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三问 张伯苓引燃奥运火种带出“三问”

2018-09-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们常说,百年奥运.今朝梦圆.那如果允许历史的年轮倒退百年,回到1908年那个贫穷.落后.愚昧的旧中国,奥林匹克的种子是如何撒播在这片土地上的呢?必须提到他,南开大学的创始者---张伯苓,一百年前,正是这位老人首次喊出:"中国要参加奥运会!"而他的一生,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奥林匹克在中国的普及.张伯苓三问 张伯苓引燃奥运火种带出"三问"火种:百年前的期盼2008年8月7日的早上,天津劝业街的中心花园里,打太极拳的.做早操的.跑步的市民络绎不绝,不远处的街头,一条标语上

我们常说,百年奥运、今朝梦圆。那如果允许历史的年轮倒退百年,回到1908年那个贫穷、落后、愚昧的旧中国,奥林匹克的种子是如何撒播在这片土地上的呢?

必须提到他,南开大学的创始者———张伯苓,一百年前,正是这位老人首次喊出:“中国要参加奥运会!”而他的一生,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奥林匹克在中国的普及。

张伯苓三问 张伯苓引燃奥运火种带出“三问”

火种:百年前的期盼

2008年8月7日的早上,天津劝业街的中心花园里,打太极拳的、做早操的、跑步的市民络绎不绝,不远处的街头,一条标语上刷着数个大字———“2008,北京欢迎您”。

“天津北京不都是咱中国么,都是支持奥运。”一位大爷笑呵呵地说道。

张伯苓三问 张伯苓引燃奥运火种带出“三问”

“奥运之父”顾拜旦如果现在还活着,不知道听见这番话心里是何滋味。1894年,他曾致函李鸿章,希望中国参加首届世界运动会(奥运会),但清政府却对他说“不”。

不过,奥运会并没有因此在中国销声匿迹,相反火种埋在了这片土地之上。1896年,首届奥运会举办不久,张伯苓通过美国朋友了解到了这一世界顶级体育盛会的情况。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在美国举办后,张伯苓更加关注奥运会。让国人了解奥运会、了解奥林匹克精神、参与奥林匹克运动成了他的心愿。

张伯苓三问 张伯苓引燃奥运火种带出“三问”

“祖父一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如何改变国民素质。作为教育家,他应该是中国第一位把体育作为教育内容的人之一。”张伯苓先生的嫡孙、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元龙如此评价道。

在张元龙看来,如果说张伯苓当时就能理解奥运的意义,那不符合客观事实,“但他朦朦胧胧地感觉到,加入这个体育的聚会,会给中国带来希望。”

“那是一个黑暗中追求光明的时代。”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梁吉生对此也表示认同,“当时很多人都在思索,中国往何处去,什么才能救中国,诞生了包括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等等一系列举措。张伯苓则坚持了一条道路,就是体育救国。”

“强我种族,体育为先”,“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这是张伯苓当时大声疾呼提出的口号。这位经历了甲午海战、“国之三易”惨痛经历的教育家,正是抱着这样坚定的信念,成为了一个在当时中国“敢做梦的人”。他的追求,与那埋藏在地下的奥林匹克之火发生了共鸣,从而迸发出中国追求奥林匹克最灿烂的那一朵火花。

举火:“三问”百年谱写答案

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一位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去奥运会?

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一支优秀运动员组成的队伍参加奥运会?

什么时候中国能邀请世界各国到北京来举行奥运会?

这是1908年10月23日,南开学校操场的外墙壁上贴出的3幅用毛笔写就的大字标语。这一天,南开学校(南开大学前身)在操场上播放了1908年伦敦奥运会的幻灯片。

在张伯苓的努力下,奥运会,这个当时在中国人心目中非常新鲜的事物,已经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深深刺激着每一个在场的学子,他们发出的“奥运三问”,是向整个民族发出的呐喊:什么时候我们的祖国才能强大?

请允许我们在2008年的这一刻,再一一回答“奥运三问”:

24年后,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以张伯苓为首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出面筹资选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最终促成中国运动员刘长春和教练宋君复如愿与会,国旗第一次在世界级运动大会的上空高高飘扬。见证并参与这一历史时刻的张伯苓悬腕提笔,激动地写下:“智力竞新,强国之鉴”。

28年后,“奥运三问”有了第二个答案:中国派出由141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前往德国柏林参加第11届奥运会。

100年后,北京终于给出了“奥运三问”的第三个答案,奥运圣火昨夜在中国点燃,“中国印”印下了世界的痕迹。

“我日夜希望的,就是在20-30年内,世界史中有一章曰中国的觉悟与崛起。”梁吉生表示,这正是张伯苓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和一大批中国的有识之士,早已看出一点,能举办奥运会绝对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实力的体现。

“奥运三问”,中国用了整整100年去回答,漫长但充满毅力,执着且不言放弃,是张伯苓和一批对奥运充满信念的中国人在这么多年中的坚持。那只是埋藏在地底的火种,被这些有识之士挖掘而出,并举起它,奔跑了整整一百年。

迎火:梦圆北京夙愿得了

1907年,张伯苓在天津第五届联合运动会闭幕典礼上发表了《雅典奥运会》的演说;1908年8月,张伯苓赴美参观英国伦敦举行第四届奥运会;1909年在南开校园,他向学生们介绍了伦敦奥运会盛况。10月,他再次以中国与国际奥委会为题做了激情演讲;1912年,张伯苓与日本、菲律宾等国家的友人共同创办了远东业余运动协会和远东运动会……

张元龙深情地感慨道,祖父一生艰辛,却坚信着两点:一为世界奥运不可缺少中国;二为中国必将举办奥运。

“历史必然,使命必然。”张元龙在评价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时说了这样两句话,在他看来,经历了太多动乱的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后,终于以全新的姿态和足够的实力,站上世界的舞台,挥舞起奥林匹克的大旗。

在追逐奥林匹克的梦想之路中,中国人从来没有落伍,并一直坚持着跑下去。

难怪,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为《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致辞中如此写道———“我相信,你们每个人看了《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这本书后都会感到鼓舞,从中感受到一个充满激情和信念的人所传递出来的精神———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竞技体育,更是一种思想境界。”

2008年的北京,一把火炬将成为13亿人的圣火,共同汇聚在一起,点亮五大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