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白求恩的故事 白求恩的故事及简介

2018-09-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医学博士,加拿大医师.医疗创新者.人道主义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白求恩的故事及简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白求恩的故事:异国爱情1939年11月底,毛泽东接到八路军总部转来的一封信,说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不幸逝世.毛泽东接到这封沉甸甸的信,马上给周恩来发了电报,要求设法弄清信中提到的弗朗西丝的近况,通知弗朗西丝有关白求恩去世的消息……由此,人们不免会探寻:那位疯狂工作.献身于人民而曾家喻户晓.影响几代人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曾有哪位红颜在其生命中留痕?在国际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医学博士,加拿大医师、医疗创新者、人道主义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白求恩的故事及简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白求恩的故事:异国爱情

1939年11月底,毛泽东接到八路军总部转来的一封信,说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不幸逝世。毛泽东接到这封沉甸甸的信,马上给周恩来发了电报,要求设法弄清信中提到的弗朗西丝的近况,通知弗朗西丝有关白求恩去世的消息……由此,人们不免会探寻:那位疯狂工作、献身于人民而曾家喻户晓、影响几代人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曾有哪位红颜在其生命中留痕?在国际主义战士的光环下,他又曾有过多少儿女情长?

有关白求恩的故事 白求恩的故事及简介

硝烟滚滚的一战结束后,年轻的白求恩医生沉浸在伦敦放荡的气氛里。他一面在医院工作、学习,一面通宵狂饮,目的是要体验一切。"啊,命运之神,命运之神,"关于这个时期,他后来写道,"她们是以两个女子的形式出现的。"其中一个就是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

有关白求恩的故事 白求恩的故事及简介

白求恩与漂亮的英国姑娘弗朗西丝的初恋发生在1923年。那时白求恩33岁,弗朗西丝22岁。年龄的差异和两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没有成为他们之间的障碍。相反,他们都被对方所深深吸引。1890年3月3日,白求恩生于加拿大安大略州雷文赫斯特镇。祖父是医生,父亲先行医后做牧师。他24岁从多伦多大学医科毕业,26岁获医学博士,32岁获英国爱丁堡皇家医学会奖金。弗朗西丝则是爱丁堡一个有名望的会计师的独生女儿。

有关白求恩的故事 白求恩的故事及简介

有缘千里来相会。1923年秋,白求恩到爱丁堡参加外科医学会会员考试,结识了弗朗西丝。白求恩一遇到她就被她脱颖出众的相貌,尤其是动听的声音深深吸引,他说自己是"一听钟情",感到"一种不平凡的天真,不平凡的脱俗,不平凡的聪明",于是他很快向自己的意中人发起了火热的爱情攻势。

1924年春,他们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婚礼,结为幸福绝配的一对伉俪。婚后,他们到欧洲去,一面度蜜月,一面求学。他们先后到了巴黎、柏林、维也纳等城市游览,度过了一段一生中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

婚后的生活,虽然彼此相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开始产生隔膜。不久,他们的关系成为一串吵架与和好、气恼与温存、责骂与悔恨的不幸的循环。更何况白求恩一向性格急躁,有一次他在狂风暴雨中跳进了英吉利海峡,险些被淹死。他向她解释,他一直就想要在暴风雨来临时在这个海峡里游泳。而在她看来,他似乎是打定了主意要毁灭自己。

1924年暮冬,白求恩夫妇来到美国底特律市,在卡斯街和塞尔登街拐角处租了一套小公寓房挂牌行医。白求恩医术精湛且医德高尚。他一天到晚忙于工作,夜里也常常被唤醒出诊。白求恩没有一点点时间来陪伴妻子。弗朗西丝显然不适应这样的生活节奏。她自己整天呆在家里,感到十分孤独苦闷。

更为不幸的是,白求恩热情地为穷人治病,自己却因日夜劳作传染上了肺结核。那时,肺结核是可怕的不治之症,等于是下了死刑判决书。但弗朗西丝一如既往地对病中的丈夫倾注无限爱意,对他更加体贴关照。

然而,看着整天围着自己病体忙碌不停的妻子,白求恩心里想的却是:人们追求事业与生活的目的是幸福。促进人们幸福的事,我一件不少干;但妨碍人们幸福的事,我一件也不会做。对爱妻更应如此。

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有一天,白求恩请弗朗西丝扶他坐起来,郑重地说:"亲爱的,我必须向你说明:死神就要来到我的身边;而你还有整个人生。我不能把肺病再传染给你。我要和你离婚……"

弗朗西丝听后赶忙堵住他的嘴,连连摇头地惊叫起来:"上帝!这是绝对不行的!亲爱的。"

尽管白求恩反复"动员",苦口婆心,可弗朗西丝就是毫不动摇,一再拒绝。白求恩躺在当地一家医院治疗了几个星期,能起床后想按医生建议转回故乡疗养。他想正好借此和弗朗西丝分手。但弗朗西丝执意要陪伴丈夫前往。当送到火车站分别在即时,她抓住丈夫胳膊再一次恳求。白求恩仍不同意:"亲爱的,你不能去。我快要死了,我必须在死亡前与你办好离婚手续。"

弗朗西丝紧紧抱住丈夫哀求:"亲爱的,你为什么非要逼我离婚?我要再次明确地告诉你: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惟一的愿望就是陪伴在你身边……以后的事顺其自然。"

白求恩感动得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抱着弗朗西丝轻吻着她的前额,之后向妻子苦苦哀求:"亲爱的,你这个言语不能形容的爱尔兰姑娘!正因为我非常爱你,我才不能浪费你的生命。亲爱的,再会吧。把咱们的东西都卖掉,回到爱丁堡去,你在那里会快乐一些。"

但不管白求恩怎么说服,弗朗西丝就是寸步不离。他只好硬起心肠使出绝招:"除非你同我离婚,否则我就不到疗养院去!"

弗朗西丝哭得死去活来,肝肠寸断,只好望着丈夫孤身离去。

白求恩的简介: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着名胸外科医师。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人。出身于普通牧师家庭。青年时代,当过轮船侍者、伐木工、小学教员、记者。

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在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

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在硝烟炮火中忘我地救治 八路军伤员,曾创造69小时连续做115例手术的记录。他为中国献出了生命中最后的1年零8个月。1949年迁葬到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童年时代

1890年3月3日,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一个牧师家庭。他有一个姐姐和一个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

白求恩从小勇敢,爱冒险。6岁那年,他独自到离镇很远的多伦多去游玩,走着走着迷路了,但他并不哭。当警察把他送回家,妈妈批评他时,他说:"我想尝尝探险的滋味。"有一次,他带弟弟去爬山,发现一只美丽的蝴蝶,他就追呀追呀,一直追到山顶才抓住,把等在山下的弟弟吓得直哭。8岁时,白求恩捉麻雀,捉苍蝇,捉到后就解剖,学祖父当外科医生。他还是一个游泳能手,10岁就想游过齐治亚海湾

青年时代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Dr. Henry Norman Bethune),出生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他的祖先是苏格兰人。他的祖父是医生,父亲是基督教牧师,母亲是传教士。

他毕业于多伦多大学。1916年加入加拿大皇家海军。他往返于欧洲、加拿大之间。在此期间,结识了苏格兰爱丁堡的一个富裕家庭出生的弗兰西斯,两人于1923年结婚。1926年白求恩患肺结核,因为觉得快死了,白求恩和妻子离婚。在他康复之后马上复婚。然而由于白求恩过于专注工作,两人于1933年再次离婚。

革命岁月

白求恩是一个胸外科医生,在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工作任教。很可能由于他见到了富人得了病可以治,穷人只有等死的情况,而信仰共产主义。白求恩曾经发表《从医疗事业中清除私利》一文,明确提出:"让我们把盈利、私人经济利益从医疗事业中清除出去,使我们的职业因清除了贪得无厌的个人主义而变得纯洁起来。

让我们把建筑在同胞们苦难之上的致富之道,看作是一种耻辱。"白求恩在1935年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曾经访问苏联,看到了那里医疗健康福利的优点,回国后大力推动全民健保,并曾身体力行为穷人免费医疗。

为了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于 1938年初不远万里,突破重重阻挠,来到延安,同年6月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带领流动医疗队活跃在山西、河北两省。

他总是不顾危险,亲临前线,就地施行医疗手术,从而大大减少了伤病员的死亡,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 。同时,他还帮助方兆元等八路军医 护人员提高医疗水平,为部队培养了 一批合格的医护工作者。

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从而赢得了根据地的干部、战士和老乡的尊敬和爱戴。在共同的战斗中,白求恩也对八路军和根据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一次手术中,他的手指不慎被割破而遭感染,抢救无效,不幸逝世。1949年葬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他的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加拿大共产党认为,1935加入该党的白求恩是为了投入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但是一些西方人认为,白求恩的动机完全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这种看法非常值得怀疑。基本的事实是他一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就去了西班牙帮助反抗法西斯的民主斗争,接着又去中国帮助共产主义者对抗日本帝国主义。

最新关于他的传记,Larry Hannant所着的The Politics of Passion,里面也记述了他拒绝在蒋中正领导的国民政府工作而去帮助中国共产主义者。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德、意法西斯支持F.佛朗哥发动西班牙内战,他于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

不久赴晋察冀边区。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悉心致力于改进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地救治,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把军区后方医院建设为模范医院,组织制作各种医疗器材,给医务人员传授知识,编写医疗图解手册。

倡议成立了牿外科医院,举办医务干部实习周,加速训练卫生干部。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11月底,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进行战地救治,两昼夜连续做71次手术。

1939年2月,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

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方便战地救治,组成流动医院,组织制作了药驮子,可装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制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卢沟桥药驮子";制作了换药篮,被称为"白求恩换药篮"。

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提议开苏卫生材料厂,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地救护须知》、《战场治疗技术》、《模范医院组织法》等多种战地医疗教材。

还将自己的X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捐赠给军区卫生学校。

病逝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给一个外科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不幸感染"破伤风",仍不顾伤痛,坚决要求去战地救护。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

"随即跟医疗队到了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终年49岁。17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1940年4月,在河北省唐县军城南关建立了白求恩墓。晋察冀军区决定区卫生学校和模范医院分别命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52年,白求恩的灵柩迁入石家庄烈士陵园。被评为双百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