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双溪寺大兴和尚 青阳双溪寺与大兴和尚

2018-09-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双溪寺背依高耸入云的九子岩,旁临银练一般的洁泉,古树参天,风光秀丽.泉水清澈照人,细流涓涓,大有"断续寒砧断续风"的诗境.寺周怪石林立,如蛙列坐,俗有"蛤蟆地"之称.寺南300米处是明代的摩岩石刻"灵山廻逸亭"的所在;寺北一里许是宋代名臣.华文阁待制程九万之墓.墓前立有石羊.石虎.石马,可供游人观赏.九华山双溪寺大兴和尚 青阳双溪寺与大兴和尚双溪寺"安灵堂"内供奉着大兴和尚真身,乃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第一座真身菩萨,亦是后山奇中

双溪寺背依高耸入云的九子岩,旁临银练一般的洁泉,古树参天,风光秀丽。泉水清澈照人,细流涓涓,大有“断续寒砧断续风”的诗境。寺周怪石林立,如蛙列坐,俗有“蛤蟆地”之称。寺南300米处是明代的摩岩石刻“灵山廻逸亭”的所在;寺北一里许是宋代名臣、华文阁待制程九万之墓。墓前立有石羊、石虎、石马,可供游人观赏。

九华山双溪寺大兴和尚 青阳双溪寺与大兴和尚

双溪寺“安灵堂”内供奉着大兴和尚真身,乃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第一座真身菩萨,亦是后山奇中之奇。

在双溪寺内,一定可以听到大兴和尚十分坎坷的经历。他是现代人,俗名朱毛和,1894年10月出生于安徽太湖县牛镇乡朱家村。1918年随祖父在皖南屯溪莲花塘学佛,1925年到九华山百岁宫,礼常法和尚剃度为僧。

九华山双溪寺大兴和尚 青阳双溪寺与大兴和尚

此后他曾礼朝五台、峨眉、普陀三大佛教名山,在南京万寿寺受果慧大和尚“具足戒”。1936年返回百岁宫,当水头五年,终日挑水供全寺僧人饮用。1958年来到双溪寺放牛,终日与牛为伍,一生历尽艰辛,直到圆寂。他平日疯疯癫癫,倒用妙语,被人尊称为“济公”,又被人喊作“痴僧”。他却不以为然,整日一个“空”字不绝于口。

九华山双溪寺大兴和尚 青阳双溪寺与大兴和尚

大兴和尚与当地百姓有着深厚的友情,因为他能治病,手到病除,又乐善好施,常走村窜户,为人排忧解难。从不收人分文、拒纳谢礼,深受人们称颂。

1985年农历2月17日,大兴和尚因不慎摔倒而圆寂(终年91岁)。他临终时曾留下遗言:“我是百岁圣人,不愿火化”。寺内准备七天后火化。当地百姓听说即派代表到双溪寺,要求保留遗体,寺中只得将圆寂后的大兴盘坐装缸。1986年,乡民自愿出资献工,为大兴和尚建成圆形砖塔,并立有纪念碑。

1989年冬,双溪寺为大兴和尚拆塔开缸。奇迹出现了:已安葬4年多的大兴和尚颜面如生,喉节可辨,筋骨显现,毛发尚存。而原装缸所用的衣帽鞋袜已全部腐烂,挂在颈上的佛珠铁丝却已锈断。面对这一神奇的景象,人们无不叹为观止!一致认为:这是大兴和尚终生积德行善而造化的神工。经九华山佛教协会派员现场验证后,请出真身装金供奉于安灵堂内,为信士和进山游人瞻仰。

时有诗云:“翘角飞檐双溪寺,端庄和蔼释大兴。五洲弟子顶礼拜,四海游人颂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