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去世时 【致敬改革者】吴仁宝:“讲实事求是 还要与时俱进”

2019-06-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5年,吴仁宝走进纺织厂了解生产情况. 新华日报社记者 郎从柳摄"我就信仰共产党"每天到华西学习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以前很多游人习惯去听听吴仁宝的演讲,现在的游人常常要去看看吴仁宝的旧居.华西村398号,吴仁宝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作为天下闻名的富裕村的当家人,吴仁宝在这上世纪70年代盖的平房里一住就是几十年.屋子里只有简单的几件家具,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挂满了各种镜框,都是他看重的荣誉证书.吴仁宝曾说,其中他最满意.最看重的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个荣誉.吴仁宝去世时 [

2005年,吴仁宝走进纺织厂了解生产情况。 新华日报社记者 郎从柳摄

“我就信仰共产党”

每天到华西学习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以前很多游人习惯去听听吴仁宝的演讲,现在的游人常常要去看看吴仁宝的旧居。华西村398号,吴仁宝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作为天下闻名的富裕村的当家人,吴仁宝在这上世纪70年代盖的平房里一住就是几十年。屋子里只有简单的几件家具,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挂满了各种镜框,都是他看重的荣誉证书。吴仁宝曾说,其中他最满意、最看重的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个荣誉。

吴仁宝去世时 【致敬改革者】吴仁宝:“讲实事求是 还要与时俱进”

与很多人避谈信仰不同,吴仁宝从来都是大张旗鼓地袒露他对社会主义坚贞不二的信念。他说:“一个人要有信仰。我就信仰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一直没有动摇信仰,如果说我动摇了,也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华西。”吴仁宝始终是一位勇立潮头的改革开放探索者、共产主义理想的实践者,是历经岁月磨洗而永不褪色的优秀共产党人典范。

吴仁宝去世时 【致敬改革者】吴仁宝:“讲实事求是 还要与时俱进”

对于奋斗者来说,有了信仰就有了指引前进道路的指针。“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实践检验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29年前,吴仁宝创作了《华西村歌》的歌词,如歌所唱,凭着“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的坚定信仰,他率领华西村民缔造了这个“天下第一村”的发展奇迹。

吴仁宝去世时 【致敬改革者】吴仁宝:“讲实事求是 还要与时俱进”

认准了社会主义道路,认准了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他为村民操心到最后一刻。最后的日子里,被病痛折磨的吴仁宝还要人给他读一读报纸,弥留之际偶尔醒来,还喊“开会,开会”,操心的还是华西村的发展。

“老书记在上海住院时,还不停喊我,要我整理材料准备开会。”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在吴仁宝身边工作了20多年,他至今都清晰地记得“老书记”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仍然放不下工作,“他心里想的只有工作,没有自己”。

“从病重起,我陪了18天,父亲很坚强,没有喊一声痛,跟周围那么多人讲了那么多事,讲来讲去都是国事村事,没有一句家事,对自己的身体、对家人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吴仁宝的女儿吴凤英说。

“只要心脏不停,就要脚步不停、脑子不停、事业不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停。”吴仁宝用他一生为理想信念的持续奋斗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人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如今,华西人偶尔还会谈起5年前吴仁宝去世前后的事。2013年3月,吴仁宝病重从上海的医院回到村里,村民们扶老携幼地来看他,哪怕挤不进屋子,从窗户里远远地看一眼也算告个别。老百姓现在提起吴仁宝,都会尊称一声“老书记”。村民们忘不了吴仁宝,是因为吴仁宝生前心里一直装着大家,弥留之际都记挂着村民的冷暖。

吴仁宝出生在江阴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1岁给人放牛,后来又给人家当长工。从小穷怕了的吴仁宝没有像杰克·伦敦小说《热爱生命》里的主人公那样,有过差点饿死的经历后养成了积蓄食物的习惯。翻身解放,入了党的吴仁宝,想的不是自己个人富起来,而是怎么样拔掉村里的穷根子,让乡亲们都富起来。吴仁宝曾经说:“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

“有难官当,有福民享”,是吴仁宝的口头禅,也是他坚定的行动准则。吴仁宝几十年里都是5点之前就早早起床,23点才能上床休息,开会开到半夜是常事,甚至后半夜爬起来召集村干部开会部署工作。几乎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地辛苦操劳,他还乐在其中,他说,“人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在华西村,他一不拿最高工资,二不住最好房子,三不拿最高奖金,因为他认为这些东西不能给他带来快乐。

“不管到哪个地方,你要有信仰,要让当地老百姓富起来,只有这样子,你才能够成功,才能够发展,老百姓才拥护。”吴仁宝生前该拿的各种奖金有1亿多元,但他没有装进自己的腰包,都给了集体,给了村民。1961年11月,33岁的吴仁宝成为江阴县华士公社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那个时候,华西全村845亩地、667口人,集体积累1764元,欠债1.5万元,村民温饱都成问题。2003年,吴仁宝退居二线,华西村已经实现超百亿元的销售,家家都是“百万元户”。

吴仁宝生前无论再忙,每天都要亲自接待来华西村参观的客人,一直到他病倒。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辛苦,他回答说,很多人千里迢迢来华西,就是为看他本人,听他报告。哪怕一百人中有一两个人感动了,回去想努力干工作;一万人有一两个人成功致富,都值了。

新华社记者袁养和认为,吴仁宝几十年里成为“不倒翁”的秘诀,在于他“重心在下”。与群众血肉相连的吴仁宝,几十年来从未离开过哺育他成长的华西的父老乡亲,他的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的沃土中,他的“重心”始终在下面,犹如希腊神话中的安泰,双脚不离地面,就能从大地之神的母亲那儿汲取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