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棻《别》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之《春梦》《赠苏书记》

2017-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春梦 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 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 行尽江南数千里.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说: "唐诗和唐代小说中不乏写梦之作,但大多是描写旅愁和闺怨的.这首小诗通过春夜梦游,反映好友间的深切思念. " 高文.王刘纯先生<高适岑参选集>注曰:"故人,老朋友. " 按:自汉至唐,诗中"故人"不仅指朋友,亦可用于女子指称其夫婿.前夫.情人等.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曰:"新妇识马声,蹑

春梦 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 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 行尽江南数千里。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说: “唐诗和唐代小说中不乏写梦之作,但大多是描写旅愁和闺怨的。这首小诗通过春夜梦游,反映好友间的深切思念。 ” 高文、王刘纯先生《高适岑参选集》注曰:“故人,老朋友。 ” 按:自汉至唐,诗中“故人”不仅指朋友,亦可用于女子指称其夫婿、前夫、情人等。

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曰:“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 《古诗十九首》其十八曰:“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曹植《七哀诗》曰:“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自云宕子妻。

夫行逾十载,贱妾常独栖。念君过于渴,思君剧于饥。君作高山柏,妾为浊水泥。北风行萧萧,烈烈入吾耳。心中念故人,泪堕不能止。 ”晋无名氏《安东平五曲》其四曰: “制为轻巾,以奉故人。不持作好,与郎拭尘。

”南朝齐谢朓《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诗曰: “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徒使春带赊,坐惜红妆变。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故人心尚尔,故心人不见。 ”梁沈约《拟青青河畔草》诗曰: “漠漠床上尘,心中忆故人。

故人不可忆,中夜长叹息。叹息想容仪,不言长别离。别离稍已久,空床寄杯酒。 ”柳恽《江南曲》诗曰:“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吴均《拟古》诗四首其一《陌上桑》曰:“袅袅陌上桑,荫陌复垂塘。

长条映白日,细叶隐鹂黄。蚕饥妾复思,拭泪且提筐。故人宁知此?离恨煎人肠。 ”刘孝绰《古意送沈宏》诗曰:“燕赵多佳丽,白日照红妆。荡子十年别,罗衣双带长。

春楼怨难守,玉阶空自伤。复此归飞燕,衔泥绕曲房。差池入绮幕,上下傍雕梁。故居犹可念,故人安可忘?相思昏望绝,宿昔梦容光。魂交忽在御,转侧定他乡。徒然顾枕席,谁与同衣裳?空使兰膏夜,炯炯对繁霜。

”萧纲《紫骝马》诗曰:“贱妾朝下机,正值良人归。青丝悬玉镫,朱汗染香衣。骤急珂弥响,跳多尘乱飞。雕胡幸可荐,故人心莫违。 ”姚翻《梦见故人》诗曰: “觉罢方知恨,人心定不同。谁能对角枕,长夜一边空? ”隋苏蝉翼《因故人归作》诗曰: “郎去何太速,郎来何太迟?欲借一尊酒,共叙十年悲。

”唐贾曾《有所思》诗曰:“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幽闺女儿爱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岁花开君不待,明年花开复谁在?故人不共洛阳东,今来空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韦应物《行路难》诗曰:“荆山之白玉兮,良工雕琢双环连,月蚀中央镜心穿。故人赠妾初相结,恩在环中寻不绝。人情厚薄苦须臾,昔似连环今似玦。

”皆是其例。 岑参集中,凡怀念朋友的诗篇,每每在题目中明言其人,如《宿东溪怀王屋李隐者》 《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 《怀叶县关操姚扩韩涉李叔齐》 《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 《梁州对雨怀麴二秀才便呈麴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等皆是。

其实这也是古人写诗的通例,不独岑参如此。而此诗却题作《春梦》 ,很是暧昧。根据此题,根据诗中“洞房” 、 “春风” 、 “枕上” 、“春梦”等措辞以及全篇的风格来玩味,窃以为它的抒情主人公似应为女性,也就是说,它还是一首传统的闺思诗。

赠苏书记 杜审言 知君书记本翩翩, 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 燕支山下莫经年。

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曰: “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县东,是汉、唐时代国内各民族杂居的地方,也是苏书记要去任职的所在。汉大将霍去病大破匈奴,曾乘胜追击,越过燕支山千余里。燕支山一带,土地肥沃,水草茂盛,人民的生活较好,相传其地多生美女,所以匈奴在失去此山以后,有‘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民谣。

燕支即红兰花。古人采其汁加入脂油,用作女子的化妆品,所以一般也写作燕脂或胭脂。诗中是说,希望苏书记想到,自己的妻子每天都在怀念他,在取得胜利,完成任务以后,早点回家,不要为他乡美女所迷,乐而忘返。

” 按: 《史记》卷一一〇 《匈奴列传》唐张守节《正义》曰:“ 《括地志》 (按:唐李泰等撰)云:焉支山一名删丹山,在甘州删丹县东南五十里。

《西河故事》云:“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其惩惜乃如此。 ”又,唐司马贞《索隐》曰:“ 《西河旧事》云:山(按: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东西二百馀里,南北百里,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

匈奴失二山,乃歌云: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 ” 《浅释》所据,即此二条。

但原典是说祁连山“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 ,并未言及燕支山“土地肥沃,水草茂盛” ,释者似乎张冠李戴了。由此出发,释者又引申出燕支山一带“人民的生活较好,相传其地多生美女”的说法,而这两点也都是原典所难以容受的。

匈奴为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特点是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祁连山也罢,燕支山也罢,都不过是他们游牧的场所而已,不好说谁是那里的“人民” 。至于“相传其地多生美女”云云,则是对匈奴人歌“使我妇女无颜色”句意的误解。

只消比对此歌的另一种版本“使我嫁妇无颜色” ,即可知道,匈奴人歌的意思是说:失去了燕支山,便没有了作胭脂的原料;我们的女子抹不上胭脂,脸蛋便不像过去那样红润美丽了呀!

而绝不是说:失去了燕支山,便失去了生活在那一带的女子,使得我们匈奴再也没有美女了。 要之,释者说此二句“希望苏书记想到,自己的妻子每天都在怀念他,在取得胜利,完成任务以后,早点回家” ,完全正确;而“在取得胜利,完成任务以后”云云,据原诗文字论之,虽属添油加醋,却也无伤大雅;惟“不要为他乡美女所迷,乐而忘返”云云,实为误读,不可信从。

 (2012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