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喜张静 王祥喜能当副省长吗 山西省副省长张平:最大的领导才能是不能有私心

2017-06-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平:反腐败的主要力量是纪检和监察部门,包括检察院反贪局等机关.中国的反腐败有一整套相应的举措和机制.当然我的部门也会牵扯到反腐败的问题.我分管的厅局包括分管厅局中的一些处室还是有职有权有钱的,比如一些项目的确立和经费的拨付,就得看是不是能够严格透明.公正公平.应该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政策,杜绝寻租的机会.机制建立起来以后,自然就会有约束力.我现在刚上任不久,以后也可能会有人来找你,求你办事.所以我现在首先严格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和程序办事.不管什么项目,什么报告,都必须通过厅局,经调研考察以后认为合适

张平:反腐败的主要力量是纪检和监察部门,包括检察院反贪局等机关。中国的反腐败有一整套相应的举措和机制。当然我的部门也会牵扯到反腐败的问题。我分管的厅局包括分管厅局中的一些处室还是有职有权有钱的,比如一些项目的确立和经费的拨付,就得看是不是能够严格透明、公正公平。应该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政策,杜绝寻租的机会。

机制建立起来以后,自然就会有约束力。我现在刚上任不久,以后也可能会有人来找你,求你办事。所以我现在首先严格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和程序办事。不管什么项目,什么报告,都必须通过厅局,经调研考察以后认为合适的,再把报告打上来,越级直接打报告,按规则不能接受。亮化、民主、集体研究,接受监督,严格按程序办事,这是杜绝腐败的最有效武器。

《暸望东方周刊》:也就是说在你的职责范围以内,尽最大努力杜绝腐败。

张平:因为现有机制本身是这样,要严格按照这个机制做,就不会出事,但如果你有其他想法就另当别论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其实在任何体制内,个人的意志品行是不是很坚定,至关重要。

压力很大

《暸望东方周刊》:近几年山西的负面新闻很多,矿难连发、太原警察打死北京警察、黑砖窑事件,对山西的公共形象很不利,你怎么看?

张平:实际上山西煤矿在全国的事故率是很低的,山西为什么看起来事故这么多?因为山西的产煤量占全国75%,基数大,小煤窑也比其他地方多。当然,一年即使只死一个人也是不能原谅的事情。

我小时候在煤窑拉过煤,原始的小煤窑用人挖,用镢头,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一个工作面十几个人,有时二三十个,一旦冒顶,或瓦斯粉尘爆炸都捂在里面了。国营煤矿就不一样,完全是机械化的综采,工作面人很少,通风和安全设施很好,极少发生事故。

《暸望东方周刊》:现在山西省有一个提法,叫建设文化强省,如何振兴这块中华文明的文化腹地,有没有具体措施?

张平:我现在分管文化这块感到压力很大。

我认识的知名文化人士多一些,这是有利的一面。希望能取得更多的支持,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和搞好文化建设。

山西首先是一个文物大省,还是文学大省。2005年和2006年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全国打得很响,《乔家大院》、《吕梁英雄传》、《立秋》,《一把酸枣》,还有《亮剑》,都是在山西拍的,打造文化强省有坚实的基础。

在省委省政府和宣传部领导的支持下,争取能做得更好一些。

《暸望东方周刊》:这次参加政协会有什么新的提案?

张平:还是文化方面的。文化事业中的一些部门不应该一股脑地推向市场,要有区别。特别是一些文化机构,作协、文联、包括文化宣传部门,这些服务机构本身并不创造经济效益,生活工作条件如果很差,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会觉得低人一等。包括一些作家艺术家,应该有更好的创作环境和条件,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他们又怎么能写出昂扬、振奋、鼓舞人心的作品?

还有一些老的作家艺术家,过去他们在报酬最少的时候做过重大贡献,满足了当时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现在他们老了,应该最大限度地善待他们,至少在生活上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当然现在也出台了一些保护机制,比如一旦发现了有影响有前途的年轻作家,就聘任为合同制作家签约制作家,但钱很少,有的一年只有一万元钱,这远远不够。

尽量为老百姓多干一些事

《暸望东方周刊》:我采访了一些你周围的人,发现你人缘特别好,大家都在说你好话。

张平:可能跟身世和自己的经历有关系,因为我从最底层走出来的,小时候受过很多磨难,一看到那些受苦的、有困难的人,就想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想让他们生活得好一点。特别是后来成了一个作家,当了作协主席,又成了民盟的主委、政协委员,别人认为我有能力去解决一些事情。所以一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会去帮一把。

《暸望东方周刊》:我还去了你农村的老家采访,见到了你的母亲和姐姐,房子有点简陋。

张平:那房子还是刚装修了的,以前还要差,去年才装了。我母亲开始不同意,她说,干嘛呀,我年龄这么大了。我的亲戚朋友现在都还在农村,母亲,姐姐、姐夫都在那里。

我的妹妹得了癌症,姐姐也得了癌症。妹妹那时候家里没钱,她想得了癌症肯定要死,还要花这么多钱,当时她儿子在上大学,想不通,就自尽了。这个事情给我非常大的刺激,成为我心中永远无法解脱的痛。其实从我写的作品也能看出来,我对农民有很深的感情。我跟他们原本是一样的,只不过因为写作我得到了一些稿费,生活得比他们好。

我跟我儿子说,城市里的民工那里,你要去看一看,走一走。他去了几次,说,工棚里太脏了,臭得要命。我说你爸爸小时候也是那样,你们住在有空调的房子里面还觉得热,他们几十个人挤在一个帐篷里面,就那么满头大汗睡觉,他们也一样是人啊。当然,我也不是以那种标准要求所有的人,不论任何人,都应该有悲悯之心。

人这一辈子能为社会做的事情很少,时间很短,要做一个好干部还是坏干部,要做一个有作为的干部还是无作为的干部,关键在个人,要看你自己。

《暸望东方周刊》:《法撼汾西》中的刘郁瑞和《国家干部》中的夏中民是你理想中的干部形象吗?你会朝那个方向努力吗?

张平:作家写人物更多地掺入了理想的成分,刻画文学人物为了读者的需要是要有个性的,跟现实有很大差别。有读者和网友也问,你是不是就要当这样的干部?不可能,因为你就是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别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策略不可能一样,这跟个人的素质、情感、性格有关,即使想学也学不来。

《暸望东方周刊》:你对自己的领导能力有信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