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红楼梦再聚首 “天地有大美——蒋勋的艺术人生”特别展上海开幕

2018-11-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有"美学与文化艺术重要推广者"美誉的台湾学者.艺术家蒋勋先生在大陆拥有众多粉丝.10日,他的"天地有大美--蒋勋的艺术人生"特别展览在上海安培洋行佳士得艺术空间开幕,这是他在大陆举办的首次艺术展,上海也是唯一的一站.艺术人生红楼梦再聚首 "天地有大美--蒋勋的艺术人生"特别展上海开幕媒体纷纷赶来,争睹这位名声贯耳,本人其实非常安静的学者.在转天的另一场讲座上,门票在网上早早售空,主办方蜻蜓FM不得不在主会场旁边加开一个小会场,安排热心拥趸现场观看

有“美学与文化艺术重要推广者”美誉的台湾学者、艺术家蒋勋先生在大陆拥有众多粉丝。10日,他的“天地有大美——蒋勋的艺术人生”特别展览在上海安培洋行佳士得艺术空间开幕,这是他在大陆举办的首次艺术展,上海也是唯一的一站。

艺术人生红楼梦再聚首 “天地有大美——蒋勋的艺术人生”特别展上海开幕

媒体纷纷赶来,争睹这位名声贯耳,本人其实非常安静的学者。在转天的另一场讲座上,门票在网上早早售空,主办方蜻蜓FM不得不在主会场旁边加开一个小会场,安排热心拥趸现场观看讲座直播。儒雅的蒋勋双手合十,颔首向大家致意。席慕蓉称蒋勋是美学之路上高举明亮炽热火把的领路人,面对今时奔涌而来的人群,蒋勋确实担得起此称谓。

艺术人生红楼梦再聚首 “天地有大美——蒋勋的艺术人生”特别展上海开幕

偶像明星式的学者

蒋勋1947年生于西安。出现在记者面前的他满头白发,身材适中。脸上没有纵横的皱纹,身上没有老迈的暮气,蓝灰色的麻质休闲西装随性朴素,顺遂着他儒雅的文人气质。

两岁时,蒋勋随父母迁居台北,大学考入台湾文化大学史学系以及艺术研究所。1972年,他远赴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学习。1976年回到台湾。1983年,蒋勋创立东海大学美术系并担任系主任。数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广文化与美学教育,著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等作品数十种。

艺术人生红楼梦再聚首 “天地有大美——蒋勋的艺术人生”特别展上海开幕

特别是近年来,他以有声读物的方式,解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中国诗词,讲说中西方艺术史及美学,影响无数华语世界的聆听者。《蒋勋说<红楼梦>》更是风头强劲,听众群之众、年龄段和阶层分布之广都出乎他本人意料。

本次展览,就是以蒋勋艺术人生为线索,展出其数年来的艺术创作、手稿文件、作品朗读等,而另一场“天地有大美 ——文人-诗书画-长卷”艺术讲座则给读者与偶像见面的机会,大家可以面对面和美学领路人同游艺术之境。

充满文学性的绘画

很多读者和听众都是从美学论著中认识蒋勋的,其实,在传播美学的同时,他自己也一直从事艺术创作。台湾的太鲁阁,淡水的风景,日出与日暮,都是他绘画的主题,清丽的书法则是他绢写心情的笔墨。如果要找出他异于其他画家和书法家之处,那无疑是其作品中自然流溢的“文学性”,浅淡轻疏,纸面上总像笼罩着一层轻轻的细诉。

蒋勋介绍说,2014年他应邀请担任池上驻村艺术家。池上是位于台湾花东纵谷有名的稻米之乡,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翻滚的稻浪,起伏的山丘,连绵的白云,遵循自然规律生活的村民,这些都是入画入诗的佳品。在那里,“天地”和“生活”是真实的岁月,诗、书、画自然交流融通。

蒋勋在田间劳作,认识了稻子和稗子,明白了风调雨顺四个字对于自然和民生的真实意义。他惊醒于自己被过度保护的知识分子身份,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回到自然秩序中后,他更折服于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言说。这也是他给这次展览取名“天地有大美”的原因。

蒋勋在池上日夜作画,《春光》《纵谷之秋》《野姜花》,画面上翻滚着高低参差的绿色、斑斓错落的黄色、复杂多变的白色。自然赋予万物姿彩,艺术家以敏锐承接住这份馈赠。蒋勋说,他会感动于风穿过树叶的轻响、一朵花在光影深浅中的起伏。在城市与乡村的对话中,他感叹,大学可以毕业,但乡村的功课永远不能毕业。

“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为此次展览撰写的序言称:“蒋勋的绘画不追逐潮流,他的山水是内观的思维,生活的修为。从故宫库房上课的青涩学子到银发生辉的艺术家,他延伸文人画的传统,而自成一格,像他的诗文,温润地与众人分享他的生命感悟。”

东西美学的思考者

蒋勋大学主修历史,研究所读的是文化大学艺术硕士班。极为幸运的是,他的导师是庄严先生、那志良先生、李霖灿先生等多位故宫资深研究员。这些先生曾护送故宫文物南迁,也把传统文化与中原文人的风范带给学生。蒋勋介绍说,当时庄先生有4名研究生,他是其中之一。

他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上课,老师说今天看看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吧,于是就从库房调出这幅珍藏,一边展卷,一边讲解。零距离鉴赏书法绘画名作,深度浸润中国古典艺术,奠定了蒋勋正统规范的东方美学观。

留学法国4年,蒋勋又得以接触欧洲深厚的文化美术底蕴,他跑遍欧洲各家美术馆,驻足名画前读书、做笔记,努力摸索探究西方美学的内涵和根脉。

在当下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认知属于这个时代的东方美学?蒋勋说,西方绘画用油,用颜料着色,画面追求强烈;东方绘画正相反,用水,用墨不着色,画面追求清淡。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但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我们随着政治经济的衰落,也逐渐失去自己的美学自信。

他在展览序言里认真地写道:“《世说新语》留下许多故事,都仿佛告诉后世,烂漫晋宋,其实是‘人’的漂亮。看到《快雪时晴》,看到《兰亭集序》,也只是想象当年,不必当真,原来也只是摹本。这也是西方论述不能懂之处。东方失去了文化论述主权超过一百年,学习西方尊重西方,二十一世纪了,同时也期待一次东方文艺复兴。此时此刻,可以重新做好自己文化的功课吗?”

无疑,蒋勋自己一直在做这份功课。他讲古典名著、讲古代诗词、讲中国艺术史,倾力为大众传播构建东方美学。他用浓郁的颜料在帆布上画池上的乡村,也用水墨画《太鲁阁》《乌石鼻港礁石图》《青埂峰下一别》,用秀丽婉约的笔锋写就一幅精巧的《只因为小小一梦》。

温暖怡人的艺术家

在展品中,蒋勋特别提到一幅50年前的画作。那是他画的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当年,看过小说《异乡人》后,蒋勋被加缪的文字感动,这幅速写就是依据加缪那幅叼着烟的著名照片完成的。50年过去,画纸已经发黄,但从纤细的笔触依然可以感知20多岁的画家纤细敏感的神经。

细腻、温润,有比一般人敏锐得多的感知力是蒋勋给人的最深印象。他清雅,极淡,但他坦承,自己的偶像是热烈脆弱的梵高。他爱极梵高,爱到每年7月29日梵高的忌日那天,都要带上一瓶红酒,到梵高的墓地去陪他喝上一杯。在蒋勋看来,梵高先是一个真挚的人,其后才是一个艺术家,精神病可能令他成为一个更纯粹的人,所以他才不懂得向世界妥协。蒋勋认为,真正好的艺术是生命的狂喜和大痛,梵高是真实的践行者。

蒋勋是一个优秀的谈话者,他讲解画作、谈艺术、说感悟,语调平和,娓娓道来,有知识有故事有逻辑,不拖沓不重复不废话,谦谦温润的学者气息感染身边每一个人。他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温度,你可以感到暖意,但并不灼热。如果正常人体是37度,那他就是37.5度。

本次展览至6月15日结束,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蒋勋解释说,他很害怕办展览,感觉办展览就像当众举行婚礼,摆出仪式给大家看。他更喜欢关在家里创作,那像与艺术谈恋爱,所以一周后“婚礼”结束,他就可以跑回家中,继续谈甜蜜的“恋爱”了。解释展期都能用这么有温度的比喻,惟蒋勋先生是也。(记者 匡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