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星原年轻时很漂亮 曹星原:中国的教育前途在于公平与创见

2019-0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曹星原,知名文化学者.美术批评家.画家.雕塑家,执教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美术史系,受聘为美国美术馆馆长和策展人协会会员.她从小喜欢看书,在杭州上学期间曾暗暗发誓要将图书馆这一屋子的书都读一遍,这也许成为了她日后成为美术评论家的契机.曹星原年轻时很漂亮 曹星原:中国的教育前途在于公平与创见饱览群书.阅历丰富的曹星原,谈及社会问题,观点独到犀利而中肯.她看得透,却不看破,因为她如我们一样,仍怀揣着最初的希望.也许于她而言,艺术不是生活的写照,艺术是生活的缺陷,艺术是生活的理想.曹星原

曹星原,知名文化学者、美术批评家、画家、雕塑家,执教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美术史系,受聘为美国美术馆馆长和策展人协会会员。

她从小喜欢看书,在杭州上学期间曾暗暗发誓要将图书馆这一屋子的书都读一遍,这也许成为了她日后成为美术评论家的契机。

曹星原年轻时很漂亮 曹星原:中国的教育前途在于公平与创见

饱览群书、阅历丰富的曹星原,谈及社会问题,观点独到犀利而中肯。她看得透,却不看破,因为她如我们一样,仍怀揣着最初的希望。

也许于她而言,艺术不是生活的写照,艺术是生活的缺陷,艺术是生活的理想。

曹星原年轻时很漂亮 曹星原:中国的教育前途在于公平与创见

文章3015字,阅读需要8分钟

☞曹星原x一刻talks【未来大会】完整版

她说,AI将对未来的美术教育起到巨大的作用,但它无法取代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创作不是重复性的艺术,如果是无差异性的美术教育,机器人能做得更好;但只有有创见性,中国的美术教育才有未来。

艺术家为什么不会被AI取代?

“机器人,当我和它站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它的智商,它可能知识积累在某一个知识上,我们可以给它储存很多,但是在这种灵机一动的这种智商、这种应变能力,可能它暂时还比我弱一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对我不造成威胁。”

未来的美术教育如果就停留在了不起式模仿的状态,顶多有一点借鉴的状态(详见模仿和剽窃何以成为中国艺术的关键词?

一刻·演讲),机器人完全可以代替,所有的美术学院老师都可以回家,退休拿着工资,然后机器人上岗。

机器人还能做得更好。比如说教书法,很多老师练了一辈子,写不出机器人的状态,它是可以通过算法推演出来的,给它编一套程序,用笔的轻重、加墨的多少,这都是可以计算的,它是量化的。无论是书法还是弹钢琴,它是一种重复性的艺术。

我把中国的书法比作西方的钢琴。欧美国家中产阶级以上的孩子都要学钢琴,至少要知道一点,那么中国稍微好一点的孩子都要练书法。练钢琴你练谁,巴赫、肖邦、莫札特、贝多芬对不对:书法你练谁,从二王练起,一路练下来,讲究的家庭可能让你接触一下赵孟頫,一般就练到晋唐就完了。这是一种重复学别人的艺术,机器人做得超好。

真正的艺术创作,不是重复性的艺术。而带有创意的电子艺术作品,我用电子的手段或者是科技手段,实际上背后还是人脑。今天的电子艺术作品和一些年前的抽象艺术作品区别并不大。

我最近做了一个系列,这是随手拿的作品。

我把衣服当做表情,在背后有我一套理论思维,这个思维咱们先不谈,你可以想象得到,我肯定有一系列的东西,有一系列的想法。

当下美术教育的问题

当下的美术教育的问题在什么呢?不仅仅是临摹、模仿、剽窃,这还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差异化。

比如某一个著名的大学,提出一个实验艺术专业,于是只要有点资本的艺术学院的或者是哪个大学的美术系、美术学院,立刻也建立一个实验艺术专业、实验艺术专业,你不觉得很搞笑吗?那就说明除了这个实验艺术专业的教授和艺术家们,别的艺术专业都没有实验性,都没有探索性,他们仅仅是在模仿、临摹古代人,教技法,他们没有这种探究创建。

因此只有实验艺术系才把探究和创建走向未来作为他们的研究方向,这不等于在诬蔑我们整体的美术教育吗?这种荒诞的事情居然会在国内遍地盛开实验艺术专业。

那么无差异性的危害是什么呢?

无差异性的危害实际上很重要,这个危害就是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变得很平均化,平均化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没有创意了,我们没有创见了,我们不再去考虑我怎么去创,就像一刻talks在国内是一个凤毛麟角的机构,是因为他就把创创见在首位。

一位美国学者说:“A lot more people closed around the mean." 大量的人都集中在这种中等的,这种最基础的、最底层、最主要这一大群体,就像钟形状的智慧的分布。靠底层的中国的、东亚的人太多了,往上去的、带有创见的太窄了,而西方的“Bell shaped curve”稍微上面大一点,所以就显得他们有独创性的人多一点,它是文化造成的,跟种族、跟智慧、跟生理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的美术教育如何走向未来?

未来的教育现在还不是工具手段的问题,我们有很多不同的工具和手段,而AI的加入使我们的工具和手段更为丰富、更为有力量。实际上,我们未来的美术教育最核心的问题,依然是创造力的问题。我们这个AI工业所达到的制高点依然是工具和手段,它所能取代的是重复性的劳动,而不是创见性的劳动。

如果你不想被取代,你一定要在你未来的教育过程当中走入创见性的教育。它确实还没有威胁到创见性的教育,创见性的职业。

但是你如果是做基础培训的,当心它比你要犀利、它比你要精准、它比你要好。你到网上随便找一个网页查一下,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只要我们把人工智能插进去,那些培训班应声落地,太低层了,他教的不是创意,他没有创见,他也能够更好地呈现未来的科技。

现在的科技,其实我们今天已经在明天,无论是纽约的时代广场,还是三里屯、太古里,我们都能看到通过高科技手段更好的呈现我们的意图,甚至在空间里更好的呈现我们的视觉思维,但是它只是呈现我的思维,它不能代替我的思维,它不能代替我产生创建,它给我提供服务。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把我的思维接到它的这些知识智库上,它的库房里,那可能那一天也可能很快就到了,有些人正在做这方面的探索。最近看到一个帖子,说是身上的广告,亿万人可以带着它变化。

其实这个T恤上面加文字早就有,只不过在变而已,能够变化和不能够变化而已,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创新。

未来科技对美术教育的挑战

未来的高科技对我们艺术、对美术教育的挑战是非常激烈的:

如果我们不能走入“创见”这个层次,

如果我们不能把创造力作为普及的一种思维方式,

如果我们再去设立实验美术系其它的美术专业,统统是模仿、统统是抄袭的话,

我们的美术教育没有未来。

我们的美术教育没有未来在哪一件事情上可以体现?比如慈禧太后有两张画,荷兰画家画的,哪一张更接近她?一张比另外一张显得又年轻又漂亮。慈禧太后她在肖像上、在摄影上有很多要求,唯一的要求核心就是要看起来年轻。

一百多年过去了,科技并没从本质上改变中国的审美需求。

如果不从创造性思维的层面加以突破,任何高科技手段,只不过是把贵族垄断的享受变成高科技的、大众的欲望的满足。

如果我们未来的美术教育和我们的高科技所提供的一切可能性,依然停留在慈禧太后的那种满足她看起来年轻的这种欲望的层次上,我们的美术是失败的,我们是没有未来的,任何这样的未来都是可悲的。

未来的教育必须做到什么?

如果中国要真正的强大,未来的教育必须做到两点。一,要公平,要公正;二,要有创见,这样我们才会有未来。只有有创造性思维的教育,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低科技手段、原始手段,无论什么手段,哪怕是妈妈拉着小宝宝的手,一句一句教他说话的手段,使他得到创造力的培养,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

最后我再说一句,什么是天分?天分就好像一个看不见的人在高高的天上,拿着一把金豆子,随机的撒下去,落到谁的头上谁就得到了天分,谁刚好被那个金豆子砸中,你就有天分。我父亲是什么长,跟我碰不碰到金豆是没有关系的。

编者按:

曹星原老师在演讲中提到,真正的艺术创作不是重复性的艺术,只有有创见性,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美术教育才有未来。那如何培养孩子的创见性?在美术教育中,目的不是“教美术”,“人”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孩子有主动性和创见性,不是消极的接受者,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应是帮助他们实现自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