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看战国时期的自荐书

2018-1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矣.是何故也?为其凋荣也.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于成败之事,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虽尧.舜.禹.汤复生,弗能改已!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看战国时期的自荐书以上引用自<战国策·秦策·范子因王稽入秦>中范雎写给秦昭襄王的自荐书前半生很失败的范雎,在上一个东家魏国魏齐的府上,被打断了肋骨,被人当成死人扔进厕所.然而,范雎气未绝,被一个上厕所的人一泡热尿给浇醒后,救了出去,被去魏国出差的秦国官员王稽,偷渡到了秦国.战国策全

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矣。是何故也?为其凋荣也。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于成败之事,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虽尧、舜、禹、汤复生,弗能改已!

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看战国时期的自荐书

以上引用自《战国策·秦策·范子因王稽入秦》中范雎写给秦昭襄王的自荐书

前半生很失败的范雎,在上一个东家魏国魏齐的府上,被打断了肋骨,被人当成死人扔进厕所。然而,范雎气未绝,被一个上厕所的人一泡热尿给浇醒后,救了出去,被去魏国出差的秦国官员王稽,偷渡到了秦国。

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看战国时期的自荐书

来到了秦国后,捡回一条命的范雎,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然而,还是没有扫走心头的阴霾。因为,来到秦国后,一切进展并没有那么顺利。中间的牵线人王稽,也是使出全身功夫,给范雎办事,然而,范雎的简历似乎并没有吸引到秦昭襄王,秦昭襄王丝毫没有要录用范雎的意思,甚至连第二轮的面试机会都没有给。

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看战国时期的自荐书

这一等就是两年啊,范雎急啊,这人要吃饭啊,没有工作怎么行?再说范雎上次挨打身体还落下残疾了,干不了重活,也就只能对脑力劳动打注意。

再继续等下去就是玩完!再难的逆境也要突破!范雎决定,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于是,范雎提起笔,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很牛的自荐书,这封自荐书有多牛呢?牛到将自己送上历史舞台,并且就这封自荐书还铭记史册。

自荐书写成后,范雎托关系,将自荐书递到了秦昭襄王的手中。秦襄昭王看了后,非常兴奋,急切地派专车前去迎接范雎来当面一聊。当然,秦昭襄王也没有忘记表扬并赏赐挖才有功的王稽。

那范雎的自荐书能达到如此神奇的作用,他是怎么写的呢?范雎的自荐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请问,秦昭襄王,你是明君吗?

范雎在自荐书中写到:

“大王,臣听说,明君对于政事,奖罚是很分明的。只要立了功就会得到封赏,只要能治理得了国家,官位就会升高。所以,在秦国,没有能力的人就不能够任职,这样的话,有才华的人也就不会被埋没。如果大王觉得臣说得有道理,那就请大王给臣一个舞台,采纳臣的计策,臣相信能够给大王交付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果大王明明知道这是一件有利的事情,而不去执行,那臣留在秦国也没有什么意思 。常言道,人是感情动物,一般的君主都会依自己的个人喜好进行奖罚,但是英明的君主却往往是奖罚分明。

臣自从上次遭受大难之后,胸脯腰椎留下了伤害,身体已经难以再承受刑罚的痛苦。臣的身体现在都已经这样了,臣怎么又敢用毫无把握的计策来忽悠大王您呢?臣虽然低贱地微不足道,况且命运曲折多难,那大王难道认为为您推荐臣的王稽,也有胆敢欺诈大王吗?”

看到范雎给秦王写的这一段,如果你是秦王,你会怎么考虑呢?范雎都已经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难道还不能够有个面谈的机会吗?每一个君王都会标榜自己是个明君,而范雎已经将秦昭襄王架到明君的层次上了,为了确定是个明君,也要抓住这个证明的机会。

范雎还谈到,他有好计策,并按此计行事会大大有益。人都图利,秦昭襄王也不例外。然而,是什么好计策?范雎并没有说,这就大大挑起了秦昭襄王进一步探知的兴趣。秦昭襄王再怎么也要试一试这个计策,或者至少也要听一听这个计策。

范雎还把王稽搬了出来,言下之意,自己要是没有这个实力,王稽敢大包大揽吗?以此抬高自己,并让秦昭襄王更加相信自己。当然还少不了要是合作成功了,秦王也不要忘了王稽荐才的功劳的意思。

看这个自荐信,写得全面周到、留足悬念、不卑不亢,确实很牛啊!

二、写了这么多大胆的话,我为什么就敢这么写呢?

范雎在自荐书中写到:

“大王,您应该知道,天下很多非常有名的美玉,最开始的时候,外表都是被石头所遮盖。后来经过打磨,才成为非常漂亮的名器。在下不敢说我自己就是名器,臣虽然被人抛弃,但我自己从未抛弃也没有放弃过我自己。难道臣就不能让一个国家富强吗?臣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名君,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都在想方设法,从别的诸侯国,为自己的国家引进人才。

天下的明君都在抢优秀的人才。但是,也不乏一些不会识才的君主,任其人才的流动,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是损失啊!大王你心明目清,你觉得有益于您了您就去做,您觉得无益于您那您可以不在意,如果您要是有疑惑,那您可以尝试一下。这其实也是尧、舜、禹、汤都不能更改的道理!”

范雎这段话,可以说是再一次撩拨了秦昭襄王好奇心。范雎可真是个猎奇高手啊!他将自己比喻成璞玉,那势必是有两下子的人。如果还是不见这个范雎的话,那秦王就成了那种看不到人才任其流动的有眼无珠的君主了。秦昭襄王才不要当那种人呢!所以,范雎离面试的成功又更进了一步。

三、我的好计策是什么?大王您想知道吗?

范雎在自荐书中写到:

“大王,给你说了半天了,光卖关子了,也没有给你说到最重要的事情,即好计策。也许大王是觉得臣在吹牛。只是因为,最重要的话语,臣不能给您写在奏章里。其实臣心里也是惶惶不安,臣怕还没有说到大王您的心里去;也不知道是不是推荐臣的人级别不够,没有力度和可信度。如果不是这些原因,臣恳切大王给予一个机会、一丁点时间,臣当面奏于大王。”

对人的心理洞若观火,这应该是策士的一项基本技能,范雎也不例外。范雎很好地利用了人们猎奇的心理,知道秦王对好计策感兴趣,那这是什么好计策呢?好,那就见面聊吧,见了面再告诉你。能不能写在奏章上呢?当然不能,这样一下子亮出自己的底牌,那自己的主动权在哪里?有些东西,只能见了面才能说。就看你秦昭襄王见不见了。

在自荐书里,范雎一边奉承着秦昭襄王,一边又抛酒着好计策的诱饵,但就是不说好计策,两招配合使用,软硬兼施,将自己所要达到了的效果一步一步地推进,从而达到与秦昭襄王见面的目的。当然,范雎相信,如果能够见上一面,自己一定能够拿下秦昭襄王。

如今,在职场上,我们很多人、尤其是刚毕业走进社会的大学生们,在找工作的时候,应该都写过自荐书。我们现在回过头想一想,是不是当时很多自荐书如泥牛入海、没有音信呢?我们有没有想过其中的原因?其实,我们在写的时候,可以多动动脑筋,不妨多换几个角度,写出自己的特色风格,不要走大众雷同化道路,从而引起注目、抢得先机。

当然,这话说了,好像有些无关痛痒,因为如果供太过于求了,量会淹没了质。但是,我们从这篇自荐书里,至少可以学习到一种处事的思维,从而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长久地受益。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我!您的支持,是我努力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