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侠军衔 佩剑将军张克侠:从容保全张自忠整个师

2017-10-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决心不再上学而走另一条路:弃文习武,投笔从戎,振兴祖国.我毅然考入北京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由一个埋头读书的学生而成为一个驰骋沙场的军人,

我决心不再上学而走另一条路:弃文习武,投笔从戎,振兴祖国。我毅然考入北京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由一个埋头读书的学生而成为一个驰骋沙场的军人,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从此开始了。

国难当头,敌寇猖獗,我日夜渴望亲临沙场,为国雪耻,迫切希望党的指示。

——张克侠

资料图:1924年去广州参加北伐革命前与弟弟张树棣(克义)在通州合影。

一九三二年春,我在南京陆军步兵学校一期肄业,侠公当时在南京陆军大学十期进修。是年夏天,陆大十期学员来三牌楼之步校见学,我刚从上海回返南京,经同乡介绍,我结识了侠公。他得知我从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日前线归来,非常亲热,请求我介绍十九路军的历史和在上海的抗日作战经过,为此,我们在一起交谈了多次。

他的年龄、地位都比我高,但平易可亲,相处中从不感到拘束。每次会见均不言私,并以中国军人应该“苟利国家,生死予之”一语互相勖勉。一九三三年,二十九军在喜峰口痛击日军,侠公曾亲临战场,后来,他见到我,风趣地对我说:“南有十九路军,北有二十九军,两个‘九’字都是抗日的,作为军人,抗击侵略是最光荣、最神圣的职责。”

侠公一生就是以“苟利国家,生死予之”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的。回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前期聚少离多,南北两地暌违,后期的二十多年(一九六三—一九八二年)同住在北京和平里十一区,有了较多见面机会,遗憾的是,遭逢十年浩劫,但是,在与侠公接触之中虽相交甚淡却相见以诚,使我获益良多。

资料图:194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三军。

资料图:1957年在北京家中与夫人李英合影。

侠公早岁从戎,在历代训练军官的名城保定习武,毕业后不久,不依靠姻兄冯玉祥将军之保荐,自去投效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在陆军讲武学堂任队长兼教官。据我所知,该校只办三期,学生多两湖籍,两广次之,所有毕业生后来加入黄埔军校系统。黄埔第一期第六队的学生,均是该讲武堂的学生,第二、三期也有不少,后来在蒋军曾任总司令的李默庵、黄杰及政治部主任邓文仪等,都在讲武堂受过教育,这是侠公参加革命初期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为了打倒军阀,由孙中山先生指示开办的讲武学堂和黄埔军校曾是培养革命军官的摇篮,队职军官和教员多出身于保定军校、云南讲武学校及日本士官学校。据侠公回忆,当时生活颇艰苦,学校维持伙食费用都有些困难,财源多为滇、桂军阀割据。

但是,革命政权生气勃勃,革命官兵同甘共苦,革命军人都以不怕死、不贪财、爱国家、爱百姓为宗旨。侠公此时不仅意气风发,认真执教,而且常写信给冯玉祥将军,动之以情,晓以大义,促其早举革命义旗,可谓用心良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