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王天琦 江苏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治吏新政

2018-02-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年9月,睢宁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在这个名为"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的改革动员会上,每位干部发言不得超过6分钟,只讲大白话,不准讲套话和废

今年9月,睢宁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在这个名为“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的改革动员会上,每位干部发言不得超过6分钟,只讲大白话,不准讲套话和废话。会议的幕后导演——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的这一治吏新政,又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2008年初,王天琦任书记后的第一把“火”,便烧掉了18名干部的“乌纱帽”,尽显铁腕风范。从“禁酒令”、公布全县领导干部手机号码、干部拉练,到官话改革,王天琦在睢宁掀起了一阵阵严管干部风暴,而被睢宁人称为“睢宁的仇和”。

睢宁与宿迁市紧邻,这个仇和曾经主政过的地方近年来飞速发展,让睢宁人颇为羡慕。仇和当年的铁血执政风格,在睢宁也深入人心,他们总是不自觉地将睢宁的主政者与仇和进行比较。如今,在王天琦身上,他们似乎看到了仇和的“影子”。

然而不同的是,王天琦一系列勤于吏治的措施,在以“好访、好讼”闻名的睢宁,出人意料地没有引起太多的争议和反弹。在铁腕治吏的背后,王天琦有着独特的个性和执政艺术。

“南门立木”

地处苏北的睢宁,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在江苏省的下游徘徊,2007年各项经济指标更是跌到了末位。

“做县长时,我就在考虑,这个地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2006年4月,王天琦从徐州市贾汪区区长调任睢宁县县长。经过两年的思考,他发现“一个地方的落后,表在经济,本在人心。睢宁的落后,关键是干部作风不正、精神不振。”

“要改变睢宁,先改变干部。”升任县委书记后,王天琦把施政的突破口对准了吏治,“首先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行为的问题,发展睢宁经济从改变人开始。”

吏治从来都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在睢宁,干部群众对立情绪严重,干部上访甚至多于群众。在睢宁改革吏治,风险和难度更大。

2008年初,睢宁被江苏省列为11个脱贫攻坚重点县之一。随后,徐州市也提出“突破睢宁”的战略。王天琦上任后便开始对“突破睢宁”进行全面动员,让改变落后现状、加快发展成为睢宁上下的共识。在此大势下开展吏治整顿,已然万事俱备。

商鞅变法始于“南门立木”,而睢宁吏治整顿应该从哪里入手?

“中国很多问题从最根本上讲,不是缺制度而是缺执行,往往最简便易行的东西,执行才最有效。”王天琦首先想到了禁酒令,“禁酒令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做,但效果不理想,原因就在于它有例外。所以,我们商量了一下,没有任何例外,一律禁酒。”

2008年2月,睢宁县颁布“禁酒令”,严禁机关干部在工作日午间饮酒。对违反禁令者,一经发现直接免职并给予党纪处分。县纪委抽调工作人员组成“禁酒办”,专门负责禁酒工作。同时,设立举报电话,发动群众踊跃举报。

2008年上半年,一共有18名机关干部因为中午喝酒被免职,其中包括民政局副局长和镇长。从下半年开始,几乎再无人举报干部喝酒的事情了。

紧接着,王天琦又把“一般公务不准用警车开道或警车护送”、“下基层不准搞边界迎送”、“不准参加商业性庆典”、“不准题词、题字”、“车辆不准闯红灯”等列入禁令。通过禁令建立起让干部“生畏”的制度,“就是告诫干部不该干什么,干了就要被问责”。

“这是我们严管干部的第一步,解决令行禁止的问题。”虽然也遇到了不少压力和阻力,但王天琦令行禁止,无异于“南门立木”,给了当地干部极大的震慑。

“强行入轨”

“心有所畏,才不会乱为”。禁令不仅横扫了睢宁干部中长久以来的不正之风,也为下一步更大的吏治风暴进行了铺垫。

2008年7月,王天琦受到部队拉练的启发,提出干部拉练工作法。“作为欠发达县份,无法用奖金来激励干部,我们做的更多的是用压力来激励。在传递压力上,我们的制度建设就是‘拉练工作法’。”

干部拉练工作法,其实是对一系列制度的形象性概括,以拉练工作法把王天琦的很多干部管理制度统筹起来。“拉练是按照实战的要求,把大家拉出来训练。实战是什么呢?实战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老百姓做实事。”王天琦的拉练工作法,就是按照军事化管理模式要求干部,打破8小时工作界限,打破部门条条框框,不论白天黑夜,不论节假与否,只要需要,随时调度安排工作。

“呼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必胜。”这是王天琦对睢宁干部的硬性要求。在拉练工作法下,睢宁有250多名干部被赶出去,长期在外招商。王天琦甚至规定,各镇党委书记、镇长必须始终保持一个人在外招商,并且保证每月平均在外招商18天以上。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党委书记和镇长两人同时在家,将被就地免职。

对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任务,则采取逐级分解任务、压力层层传递,挂出“作战图”、列出“时间表”、立下“军令状”,实行定期观摩考核。对于拉练中表现优异的干部,火线选人用人,不受台阶限制,不受门槛限制。

“只要干得好,领票子、给帽子。股级也可以直接干正科,副科也可以推荐提拔做副处,要保证奖得让人眼馋,提拔得让人心动。”而对于在拉练中“掉队”的干部,王天琦则毫不留情地摘掉“乌纱帽”。

一开始,不少干部对拉练工作法很不适应。有一次,王天琦带领县委主要领导夜间查岗,结果发现所查的两个镇脱岗人员竟达10人,他当场找到党委秘书和门卫,找出值班表,现场采访,并拍摄影像资料。第二天,责成两个镇党委书记和相关责任人作出检查,制作专题片在电视台曝光。

事后,王天琦还专门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难道仅仅是值班问题吗?》,引起极大反响。

“在这样的工作方法下,我们对干部该免的免,该撤的撤,也没有遭到什么反对。”2008年,睢宁一共处理了50多名干部,同时对10个招商能手给予提拔或重用。

“行动是最高境界。干部拉练关键在于行动,把党员干部‘逼’上一线,确保领导一线指挥,情况一线了解,问题一线解决,矛盾纠纷一线处理。”在王天琦看来,整顿吏治必须强行入轨,必须用硬性的措施,因为人天生也有一些惰性。怎样把人天生的惰性压制住,需要对人予以强刺激,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

“民意洪流”

“严管干部,不能光靠干部管干部,那样的话,睢宁县机关将矛盾百出。我们的做法是,激荡起强大的民意洪流,裹挟干部转变作风。”发动群众来严管干部,用民意来监督干部,这成为王天琦整顿吏治的法宝之一。

2008年8月,当地报纸以4个整版的篇幅,公布了睢宁县领导干部职务分工和联系电话,一时间洛阳纸贵,王天琦更是成了睢宁百姓的民意热线。

此前,很多地方都公开领导干部手机号码,但往往是公开就结束了,而睢宁却接着公布干部收到的短信,然后再公布手机信息的办理情况。

“这时候老百姓就意识到,自己反映的问题有用,于是他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参与到我们的监督流程里去了。”在王天琦看来,手机号码的公布仅仅是一种形式,但是所有干部的号码都公开了以后,就形成一个立体的监督网,支撑起一套监督制度体系。制度设计者同时也可以监督自己,这样才能让民众感到信服。

同时,王天琦在县城中心的广场上,召开声势浩大的“全县机关干部作风促进会”。县领导和全县各机关单位干部与群众坐在一起,面对面进行交流。会议现场问答、现场质询,群众语言犀利、字字紧逼,导致在场干部如坐针毡,热点部门负责人甚至话语磕巴、两鬓冒汗。

2008年10月,王天琦又将县委常委会搬到睢宁剧场,800余名普通干部群众代表旁听会议,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同步进行现场直播。最令人震撼的是,这次会议现场公布了软环境专项评议的投票结果,评出群众“最不欢迎”、“最不满意”的单位。根据投票结果,县交通局党委书记、睢城派出所所长、交通局西关收费站站长、县法院执行局负责人等4名领导干部被当场免职。

对于这个结果,参会者事先并不知道,王天琦也不知道。公布结果之前,很多部门领导都在不停地擦汗,睢宁人称这次会议为“官场地震”。

“高高举起民意这根鞭子,狠狠抽向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良现象。”经过王天琦的几次造势,被激起的民意洪流能量大得超乎想象。

如今,在睢宁,政府官员不敢随便进出娱乐场所。当地官员的照片被挂在网上,干部走到哪都能被群众认出来。

“我们做事做得水到渠成,每一项工作都充分用民意做铺垫,铺垫到最后被处理的人都感觉到再不处理实在说不过去了,然后‘引颈受戮’,所以不会引起社会震荡。”王天琦这样概括他的吏治秘诀。

“洋派书记”

“干部现在干事了,所有干部的精力比较集中,集中到发展上。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好坏,干部肯定起到关键的作用。如果想把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好,就一定要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了人的问题,经济一定会上去。”王天琦的吏治改革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睢宁经济很快有了起色。

吏治整顿的顺利推行,让王天琦不仅在当地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外界也频频关注这位极具个性的“明星官员”。

曾经做过电视台播音员和宣传部长的王天琦,对于媒体和宣传十分稔熟,说话一口标准的播音腔和儿化音,外表一丝不苟。其超前的理念和花样百出的宣传,而被人们称之为“洋派”县委书记

2008年两会期间,睢宁在北京刊登的悬疑广告,曾经轰动一时。与“美女 美景”传统地方形象广告不同,睢宁的广告设计得颇为精妙——整版广告中视觉中心是田字格中的“睢”字,让读者有奖竞答其读音。第二天继续悬疑,第三天才揭示谜底,告诉人们睢宁是江苏的一个县。独特的形象广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创意者正是王天琦。

今年6月,睢宁在台州的一场名为“共创事业行动会”的招商会,同样令人耳目一新。活动一开场不是领导讲话,而是睢宁人朱雪琴,3个全国人大农民工代表之一,讲自己的经历,讲家乡如何好,她的出现让大家眼前一亮。接下来是看一个留守儿童的录像片,叫“有个大项目才有完整的家”,催人泪下。

紧接着,又放了一段严管干部的资料片,展现睢宁良好的官风和软环境。最后出场的才是王天琦,只说了5分钟,意思很简单,“用心为你着想,用力为你服务”。

从今年9月开始,王天琦又把吏治改革的下一个切入点,对准了冗长的会议和官话、套话。连续出台5个相关红头文件,详细规定会怎么开,话怎么说,禁止说什么话。“讲有用的,说爱听的。”如今,王天琦自己的很多话在当地都广为传诵。

从铁腕治吏到敢于出位的宣传,王天琦在外界看来,做事颇为高调,甚至有作秀之嫌。

“我干的事情我负责,我干的事情由大家评说,但是要有一个干事的环境。”对于高调,王天琦有着自己的理解,“我很喜欢高调的人,高调的人一定是有本事的人。高调不坏,问题是在中国,有时候高调风险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