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述之与向警予的孩子 【蔡和森和向警予】蔡和森和向警予的爱情故事

2018-1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众所周知,向警予与蔡和森是革命伴侣.他们都是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都在30年代前后被国民党杀害.蔡和森是蔡畅的哥哥,向警予是中共最早的女党员之一,被誉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文革后还发行过向警予的纪念邮票,称起为中国妇女的光辉榜样.但一个官方讳莫如深的事实是,向警予与蔡和森的感情早在他们他们遇难之前就已经破裂了,用现在的话说是小三插足,而插足者则了中国托派的重要人物彭述之.彭述之与向警予的孩子 [蔡和森和向警予]蔡和森和向警予的爱情故事向警予与蔡和森的结合是志同道合.自由恋爱的结晶.1913年秋,

众所周知,向警予与蔡和森是革命伴侣。他们都是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都在30年代前后被国民党杀害。蔡和森是蔡畅的哥哥,向警予是中共最早的女党员之一,被誉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文革后还发行过向警予的纪念邮票,称起为中国妇女的光辉榜样。但一个官方讳莫如深的事实是,向警予与蔡和森的感情早在他们他们遇难之前就已经破裂了,用现在的话说是小三插足,而插足者则了中国托派的重要人物彭述之。

彭述之与向警予的孩子 【蔡和森和向警予】蔡和森和向警予的爱情故事

向警予与蔡和森的结合是志同道合、自由恋爱的结晶。1913年秋,蔡和森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在一师,他和毛泽东、萧子升三人品学兼优,志趣相投,都是杨昌济最得意的学生,人称湘江三友。1918年4月,他们共同组织的新民学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胚胎之一。

彭述之与向警予的孩子 【蔡和森和向警予】蔡和森和向警予的爱情故事

1916年春,同样是杨昌济最得意的学生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冲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回到家乡担任溆浦女校校长,走上了妇女解放和教育救国的道路。她在学校要求女生放脚,亲自为她们解开裹脚布,并一个个地陪其回家向父母作动员,在当地开女子解放之风气。

彭述之与向警予的孩子 【蔡和森和向警予】蔡和森和向警予的爱情故事

1918年底,向警予为联系湖南女子赴法勤工俭学之事到达北京,第一次见到了在湖南学生界中享有盛名的蔡和森。

不久,向警予也加入了新民学会。她与蔡和森的交往因此逐渐增多,但并未产生爱慕之情。1919年底,蔡和森、向警予、蔡畅等五十多人乘坐盎特莱蓬号法国邮轮从上海启航前往法国。在35天的航程中,向蔡两人经常一起观看日出,讨论学习和政治问题。在谈到个人婚姻问题时,他们都强烈地反对旧式婚姻,主张大胆追求新式爱情和理想的完美结合。当邮轮停靠在终点站法国马塞港时,向上同盟扬帆启航了。

耐人寻味的是,在此之前,向蔡两人都曾立下终生不婚的誓言。1918年,湘江三友一起来到岳麓山爱晚亭谈古论今。当谈到个人婚姻问题时,毛泽东首先提议为寻求救国真理,甘愿终生不娶。对此倡议,蔡和森、萧子升深以为然。

岂料时间才过去一年,蔡和森便率先食言。向警予在担任周南女校校长期间,一些工作得到了当地一位名叫周则范的军官的支持。出乎意料的是,周则范竟然要求漂亮文雅的向警予做他的二房夫人。向警予的父亲虽是位富商,但慑于周的权势,只得同意。可是,早已接受女权解放新思想的向警予则坚决反对。她只身冲进周家,发誓终生不嫁,以身许国。为避免周的再次纠缠,向警予干脆离开溆浦老家,前往长沙,住在同学蔡畅的家里。

到达法国蒙达尼城后,1920年5月,二人在蒙达尼结婚。婚礼热烈而简朴,几十名中国留学生为这一对志同道合的新人送上了温馨的祝福。向蔡分别朗诵了两人在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歌,婚礼达到了高潮。不久,他们将这些诗作结集出版,题目为《向上同盟》,分别赠送给亲朋好友。

萧子升在看完诗集后幽默地对他们说:你们两位都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深深地祝福你们,并献给你们四个字——向下同盟。这是你们书的名称,我只不过改换了一个字而已。

远在东半球的毛泽东收到诗集后,为之一喜,表示我们正好奉蔡做首领。1920年冬,毛泽东和杨开慧也走向了婚姻的殿堂。 他们的结婚照片上,一对马克思主义的虔诚信徒并肩坐在草坪上,共同捧着一本打开的《资本论》。这种寓情寓义的完美结合的结婚照片,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还有他们写给亲友的信件中也能反映出这种理想的问题。

婚后,向警予给父母寄了一张印有一对十分可爱的小孩的明信片。她针对明信片上的小孩,借题发挥,写道:和森是九儿(向警予在家排行第九,小名九儿)的真正所爱的人,志趣没有一点不同的。这画片上的两小也合他与我的意。我同他是一千九百廿年产生的新人,又可叫做廿世纪的小孩子。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也说:我与警予有一种恋爱上的结合。向蔡同盟正是具有了健康向上、率真独特和丰富多彩的内涵,才平添了其无穷的魅力。

向警予与蔡和森的爱情结局

向警予与蔡和森的结合曾被称作向上同盟/向蔡同盟,由于生活习惯不合等原因,1926年,向警予与蔡和森在莫斯科分手。生活同盟虽已不再,革命理想同盟却犹在。得知向警予牺牲,蔡和森悲痛不已,撰文悼念我的妻: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二人的恋情发生在向蔡婚后的第六年,亦即1925年。婚前的向蔡同盟就感情方面而言,理想浪漫的成分居多,但婚后则是实实在在的过日子。作为职业革命家的蔡和森,他当之无愧。但作为人父人夫的蔡和森,则并未尽到责任。

蔡妮、蔡博出生不久就被送回老家,由祖母抚养。这样,蔡向间就缺乏通过孩子而带来的交流和欢乐。他们夫妇都忘我地工作,谁都不愿意为家庭多作点牺牲。向警予不善理家务,蔡和森无固定收入,以致于家庭有时发生断炊之事。为解决他家的生活困难,李大钊曾多次给胡适写信,说和森很穷,专待此(蔡的《俄国社会革命史》一书的稿酬)以为糊口。所以,向蔡的婚姻虽然是崇高的,但总让人感到缺少点什么。

向警予原本是一位活泼多情的女子,崇尚妇女解放和个性自由。但婚后的她还是受到旧式礼教的一些束缚,处处压抑自己,不苟言笑,也反对工作和生活中其他人的谈情说笑,少妇老成。同事们送她老祖母的绰号。处于从封建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转型时期的向警予,她本身就是趋新和守旧、开放和封闭的矛盾统一体。

婚后她对蔡和森的感情不变,但对他拖沓和不注意卫生的生活习惯比较反感。另外,向蔡同盟的经典故事也使她感到很大的压力,她必须尽量地显得庄重。

破镜有时很难重圆。几个月过去,尽管向蔡两人都曾努力忘记过去,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无奈地发现,他们的感情同盟已是明日黄花。在莫斯科,他们十分理智而平静地分手了。然而,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二人的理想、事业和友谊的同盟却延续到他们生命的终点。

生活夫妻同盟不再,革命理想同盟犹存。在向警予身上闪烁着新女性对新社会的强烈追求。革命和伟大的女性这两个显著的特点,交织出向警予短暂生命旅程的主旋律。这追求,不但表现在她对自由婚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在她对破裂婚姻和感情正视的态度。在几十年前,二人敢于自由恋爱结婚尚为新潮,为众多国人不齿;而后又敢于打碎死亡婚姻,更是惊世骇俗。

1927年4月,蔡和森、向警予的两个儿女在长沙最后一次见到了妈妈。这次见面好在蔡父蔡母的张罗下,一家人上照相馆拍摄了一张合影,算是唯一的全家福。在这张照片上,不常见到妈妈的儿子蔡博很不自然地站在妈妈向警予怀前。向警予到武汉后,在紧张激烈的阶级搏斗中,这位心中装着中国革命解放大业的母亲还给儿女们写了几首充满母爱柔情的儿歌,其中的一首这样说:希望你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在没有剥削的社会成长!

1928年3月,向警予在武汉被敌人拘捕后,蔡和森心急如焚,曾给在国民党中做官的萧子升拍电报,望其营救。向警予牺牲后,蔡和森撰文表示深切的悼念。

六大会议结束后,蔡和森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此时的蔡和森可谓身心交瘁,他迫切感到需要有一个人来关心他,照料他。当时,与蔡和森夫妇一同赴莫斯科的还有李立三夫妇等人。李立三的妻子李一纯出于同情和关心,对病中的蔡和森给与了许多照顾,慢慢地两人竟然产生了不能自拔的爱情。

1926年底,他们正式结婚。如果说向蔡同盟有着浓郁的罗曼蒂克色彩的话,那么,李蔡联姻则更多的是生命之恋,是患难之情,是以破坏另一个家庭为代价的婚外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