候就演李玉和,他虽然不是专业的京剧演员,但样板戏唱得比我还好。前些时候,我跟浩梁老师学了一点,回家给他唱了唱,他说还有点意思,这次要演出我就争取超过我爸爸。”

7月30日晚演出之后,张建峰激动地说:“我觉得非常成功,演出之前还有些压力,因为我身材瘦削一点,跟观众心中钱浩梁老师的形象不太一样。上场之前,钱浩梁老师跟我耳语一下特别关键,他就告诉我,你就想着演李玉和,千万别想着演我。”钱浩梁、刘长瑜等老艺术家同台谢幕让现场观众几近疯狂。张建峰说:“有几个观众见到钱浩梁老师直接哭晕过去了,他是那时候的全民偶像。”

张建峰觉得,这次演现代戏也拓宽了自己的戏路,“院长见了我也说,没想到还有这么阳刚的一面。我唱奚派塑造的主要是一些悲凉的人物,使不上阳刚之气,这次算是释放出来了。”

张馨月我与铁梅形象共成长

戏曲摄影师慢哥在微信上发了一组照片,回顾了张馨月从2006年至今演出《红灯记》的历程。张馨月看了也很感慨:“2006年第一次演铁梅,那时候真嫩啊,现在老了很多。我记得当时院长说,要准备演《红灯记》了。我坐在边上听着,没想着会让我演,我学的是梅派青衣,这个角色一般是花旦演。”

近10年中,张馨月已经演出了60多场《红灯记》,有戏迷在网上发言“张馨月是继刘长瑜老师之后最漂亮的铁梅”。有观众觉得张馨月在台上跟刘长瑜很像,她说:“我原来是跟耿巧云老师学的,也看刘长瑜老师的电影版。一开始手都不知道放哪,很多动作跟传统戏的程式动作不一样,跟着电影模仿完以后,浑身的肌肉疼。”

这些年演《红灯记》,张馨月也在随着铁梅这个形象一同成长,“我是先从外形上学起的,后来慢慢进入这个人物的内心。铁梅在戏中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从什么都不懂,到慢慢明白,到更加坚定地继承革命,要把握好这种心理变化。”

刘长瑜经历漫长过程塑造人物

回顾几十年前排演《红灯记》的情景,年过七旬的刘长瑜说:“我塑造这个人物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用了6年的时间,是在前辈艺术家的指导下一步步走过来的,那时候是全身心的投入,反复打磨。从演古代人物到演现代人物,我们一开始也很不适应,演古装戏时常常有些小动作,晃脑袋啊什么的,这些都要避免。”

刘长瑜告诉朱虹、张云等青年演员一个演出法则,“外部的形体动作要适度收敛,但是力度要强”。她解释说:“京剧万变不离其宗,按梅兰芳先生的说法是‘移步不换形’,演现代戏人物的装束变了,但是基本的法则没变。梅先生说的‘形’不是服装,而是虚实结合、夸张写意的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

提到观众对她的喜爱,刘长瑜说:“这个戏凝聚着很多艺术家的心血,我那时年轻,多亏了李少春、袁世海、高玉倩几位老师的提携,马连良、荀慧生先生也给我们说戏。后来李维康也演,大家都是全身心的投入。可能是我演了电影版,观众把这个爱都给了我了,我很惶恐,好自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