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兰迪简介 莫兰迪色彩的简约美初探
摘 要:五彩斑斓的绘画风格曾一度完全占领着色彩静物画的领域,而目前对简约之美的探求将成为一种新常态。想要推动当代色彩静物教学的发展,则要融合莫兰迪的绘画风格,体现新时期色彩静物创作的简约之美。 关键词:莫兰迪;色彩静物画新常态;提高色彩的强度;融合简约之美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051-01 曾经的色彩静物绘画中五彩斑斓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一个时期之内画家的艺术追求与审美品格,使作品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然而,在漫长的世界历史发展中,经过一代一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与探索,对色彩的认识、理解不断地在变化。今天,逼真地再现物象的色彩、质感,早已不是绘画中的唯一目标,色彩在精神、情感方面的表现力要求日益丰富。
老子曰:“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经历了繁复与驳杂,现在对简约之美的渴求已成为一种时尚。 色彩静物画风格多样,流派如恒河沙数。凡・爱克兄弟创造了细密画固有色彩艺术风格,弗朗切斯卡在绘画中则强调鲜明的轮廓线和富有表现力的大色块来进行创作,格列柯则根据画面上节奏、旋律的需要而重新组合出奇特色调,伦勃朗利用聚光灯似的明暗强烈对比来突出主题。
到了十九世纪,现代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色彩规律的研究,印象派画家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色彩观念,采用鲜明的色彩来描绘天空、田野,画家们致力于风景画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如莫奈所作鲁昂教堂、干草垛系列创造了西方色彩体系的巅峰,俄罗斯康斯基的色彩已不再依附于任何具体的物象而存在,他使色彩从绘画中独立出来并具有其价值。
而“瓶子画家”、意大利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乔治・莫兰迪在学习了早期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之后,一度沉迷于印象主义,曾对塞尚的静物和风景画最感兴趣,也模仿过立体主义。
在经过多年的兴奋、茫然、探寻后,莫兰迪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他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探索,以微妙的“冥想”式静物融入到他自己的诗一般的世界,他以自己特有的风格开了简约之美的先河,成为20世纪最受赞誉的画家之一。
莫兰迪1907年考入波洛尼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后留校教授版画。他是一个画痴,又像一个苦行僧,一生独身,艺术就是他的亲人和精神寄托。
他孤寂一生,在20世纪艺术的喧嚣中,淡泊名利,以娴熟的笔触和精妙的色彩阐释了事物的简约之美。莫兰迪选择杯子、盘子、瓶子、盒子、罐予以及普通的生活场景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把瓶子置入极其单纯的素描之中,以单纯、简洁的方式营造最和谐的气氛。
平中见奇,以小见大。通过捕捉那些简单事物的精髓,捕捉那些熟悉的风景,使自己的作品流溢出一种单纯、高雅、清新、美妙、令人感到亲近的真诚。莫兰迪的画关注的是一些细小的题材,反映的却是整个宇宙的状态。
在整个奇特、简洁、和谐美的画面中,视觉力量相互制约、相互抵消所达到视觉的完美平衡,莫兰迪的绘画几乎从来不用鲜亮的颜色,只是用些看似灰暗的中间色调来表现物象,一切不张不扬,静静地释放着最朴实的震撼力和直达内心的快乐与优雅。
中国历史上,宋人探“理”、元人求“逸”、明清人关注“复古”,莫兰迪力求探寻最平凡状态中深层意识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境界,在有意无意间和中国文人士大夫画家的意志不谋而合。
被毕加索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的巴尔蒂斯曾这样评价他:“莫兰迪无疑是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了,他把笔墨俭省到了极点!他的绘画别有境界,在观念上同中国艺术一致。
他不满足表现看到的世界,而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感情。” 艺术贵在创新,而每一次创新,都需要勇气打破条条框框,用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和感应世界,推动艺术的发展。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色彩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我们理应对色彩有一个广泛的、全方位的认识,而不应将目光局限在某一点上。
如何在色彩教学中汲取多种营养成份,全面推进学生的色彩感应力,培养学生对色彩静物画简洁风格的追求,应成为县时期的课题研究的新常态。
传统的色彩理论对于画面的色彩构成更多的是依靠色彩的空间关系去表达(物体离观者近则色彩鲜明突出,退远则变淡变冷)。但在现代的许多绘画大师的作品中,这种理论已被打破,艺术家们根据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应,重新组合、安排色彩来构成画面.
空间关系,应理解为色彩结构上的位置关系,色彩的强与弱应根据画面的需要来分配。 当前在色彩教学中盛行印象派色彩与俄罗斯色彩理论,其核心内容是强调条件色,认为色彩的产生要依靠光源色、环境色及物体自身的颜色综合而成。
在色彩的对比上也有一定有规则,亮部冷,暗部就要暖;过多地重视客观科学规则,僵化的理论束缚了画家的手脚,忽略了画家对于色彩的生动直接感受。
我们固然应把自己师法的视野拓宽至国际范畴,然而也不应该妄自菲薄,把东方绘画的长处抛之于历史的故纸堆。比如:法国艺术大师巴尔蒂斯崇尚东方绘画;后印象主义凡高的作品中也充满着东方情趣;莫兰迪色彩处处透露出简约之美。
中国画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而强调艺术家的主观精神,使艺术中具有更多的抽象因素。综合诸家流派风格,我们可以走一条适合现代艺术的色彩静物创作之路。 在色彩教学中融合中国传统与西方新理论,才能推动当代色彩静物教学的发展。
对博纳尔直抒胸臆风格合理地扬弃,能够发扬传统绘画色彩高纯度的习惯,适度提高色彩的强度,创造出响亮的色彩效果;而融合莫兰迪的绘画风格,则可以充分使我们色彩静物创作时营造一种新常态的简约之美。 参考文献: [1]高翔.平面性和几何造型――莫兰迪绘画的形式特征之一[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