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的山水诗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及其诗选

2018-07-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谢灵运画像谢公义(385年-433年),字灵运,浙江会稽人(今绍兴),原为陈郡谢氏士族,汉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谢瑍幼子,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谢灵运的山水诗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及其诗选人物生平谢灵运(385--433)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人,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特点:谢灵运画像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

谢灵运画像谢公义(385年-433年),字灵运,浙江会稽人(今绍兴),原为陈郡谢氏士族,汉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谢瑍幼子,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谢灵运的山水诗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及其诗选

人物生平

谢灵运(385--433)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人,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特点:

谢灵运画像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 原名谢公义,字灵运。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文学家,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祖父谢玄,晋车骑将军;父谢瑍,不慧;其母刘氏为王羲之外孙女。他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

谢灵运的山水诗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及其诗选

谢灵运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幼年便颖悟非常,《宋书》本传称其“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善书,“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东晋时,他8岁袭封康乐公,刘氏南宋朝建立后,按例被降为康乐侯,故又称“谢康乐”。

谢灵运的山水诗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及其诗选

谢灵运因是名公子孙,才能出众,认为自己应当参与时政机要,但宋文帝对他“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在朝不得志,曾外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

好营园林,游山水,制作出一种“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的木屐,后人称之为“谢公屐”。与族弟谢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后因罪徙广州,密谋使人劫救自己,事发,弃市,时为元嘉十年,终年四十九岁。

呜呼哀哉,灵运公的最后安身之地-----谢灵运墓位于今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里泉村。子谢凤,同徙岭南,早卒;孙谢超宗,被宋孝武帝认为是“灵运复出”。谢灵运的诗意境新奇,辞章绚丽,影响深远。因此,他被后世誉称为中国山水诗鼻祖。

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

谢灵运山水诗鼻祖

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

谢灵运画像其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

谢灵运在剡若干事略

谢灵运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但其祖父谢玄已移籍会稽始宁,并葬于该地。因此,谢灵运的故乡就在始宁;原籍阳夏,平生实未至此地。

始宁县建置于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废置于隋开皇九年(589),其地为今浙江上虞南部,嵊州北部,县治曾在今嵊州三界附近。谢家在始宁有大片庄园,其范围基本上在古剡县境内。

谢灵运在始宁实际居住时间甚短,一生中只有六年。他自幼即“送钱塘杜明师治养之,十五方还都,故名客儿。"王谢大族多为天师道信徒,灵运亦幼奉道教,后皈佛法。当时风尚“恐儿童不易成长,使拜和尚为师,或送入寺院养育。谢氏送灵运于杜治之事,疑用意相同。”谢灵运生后即寄养于钱塘,“初,钱塘杜师夜梦东南有人来人其馆,是夕,即灵运生于会稽(始宁)。旬日而父殁。其家以子孙难得,送录运于杜治养之。”

十五岁至二十一岁(晋隆安三年至晋义熙元年,399~405),由钱塘移京都建康乌衣巷,与王谢子弟共乌衣之游,文义相赏,度过他一段世家子弟富贵风流的生活。

二十一岁起入仕途,历任晋、宋两代琅琊王司马参军、刘毅记室参军、秘书丞、中书侍郎、黄门侍郎、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等。中间两次还乡隐居。四十九岁,宋元嘉十年(433)

谢灵运坐像以“谋叛”的罪名诛于广州。

始宁始终是谢灵运真正的故乡,是他一生向往和皈依之地。这里有他引为自豪的功熏卓著的祖旧之业,更有供他啸傲风月、陶然忘机的灵秀山川,还有足资养生的良田美池,丰厚产业。这是一片令他深深眷恋、时时怀念的土地。这里的人民对他也怀有同样深情,千百年来,地方志书记载其行迹和诗文,民间更广泛流传着他那脍炙人口的轶事。本文着重考证谢在故乡若干史实,不准备对谢的一生业绩作评价,供研究者参考。一、两次回乡隐居

谢诞生后即离乡,第一次返回故乡已经卅八岁。宋永初三年(422)五月,宋文帝刘裕卒,太子刘义符即位,是为少帝。谢灵运等受到当朝权臣徐羡之、傅亮等排挤,离京出守永嘉。同年七月,离京往永嘉途中曾枉道回始宁小住。

七月廿日抵始宁,逗留数天,即折回钱塘,经富春、桐庐、七里濑,再折回南至东阳郡长山(今金华市),然后陆行抵青田溪,再乘船至永嘉,已是八月十二日。他的行踪有本人诗作可证。这次枉道而行说明当时会稽与临海两郡之间陆路难通。这次回乡,时间很短,不能说是隐居。

景平元年(423)秋至元嘉三年(426)秋,谢第一次回乡隐居,长达三后。谢赴永嘉任太守仅一年,“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哟诗咏,以致其意焉。在郡一周,称疾去职。

”4去职获准,买舟北上,欣然返回始宁。《归途赋》云:“践寒暑以推换,眷桑梓以缅邈,褫簪带于穷城,返巾褐于空谷。果归期于愿言,获素于思乐。”实际上比他自己所预期的“挥手告乡曲,三载期归旋”(《过始宁墅》诗)是大大提前了。隐居期间,“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纵为娱,有终焉之志,作《山居赋》自注以言其事。“6这期间创作诗文颇丰

陶渊明画像,今存有《会吟行》、《田南树园激流植援》、《石壁立招提精舍》、《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南楼中望所迟客》、《石门新营所住四面迥溪石濑茂林修竹》、《述祖德诗》等诗篇。文章以阐述佛道思想为多,有《与庐陵王义真笺》、《和范先禄祗洹像赞三首》、《和从弟惠连无量寿颂》、《维摩诘经》中十譬八首,《伤己赋》、《逸民赋》、《昙隆法师徕》等”。从作品中反映,他的隐居生活安闲自适,投入颇深。

刘义隆即位后,政局起了变化,谢的政敌徐羡之、傅亮先后伏诛。元嘉三年(426)三月,太祖征谢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上使光禄大夫范泰与灵运书敦奖之,乃出就职。8”这才离乡北上,经丹徒,谒庐陵王墓,再进京任职,时间为元嘉三年秋。

“既至,文帝(即太祖刘义隆)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灵运意不平,多称疾不朝直……出郭游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灵运上表陈疾,上赐假东归。

元嘉五年(428)春至八年(431)春,灵运第二次回始宁隐居,也是三年。“灵运既东归,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颖川荀雍、泰山羊浚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这时期主要作品有《入东道路》、《登临海峤初发强中》、《酬从弟惠连》,《登石门最高顶》、<石门岩上宿》等。

这次回乡,谢与会稽太守孟颉不和直至发生冲突。“孟事佛精恳,而为灵运所轻。尝谓颉日:得道应需慧业,丈人升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

颧深恨此言。”“会稽东郭有回踵湖,灵运求决以为田,太祖令州郡履行,此湖去郭近,水物所出百姓惜之,颛坚守不与。灵运既不得 回踵,又求始宁坯嶂湖为田,岩又固执。灵运谓颉非存利民,正虑决湖多害生命,言论毁伤之,与颧遂构仇隙。

”于是颛一而上疏文帝(即太祖),谓灵运有“异志”,一面如临大敌,发兵自防。灵运获知,急驰京都,上表文帝自辩。文帝知其被诬,不加罪,也没让他回始宁。灵运暂住京中,元嘉八年(431)冬被派往临川任内史。从此,灵运再也没有回过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