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大会选手 说说《奇葩大会》第二期选手

2018-12-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白看奇葩:邴钟兴]演讲演讲,既要会演,又得会讲.阿饼医生很好地做到了这两点.他这人是有艺术细菌的,虽然没正经学过表演,但就他这样的表演天赋和口条,去演个舞台剧啥的也问题不大,很快能上路.他对幽默的东西,有比较强的吸收能力,一些喜剧作品好的东西,他应该很快可以将其吸纳并融为自己演绎作品的一部分.奇葩大会选手 说说<奇葩大会>第二期选手当然这事呢,有一定风险,比如你在说话风格或者幽默技法上老受他人影响,就容易让你使出一些让别人觉得老掉牙的烂梗,或者就是整体讲话的感觉就容易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尴尬

【大白看奇葩:邴钟兴】演讲演讲,既要会演,又得会讲。阿饼医生很好地做到了这两点。他这人是有艺术细菌的,虽然没正经学过表演,但就他这样的表演天赋和口条,去演个舞台剧啥的也问题不大,很快能上路。他对幽默的东西,有比较强的吸收能力,一些喜剧作品好的东西,他应该很快可以将其吸纳并融为自己演绎作品的一部分。

奇葩大会选手 说说《奇葩大会》第二期选手

当然这事呢,有一定风险,比如你在说话风格或者幽默技法上老受他人影响,就容易让你使出一些让别人觉得老掉牙的烂梗,或者就是整体讲话的感觉就容易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尴尬。

如果你不懂这种感觉,正好现在是除夕,你打开电视看春晚,随便找几个小品来看看就能有所体会的。说回阿饼医生,幸亏在他身上我没见到那种「尴尬」,这是因为他的演讲内容本身基本是基于自身故事的,他善于挖掘笑点,也善于恰到好处地处理它们并演戏他们,即便有的语气略微让你觉得「他有谁谁谁的感觉」,但整体并不影响整体会爆出很好的笑果。

奇葩大会选手 说说《奇葩大会》第二期选手

他的这种表现,在奇葩大会的评判环境下基本就属于「虽谈不上惊艳,但肯定是可以妥妥过关」的水平。

【大白看奇葩:王佩瑜】这一季的奇葩大会走了一个跟《超级演说家》一样的路线——演讲部分采取了「选手 嘉宾」的模式,或者说「素人 名人」的模式。演讲人角色不同,不管是我们听众,还是现场的四位评委,评判的标准自然也会不同。

奇葩大会选手 说说《奇葩大会》第二期选手

比如像这期的实力派京剧演员王佩瑜,瑜老板做现场分享,就算有不足,即便有大事故(现场没事故,我只是做个假设),大家都不会太苛求,因为人家就不是来参赛的。作为我评这台上出现的演讲者,也是这样,评价选手有评选手的标准,欣赏嘉宾有欣赏嘉宾的视角。

王的分享,除了内容之外,有两个形式上的点值得称道:❶ 体验式教学,通过现场的一个发音教学,让听众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味道,你要能在自己的演讲中恰如其分地设计出这么一个环节,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不说,如果你的演讲是奔着给人传递价值去的,那这种体验式教学就特别有助于你的演讲目标的实现。

我平时在做PPT演讲培训的时候,我有时就会设计这么一个环节,效果往往好得不得了,有时比你嘚啵嘚在那里讲半天更有用。

❷ 现场对比:何老师提议让蔡康永与王佩瑜同唱一句词,现场一对比,现场的人在直观地感受到王佩瑜唱得好的同时,自然也是隐隐地体验到了京剧的博大精深。像这种在现场做的,直观地可以展现在听众面前的对比,对听众来说,就是非常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

这里我又得说我的本行,我平时在做PPT培训的时候,有时会在现场安排一个「美化PPT」的环节:就是拿来一页做得很烂的PPT,然后我当着学员的面,七里咔嚓一修改,最后这个PPT立马焕然一新,通过这前后一对比,大家就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PPT做得好坏的差别,同时也特别能激发一些人做好PPT的兴趣。

这个就是现场对比这个细节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妙处。

【大白看奇葩:陈翰宾】做别人想做但不去做或做不到的事,这也是奇葩精神。正如他自己说,多少人想过说过「环球旅行」,真正做的有多少。为什么不去做?主客观限制太多,挣脱不了。竟然挣脱的,那就是奇葩,从陈翰宾的「言」上看,虽不奇葩,但是从他的「行」来看,真奇葩。

他在叙述旅行故事期间,黄执中连连称赞「他很会说故事」。陈的这段经历和对经历的描述之所以能够说到黄的心里去,是有道理的。陈之所以能讲好一个故事,首先是因为他确实有段奇妙的经历,狼,冰窟窿,死亡,灯光,得救……独特的经历,关键都是真实发生的。

因为真实,所以他能说出很多细节,和自己在各个节点的真实感受,不管是细节,还是感受,都是极其能够打动听众的东西。

当然最关键的是,他给这个故事设置了一个很好的「框」——遇到困难,濒临绝境,命悬一线,最后得救,思想升华。整个故事听下来,有情节,有角色,有细节,有悬念,是不是有种好莱坞大片的感觉?好莱坞大片,基本不都这个路线图。

【大白看奇葩:汪玲露】这个选手上来没讲几分钟,我就有预感:要完蛋!最后的结果是,真完蛋,四个导师一个都不愿出牌。她是有点综艺感的,半真半假地「埋怨」场边那个刺头女观众,拿炮仗,顺势跪地配合现场「剧情」营造效果,这都是有综艺感的表现。

但是她最后还是「失败」了,毕竟这不是普通的综艺节目,对奇葩的选拔标准也不会仅限于此。汪玲露之所以失败,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导师没有明说,我可以来说说。演讲这事,你在有些无关紧要的小地方,为了追求幽默的效果,或者为了煽动现场的气氛,你夸张一下,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一下,也可以,甚至需要。

但是,如果你的整场演讲都在为了夸张而夸张,一味地追求语言的奇巧而忽视内容的严谨性和可信度,那就麻烦了,你会被听众反感,继而被听众抛弃。

汪的演讲内容,是否具有思想性,启发性我们先不说了,最要命的是让人感觉「不信」,就觉得她把问题说得太夸张了,太脱离客观实际了。这是我认为的根本硬伤。如果想让听众在明知道你胡说八道的情况下依然不反感并喜欢你,只有一种情况,你做的是那种纯粹的娱乐性脱口秀。比如郭德纲,王自健的作品……

【大白看奇葩:蔡聪】在说蔡聪之前,我先夸一下高晓松。一个好的评委,他不光是能够对选手作出精准独到的点评,有时还得有能力替电视机前的观众说出他们的心里话。高晓松就是经常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好评委。蔡聪的演讲讲完之后,他说「这是这次大会到现在为止最精彩的一场演讲」,我相信这句话就说出了很多观众的心里话,包括我。

刚开始,事实上我也不觉得,但越到后来越发现他的演讲有在往「精彩」甚至是「高大光辉」这个方向发展!刚刚我在点评陈翰宾的表现时,曾经说过一个观点:「做别人想做但不去做或做不到的事,这是奇葩精神的一种。

」这里我再说一个,「当别人都觉得有些事情你不应该做,但你能够破除社会压力,为了自己的理想,原则和信念去抗争的,不论你最后能不能成功,就你这股劲儿,以及你做的这些事儿,也能构成奇葩精神的一种」,按这个标准来看,《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安迪算奇葩,《辩护人》里的宋佑硕算奇葩,《死亡诗社》里的约翰基廷算奇葩,《叫我第一名》里面那个患先天妥瑞氏症的BOBO老师也是奇葩。

如果你看过这四部电影当中的任何一部,你知道这四个故事当中的任何一个主人公,你就能清楚我为什么要用「高大光辉」来形容他的演讲,同时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当蔡聪做完演讲后,全场都情不自禁地起立为他鼓掌。

【大白看奇葩:李银河】截至目前为止,奇葩大会共出现了四位嘉宾演讲者:李开复,谷大白话,王佩瑜和李银河。这四位嘉宾当中,王佩瑜我最陌生,李银河我最熟悉。我跟蔡康永一样,在大学的图书馆里面,也曾经在李银河的一系列著作前徘徊逗留,我比蔡康永还多了一点,我还完整地看过李银河写的一本书《人间采蜜记》,这书基本上就是李银河前半辈子的一个自传。

李银河的一些学术著作,相对还是比较枯燥的,但这本自传就很让人看下去。我之前了解她,主要就是通过她所做的一系列的公开演讲,后来通过这本书,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她的经历,性格和追求。

可能是因为之前对李老师比较熟悉的原因,所以针对她的这个演讲,我实话实说,没太多感觉。观点是新颖的观点,论证环节虽然点到为止,没有深入展开,但条理在那里,又有数据支撑,很自然地就可以说服力,再加上「自带光环」的重量级嘉宾身份,这个小演讲在奇葩大会的现场,完全是可以服众的。

考虑到我的这些点评有很多的演讲爱好者在看,所以我帮大家提炼一条特别好的演讲小技术——利用「摆数据」的方式开场!

有的时候如果你觉得有必要,你可以尝试在演讲一上来就摆出一系列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像李老师一样援引一些权威机构调查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是由你自己调查的,在开头的时候摆数据,一般可以帮你实现两种目的:第一种,先让现场的听众对某个问题引起重视,或者焦虑(比如你在讲一套环保措施之前,先通过数据告诉大家环境问题有多严重);第二种,就像李老师一样,通过数据直接对演讲的核心观点发起论证,让听众的脑子里面先对她所要论证的中心观点「先信一点点」,相当于「先打个基础」,然后再通过后期的摆事实,讲道理慢慢地让你完全信服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