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和诸葛亮 诸葛亮:遇生命中的贵人—庞德公和司马徽

2018-12-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到了唐代,有一位刘汉宗室后裔,因参与政治革新得罪权贵,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当时制度规定,他这个级别的官员住宅标准是三间三厢,可知县见他被贬失势就有意刁难,安排他住到城南,他毫无怨言,反而很高兴.司马徽和诸葛亮 诸葛亮:遇生命中的贵人-庞德公和司马徽知县很生气,吩咐衙役把他的住处搬到城北,面积减少一半,此人仍不计较,整天过得怡然自得.知县更生气了,又命人把他搬到城里,只给一间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房间.此人终于忍不住,写了一篇名叫<陋室铭>的文章,请人刻碑立于门前.司马徽和诸葛亮 诸

到了唐代,有一位刘汉宗室后裔,因参与政治革新得罪权贵,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当时制度规定,他这个级别的官员住宅标准是三间三厢,可知县见他被贬失势就有意刁难,安排他住到城南,他毫无怨言,反而很高兴。

司马徽和诸葛亮 诸葛亮:遇生命中的贵人—庞德公和司马徽

知县很生气,吩咐衙役把他的住处搬到城北,面积减少一半,此人仍不计较,整天过得怡然自得。知县更生气了,又命人把他搬到城里,只给一间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房间。此人终于忍不住,写了一篇名叫《陋室铭》的文章,请人刻碑立于门前。

司马徽和诸葛亮 诸葛亮:遇生命中的贵人—庞德公和司马徽

这个人就是刘禹锡,当他提笔写这篇文章时,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500年前襄阳城西的隆中,想到的是诸葛亮和他的草庐。他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司马徽和诸葛亮 诸葛亮:遇生命中的贵人—庞德公和司马徽

刘禹锡有没有来过隆中不得而知,即使他没来过,这种种场景,也特别契合诸葛亮当年隐居隆中的生活状态,徜徉田园,躬耕自足,读书弹琴,悠然自得。这是一种典型的隐居生活。汉末时节,隐而不仕也是士人的一种风尚,得时则行,不得时则退而息意,面对社会动荡和人身无法保全的时势,一部分士人自动地退居山林,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但是,诸葛亮显然不是一名纯粹的隐士,他也无意于成为隐士,他来隆中只是看中了这里幽静的环境,可以静下心来读书学习。他没有用这个小环境来封闭自己,相反,在躬耕于隆中的这段时间,他积极与外界沟通,随时掌握外部世界的任何变化,广泛地拜师交友就是他居住隆中期间所做的主要事情。

当时的荆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刘表本人又特别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他兴建学校,援引名师,博求儒术,培养人才。当时洛阳残败,太学被废,刘表在襄阳设立的学业堂,无疑是当时全国最好的学府,吸引了各方有志青年前来求学。

当时的著名学者有宋忠、庞德公、颍容等人,他们多年致力于延续文化和学术,形成了一个有名的荆州学派。一心致力于求学的诸葛亮,哪能放弃向他们学习的机会。但是,一个不到20岁的青年,毫无知名度,要接近这些学者也不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