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人张俊才 张俊才:普定勇举抗战大旗第一人

2017-08-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七七事变"后,正当全国掀起抗日高潮急需大量兵源时,许多老百姓却怕战死沙场,征兵十分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1939年在普定县补郎区老家小学任教的苗族青年张俊才.杨云太和王建高等得到南京失守.汪精卫投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消息后,三人商量认为:要有国,才有家,决定放下书本,打日本鬼子保家卫国去.1939年3月的一天,时任普定县县长王同荣到补郎区猴场乡视察工作,县参议员杨锡光陪同(杨锡光是张俊才等三人的老师),趁此机会,张俊才等到猴场乡公所拜见,并把自愿参军抗日,保卫国家的请示血书交给县长

“七七事变”后,正当全国掀起抗日高潮急需大量兵源时,许多老百姓却怕战死沙场,征兵十分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1939年在普定县补郎区老家小学任教的苗族青年张俊才、杨云太和王建高等得到南京失守、汪精卫投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消息后,三人商量认为:要有国,才有家,决定放下书本,打日本鬼子保家卫国去。

1939年3月的一天,时任普定县县长王同荣到补郎区猴场乡视察工作,县参议员杨锡光陪同(杨锡光是张俊才等三人的老师),趁此机会,张俊才等到猴场乡公所拜见,并把自愿参军抗日,保卫国家的请示血书交给县长,当时王县长和杨锡光老师都很高兴、感动,王县长表扬和讲了一番抗日道理后,要求他们三人宣传邀约青年,同时当面把青年们的意见交托杨锡光和苗族自然领袖张以诺(张俊才的父亲)两位老先生落实青年应征人数。

1939年4月上旬,经多方的努力,张俊才等3人分头工作,共相约了自愿抗战青年148人。7月7日,也就是七七抗战两周年纪念日,由县组织的各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欢送出发,全体官兵群情激奋高呼:“不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永不回家,誓死不当亡国奴”“宁愿战死沙场,不在家中偷生”。志愿兵连步行四天,先到贵阳中槽司训练。

1941年,军政部通知张俊才到军政大学报到,同他一起报到的有张渊洋团长,当时都不知道是什么任务,最后是要他们先在大学当司录事及学习,他们学习十分努力,以优秀的成绩被中央军政大学录取。张俊才在校期间,由于坚持原则,得到赏识,被委任为全国民众教育馆书记官。

抗战时期,由于重庆是国民政府所在地,因此,日本的飞机轰炸很频繁。1943年某月的一个星期天,军政大学刚做好饭,突然防空警报拉响了,人们蜂拥的往指定的防空洞跑,张俊才想抓紧去弄些饭菜等轰炸过后送去给难民营让难民饱餐一顿,于是转回伙房,刚用桶装了几样食物,就听见敌机的轰鸣声,大地猛烈抖动就像地震一样,抬头一看,天空被13架敌机遮往,炸弹如雨点般从空中洒往地面,他提着木桶加速快跑,警卫连长及两个战士小赵、小王正找到他,刚喊一声:“长官快跑”,突然一颗炮弹落下来在伙房边爆炸了,只听得“轰”的一声,他就失去了知觉,醒来已是在医院的床上了。警卫连长对他说,是小赵、小王飞跳着扑在他身上,伙房的两扇大门板被炸飞来打在他们身上,两人牺牲了,还有和他一起从家乡出征的32位战友为救护老百姓也壮烈殉国了。防空洞里的军民共计8000多人,被一颗毒气弹封住了洞口全被毒死。

抗战结束后,1946年张俊才不愿意看到打内战,婉拒了国民政府军政部令其到陕西任职的要求,冬季,他回到了普定干起了教书的老本行,直到1949年底,解放后先后任补郎乡乡长、补郎区副区长、区长、马官区民政助理员,1979年在普定县民政局退休。2001年,这位84岁高龄的苗族老人走完了曲折艰辛的一生,在普定县马官村家中安详辞世。如今,抗战的硝烟散去了70年,张俊才也永远离开亲人们15年了,但当人们提到76年前身处边远山区的张俊才能深明大义在普定率先举起抗战大旗,抗战胜利后为了和平能够归隐乡间安心从教,无不充满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