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荣教授 张文荣:教育公益事业是我后半生的唯一追求

2019-01-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现在我已经50多岁,在工作上基本处于半退休状态,而对于支持教育公益事业来说,这次给柳市四中和柳市九小捐款是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以后我会持续专注这项事业,努力把黄华打造成有知识.有文化.有底蕴的漂亮地方,因为教育最重要,只有把教育做好了,才能让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起来."4月5日下午,在柳市镇黄华社区金棚头村的老家,张文荣对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说出了这番心声.张文荣教授 张文荣:教育公益事业是我后半生的唯一追求创新精神与生俱来"当年在黄华中学读书,是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现在我已经50多岁,在工作上基本处于半退休状态,而对于支持教育公益事业来说,这次给柳市四中和柳市九小捐款是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以后我会持续专注这项事业,努力把黄华打造成有知识、有文化、有底蕴的漂亮地方,因为教育最重要,只有把教育做好了,才能让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起来。”4月5日下午,在柳市镇黄华社区金棚头村的老家,张文荣对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说出了这番心声。

张文荣教授 张文荣:教育公益事业是我后半生的唯一追求

创新精神与生俱来

“当年在黄华中学读书,是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1981年左右,张文荣就读于黄华中学,“当时的成绩在班级里也只是中上水平,算不上拔尖,但是我有创新精神,在学习方法上总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所以班主任也对我特别关爱。在所有的课程里,我最喜欢化学,因为这是一门特别需要创新精神的课程。当时的师生关系都非常融洽,也因此给我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记忆。”

张文荣教授 张文荣:教育公益事业是我后半生的唯一追求

当时还盛行打排球,但学校里只有一个排球场,同学们想打就要去抢场地。张文荣便拉上两个同学,在操场的一角自己建了一个排球场,这样就不用和别人抢了。

中学毕业后,张文荣便投身商海。虽然家境还算殷实,但他并不满足,凭借着一腔特有的创新精神和吃苦耐劳,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当时,温州市场上流行“梦特娇”真丝T恤,听说广东很便宜,他就跑了过去,初出茅庐的张文荣就用上了“以一份资金做两份生意”的滚动流通法,仅用10万元钱批发了20万元的货。

张文荣教授 张文荣:教育公益事业是我后半生的唯一追求

为了取得批发商的信任,张文荣竟把自己作为“人质”抵押在批发商家里,批发商则派人随货到温州监督销售。几个月下来,张文荣就大赚了一笔。

面对商机,嗅觉灵敏的张文荣往往不惜代价。有一次,由于日本厂商停止供货,本田摩托车在温州一下子从四五千元疯涨至一万五千元。正在黑龙江做生意的张文荣发现那里还有本田摩托车卖,立即将市面上剩余的摩托车全部购买。此后,张文荣还拿着大笔现金在马路上拦车,他跑遍了黑龙江大小城市,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碰到本田摩托车就告诉车主以原价收购,整修一新后卖回了温州。

21岁便身价百万,但张文荣感到这些还都只是营销员干的活,而不是创新者打拼的事业,他要经历大世面,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闯荡一番。1986年,张文荣只身来到上海开始创业。当时上海还在计划经济的惯性下运作,仓库积压,但市场紧缺,吃饭租房样样不顺。不过市面上到处堆满了废铜,而温州的民营企业却紧缺“铜”,张文荣便做起了转卖的生意,这边在上海里每个角落里回收废铜料,这边转卖给温州的民营企业。

在上海摸爬滚打了五年多时间,张文荣的业绩突飞猛进。他先是和上海电缆厂合作,成立合营的上海电缆厂亚龙公司,把生产与销售分开管理,并创新地提出以销定产的方针,有力冲击了“世袭”的计划经济模式。实绩是最好的说明,张文荣不辞辛劳,跑遍全国的建设工地,接到了意想不到的大量订单,不少厂商对他的诚恳和上门服务感到新鲜。

他们说现在不用到上海,照样能买到上海电缆厂的王牌产品,真稀奇!张文荣用国营企业的牌子加民营企业的机制,创新了电缆行业的销售渠道,同时他还根据客户需求兼营无锡电缆厂、浦东电缆厂、南汇电缆厂的产品。

接着张文荣又大胆提出要兼并浦东电缆厂的设想。他没有换人,也没有裁员,只是向企业注入了新的管理理念。他首先提出从厂领导到每个员工的全员岗位制管理,把每个人的岗位工作量精细安排到半小时之内,接着根据工作量的多少提高不等的工资,工人们的积极性马上就调动了起来;他又抓住技术更新和改造,工厂出现产销两旺的局面。

从“泥腿子”到客座教授

事业有成之后,张文荣也得到了一些荣誉,并成功当选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但在一次评选一个全国性荣誉时,一位上海市领导说张文荣的各项条件都挺符合,只是文化底蕴差了点。当时让张文荣羞愧难当。

为了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张文荣抽出业余时间,凭借着非凡的意志,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完大专夜校,接着又在上海师范大学成功拿到了本科学历,后来又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的课程上拿到了硕士学位、在复旦大学拿到了经济学博士学位,还担任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校友会副理事长。37岁那年,他已经是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五所学校的客座教授。

知识的积累也让张文荣在企业管理上更加得心应手,不仅涉足房地产业,还创办了上海金苹果双语学校。张文荣还专门抽出了一年的时间学习萨克斯。在一次工商联的聚会中,张文荣现场为大家表演了一首萨克斯曲,让在场的所有人员为之震惊。表演完后,张文荣说:“我们民营企业要懂企业管理、要理解文化、追求艺术,我会扎扎实实地把企业经营好,为社会、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从企业家到公益人

收入的增长也让张文荣意识要到对社会有所回报。1993年,张文荣得知老家金棚头村要建一所小学,当即拿出10万元,这是他第一次支持公益事业。从那时开始,张文荣便一直非常热心参与公益事业,尽一切力量为社会作贡献。

让张文荣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去井岗山。当时,是由上海市青联组织的活动,看了井岗山的情况后,张文荣和同行的五六位企业家一起给当地医院捐助了一些医疗器械、捐建了两所希望小学。

张文荣的妻子朱少丽是他在黄华中学的同届同学,朱少丽也是非常支持张文荣参与公益事业。张文荣坦言:“如果没有少丽的支持,没有父母的支持,那这些捐助公益的钱也是拿不出来。我的家也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生活也很简朴。出钱做公益并不是钱用不完,而一种出于对社会责任感的奉献,像我父母也经常为老家周边村庄修路造桥出钱。”

虽然张文荣在公益事业方面非常慷慨,但自己的生活却是非常节约,平常也是粗茶淡饭、穿着朴素。有一年张文荣回家过年,他把鞋子的鞋底穿破了,便让母亲去修补一下,补鞋匠看到后说,这捐资10万建小学的钱都有,买双鞋子的钱却不肯花啊,也是真够省的。前几年,张文荣的儿子在美国留学,为了让儿子也能节约用钱,他限制儿子的银行卡一次最多只能支出100美元。

去年,张文荣和朱少丽开始酝酿捐助家乡学校的事项。张文荣说:“以前黄华的教育还算可以,但最近几年却差了一些。柳市四中目前也就只有449人,成绩也不太理想。只有把学校的硬件建设好、把老师的待遇提上来,才能让好的老师留下来,才能把这项事业做好。”深思熟虑之后便付诸行动。

“以前捐资助学、支持社会公益事业都是在各个组织的牵头下完成的,而这次的捐助则完全出于我和妻子两人自己的心意,因此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以后,我会一直不断地关注学校的发展,寻找机会组织学校的老师出去学习,也可以带领一些专家教授到学校传经送宝。”张文荣说,“在合适的机会,我会将我的企业转给信托公司管理,其中会有一部分的利润专门用于教育公益事业。这项事业将是我后半生的唯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