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轶事美文赏析

2019-04-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章太炎是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著名学者,他的研究研究范围很广.<章太炎轶事>搜集了百年中国百年人物的百年逸闻,汇录了百年往事百年历史的百年轶事,下面给大家带来章太炎轶事美文赏析.章太炎轶事美文赏析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出生于一个末落的书香门第,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章太炎幼年受祖父及外祖父的民族主义熏陶,不满于满清的异族统治,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思想观念,最终形成具有其

章太炎是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著名学者,他的研究研究范围很广。《章太炎轶事》搜集了百年中国百年人物的百年逸闻,汇录了百年往事百年历史的百年轶事,下面给大家带来章太炎轶事美文赏析。

章太炎轶事美文赏析

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出生于一个末落的书香门第,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章太炎幼年受祖父及外祖父的民族主义熏陶,不满于满清的异族统治,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思想观念,最终形成具有其及个人特色的民族主义观。

章太炎轶事美文赏析

因反清意识浓厚,仰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鲁迅先生十分推崇章太炎的为人,赞曰:"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张元济称赞道:"问天下英雄,能不入彀者有几辈?"

中华民国成立后,大总统袁世凯任命章太炎为"东三省筹边使",设署于长春,僚属十人,经费每月3000银圆。当时章太炎颇有开发东三省的雄心,同时对袁世凯犹有幻想,所以接受了这项任命。后来才感到是受了袁世凯的骗,所谓筹边使,只是一个空头名义而已。

袁世凯为了笼络章太炎,下令授以二等勋章,并对他说:"清帝退位,革命成功。参加革命的识时务者,今日多已踞显要、住洋房,子女玉帛,如愿以偿。唯君犹孑然一身。近来南方报纸,对予颇多毁谤,谓予将复辟称帝,蛊惑人心。今特授君四万圆支票一纸,以去沪办报为名,实际只须向上海各大报以津贴为由,酌予点缀,所余大部分,可由君自由支配。"

当时章太炎颇为踌躇,但还是接受了下来。辞别回寓后,愈想愈不妥当,感到受此4万银圆,实质是向上海各报行贿收买,这样做,连自己也一并被收买,有污人格,决不可!但已经受了下来,如何处置,一时苦无善策。恰好有南通张季直来见,开门见山说:"听说项城给你拨款四万圆去上海办报,今共和党在上海出版的《大共和日报》经费支绌,尔我同为共和党发起人,用此四万圆维持《大共和日报》,既符合项城在沪办报之要求,又无须由君为此繁琐劳神,现在计亦良得。

"章太炎便不加思索,将四万圆支票交与张季直。

不久,章太炎便上书袁世凯,辞去"东三省筹边使"这个有名无实的官职。

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后,邀请各界名流来京议政,章太炎也在其中。不久,袁世凯的称帝企图日益暴露。章太炎昔日追求的民主共和理想,竟然为帝制的复辟所代替,宋教仁被刺,二次革命失败,洪宪帝制出台,张勋复辟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无不使章太炎痛心疾首。1914年2月,章太炎把袁世凯以前授给他的大勋章当扇坠,大闹总统府,大骂袁世凯包藏祸心。被袁世凯软禁于京。

由于章太炎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大的个人影响力,袁世凯并没有为难于他,反而每月发给他五百银元,可谓是囚徒中的"富翁"了。为表达胸中的愤懑,章太炎竟在案几上写满"袁世凯"三字,每天都要用木杖击打数次。在其堂屋内,高悬八尺宣纸,上面只有"速死"两个大字。足见其愤世嫉俗的狂士性格。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在北京龙泉寺,仅弟子钱玄同可以随时进见。袁世凯每月提供给他生活费500元,雇厨子一人、听差两人以供侍奉。他毫不客气,晓谕听差和厨子必须每日向他请安三次,清晨9时一次、下午3时一次、晚上9时一次,请安方式为打躬,不得违误,若有差池重责不贷。

听差厨子唯唯不敢稍忘。有时已下午3时,章犹自午睡不醒,听差必联袂入房,就枕畔低语:"大人醒来,打更时间到了!"按规定,章太炎可每日享受两个大洋的菜肴,极尽丰盛,他便要求只做一块钱的,剩下的一块钱公然饱入私囊。

即便是这一个大洋的菜肴,光他一人享用也过于丰盛,他从来只吃摆在面前的两个菜,对摆在远处的则懒得举箸。久而久之伺侯他的两个听差便只把一些清淡的素菜放在他的近处,而把肉菜放在远处,等他吃完后,听差们便自己享用。后来钱玄同知道了,便和官方取得联系,将两个听差革职。

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期间,被迫写"劝进书"。书云:"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满清恶官僚之手,尤有荣耀!"袁世凯见后,盛怒。继而又自嘲说:"彼一疯子,我何必与之认真也!"时称章太炎为"民国之祢衡"。

章太炎是中国最早刊登征婚启事的名人之一,有人问他择偶的条件,他说:"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后经过蔡元培介绍,与汤国黎女士结为夫妇,婚礼当天,皮鞋左右颠倒,一时大窘。

胡适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出版后,特送了一本给章太炎,上写"太炎先生指谬",下署"胡适敬赠",人名旁边便用标点符号。章看到自己名旁加了黑杠,不禁大骂:"何物胡适!竟在我名下胡抹乱画!"及至看胡的名旁也有黑杠,才消了气说:"他的名旁也有一杠,就算互相抵消了罢!"

章太炎一次致信胡适,写的是白话文。抬头曰:"适之你看",直译旧时信函:"某某大鉴"之意也。

当时的北京大学,有名的教授,大多出之于章太炎的门下,如:黄侃、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鲁迅)、沈兼士等。章太炎为人戏谑,以太平天囯为例,封黄侃为天王,汪东为东王,朱先生为西王,钱玄同为南王,吴承仕为北王。

章太炎登台讲学,声势浩大。他名满天下,前来听讲者甚众,所以主办者干脆安排一次大课满足听者所需。章太炎每次来上课,都有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等,都是一时俊杰,声名在外。章太炎国语不好,便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章太炎讲课,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三省垂危,章太炎坚决主张抗日:"今日之势使我辈处之,唯有一战,明知必败,然败亦不过失东三省耳,战败而失之,与拱手而授之,有人格与无人格之异,则国家根本之兴废亦异也"。可是,中国守军不战而退,使章太炎对国民党政府十分失望。

他不顾年迈体衰,一如既往地用他的良知和勇气为宣传团结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他通电怒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国家危急至此,犹不奋力向前以图恢复,平日整兵治戎,所为何事?应即督促前进,自谋靖献。

如犹逍遥河上,坐视沦胥,此真自绝于国人,甘心于奴隶者矣!"他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炮火到北平拜见张学良、吴佩孚等,劝其不计个人名位、利益得失,积极抗战;他亲自为抗日将士作《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为抗日烈士题写碑文,鼓舞抗日士气。1936年临终前,章太炎致书蒋介石,劝其联共抗日,并表示赞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一宣言》和团结抗日的主张。拳拳爱国心,着实令人钦佩!

1935年,章太炎先生66岁,即他去世的前一年,立下遗嘱。遗嘱不长,约六七百字,文字也平实,如叙家常。从内容来看,遗嘱分为两个部分,可圈可点的是第一部分,这是向儿辈交代做人的原则:"凡人总以立身为贵,学问尚是其次,不得因富贵而骄矜,因贫困而屈节。其或出洋游学,但有资本者皆可为之,何足矜异,若因此养成傲诞,非吾子也。入官尤须清慎。若异族入主,务须洁身。"

章太炎先生虽重学问,但并不以学问为第一,而是以立身为第一,也就是以立德为先。他倡导"知耻、重厚、耿介、必信",并认真去实践。纵观太炎一生,刚直不阿、少有媚骨。"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世的楷模。"(鲁迅语)

他在遗嘱中特别提到出洋游学,不可傲诞。留学回来,自视高贵,趾高气扬,在当时也是一种世风。章太炎对此深恶痛绝,告诫子女:如沾此风,"非吾子也"。他一生虽只拿过三个月的官俸,即担任过三个月的"东三省筹边使"。但一生多与官场打交道,耳闻目睹官场腐败,所以严嘱子女,若为官"尤须清慎"。

"若异族入主,务须洁身。"太炎立遗嘱时,东北已沦陷。他一生重民族气节,自称"鄙人提倡读书之志,本为忧患而作。"此前,他以60多岁之躯,北上见张学良,劝其抗日。在逝世前十天,致信蒋介石"痛陈抗战御侮大计,辞甚激切。"这封信为章太炎政治上的绝笔文字,为他辉煌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以上就是我们学大给大家带来的章太炎轶事美文赏析,这本书讲述了很多轶事,大家有兴趣可以多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