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功温润药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会讲 沈绍功教授主讲(评估中医药)

2018-04-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第一条:风寒的用辛温解表;风热的用辛凉解表.辛凉解表书上讲的用麻黄汤.我在临床就不用麻黄汤.为什么呢?就是麻黄的副作用.因为风寒感冒尤其是中老年人,基本上心血管是有点问题的.麻黄第一个能发汗,特别多,尤其用麻黄汤发汗过头会伤心阳;第二麻黄能升高血压,减弱心跳.这两个副作用,所以辛温解表不用麻黄汤.改成了荆防败毒散,同样辛温解表,克服了麻黄的副作用.风热还是辛凉解表,还是用银翘散.桑菊饮这两个方子,效果还是挺确切的,这第一个辛温解表或者辛凉解表.第二条:治疗外感病必须要注意透表,表邪不透很难祛邪.

第一条:风寒的用辛温解表;风热的用辛凉解表。辛凉解表书上讲的用麻黄汤。我在临床就不用麻黄汤。为什么呢?就是麻黄的副作用。因为风寒感冒尤其是中老年人,基本上心血管是有点问题的。麻黄第一个能发汗,特别多,尤其用麻黄汤发汗过头会伤心阳;第二麻黄能升高血压,减弱心跳。

这两个副作用,所以辛温解表不用麻黄汤。改成了荆防败毒散,同样辛温解表,克服了麻黄的副作用。风热还是辛凉解表,还是用银翘散、桑菊饮这两个方子,效果还是挺确切的,这第一个辛温解表或者辛凉解表。

第二条:治疗外感病必须要注意透表,表邪不透很难祛邪。透表的药主要有5个:一个是川芎;第二个桔梗;第三个蝉衣;第四个桑白皮;第五个芦根。选择的原则就是根据辨证。辛温解表可以选桔梗,选川芎;辛凉解表可以选蝉衣、桑白皮或者芦根。而且不是每一次都用,一次用一个,下一次换一个,这样容易提高疗效,这第二个要透表。

第三个要分利。因为辛温、辛凉都是外邪,或者风温或者风寒,外邪必须给它出路,出路就是分利,分利就是利尿或者润肠,用车前草、泽兰、生薏苡仁,这三个药利尿的,草决明和全瓜蒌,这两个药是润肠的,也是选一个。注意草决明呀,必须用30g,用量大;车前草也要用30g;全瓜蒌也要用30g。

草决明是“甘草”的“草”,不是“炒菜”的“炒”,生决明呀能润肠,炒了以后它润肠的作用就大大下降,所以一定要写“甘草”的“草”,不写“炒菜”的“炒”。这第三个,要重视分利。第四个要强调扶正,扶正才能祛邪,这是治疗外感病一个很大的关键。,扶正药里面有三个药,任选一个。一个就是生黄芪;第二个就是仙鹤草;第三个就是白扁豆。选一个不要选两个,选两个它就利邪了,一个是扶正祛邪。

外感病这四个巧治会明显的提高疗效。治疗外感病一样,还是强调中医的辩证论治。因为现在外感病绝大多数西医来讲是病毒感冒,别脑子里想着病毒就抗病毒,向西医看齐,西医治疗病毒那是个盲点,它没有抗病毒药,中医有很大的优势,反而把自己的优势没发挥,向西医的盲点看齐,就用清热解毒,这样治疗感冒疗效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治疗外感病呀四个巧治,感冒很快就能解除。

治疗内伤病,先讲实证。实证一定要痰瘀同治,实证上午讲了有八个纲目,最主要的就痰和瘀。区分痰瘀的标准主要看舌苔。苔腻的必有痰浊;舌质瘀斑的必有瘀血。这两个呢,中医的理论,痰和瘀是互根的。见了苔腻纵然舌质没有瘀斑,或者舌下静脉没有显露以祛痰为主,你也得加上化瘀的药,因为痰瘀是互根,这样才能提高疗效。

化瘀的药,主要就丹参。祛痰为主,加一味丹参,这个痰就容易祛了。假如苔不腻,舌质有紫斑,或者舌下静脉怒张显露,那么以瘀为主,当然就要化瘀,当然这个时候,你也要加一味祛痰的药,这样才能提高疗效。祛痰的药主要就莱菔子,而且注意莱菔子必须得用生的,炒的莱菔子它的疗效就受影响了,生莱菔子用10g。

治疗任何的实证就看舌苔腻,看舌质淤,瘀斑,就痰瘀同治,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则。当然实证很多呀,主要就痰和瘀,把这两个邪处理好了,70-80%都会有效。当然祛痰反复讲了它的主方就是温胆汤;化瘀的主方就是桃红四物汤。加上一味祛痰的主药生莱菔子,一味化瘀的主药丹参,这温胆汤加减变化使用,好多实证都迎刃而解了。

但我要解释,绝对不是所有的实证都用温胆汤能够解决的,用温胆汤必须苔腻,这是最大的原则。苔不腻,别的邪用温胆汤不会有效,一看舌苔腻,想到温胆汤。当然我也讲了,温胆汤一共八个药,主要用四个药就竹茹、枳壳、云苓、陈皮,另外四个药不用。但是必须加菖蒲、郁金。

菖蒲是透窍,菖蒲也能化痰;郁金是理气活血,气中之血呀!所以温胆汤基本方就是这六味,再加上我刚才讲的痰瘀同治,加一味丹参,这七个药是个基本方,然后根据病情,根据每个人进行加减,加味,这是治疗实证一个很主要的方子。

假如瘀为主,就用桃红四物汤。主要的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也要加石菖蒲、郁金,也就这六个药,再加上痰瘀同治,甭管舌苔腻不腻,再加上一个莱菔子,这样也形成了七味基本方。实邪一共八个,你把痰和瘀处理好了,就能保证疗效。

虚证怎么治呢?中医的虚证原来有两大学派,一派是李东垣,他主张虚证要补脾,健脾呀!所以发明了好多健脾的名方,补中益气汤呀、四君子汤呀、六君子汤呀;一派就是赵献可的《医贯》,他主张补肾。这两派也是争论不休,由此编了不少医书。你不找到窍门呀,也跟风寒风热一样,伤寒温病一样,越看越糊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当然我在处理虚证,就这两句话:“健脾不如补肾。”为什么?健脾无非就是补气养血,补气养血有很大的副作用,它容易碍胃呀!尤其养血的熟地,能养血,也能碍胃,胃口倒了,那再好的药吸收打折扣,影响疗效呀,所以古人想个办法。

用健脾就是益气养血的药,里面加上醒脾的药木香、砂仁、陈皮,就防止它碍胃,有副作用呀,所以治虚证抓两个本,还不如抓先天之本,所以我第一句话就是健脾不如补肾,肾它就没这个副作用了。六味地黄丸只要不用熟地,用生地,杞菊地黄它就不会碍胃, 所以第一句虚证健脾不如补肾。第二句话补肾不如调肾。

补肾什么意思呀?阳虚的温阳,阴虚的滋阴,这叫补肾,有效果,但是不够。所以改一个字,把“补”改成“调”,这疗效就明显提高了。什么叫“调”呀?另外人的五脏有两个脏是两个的,双重的。一个就是肺,肺左肺右肺,中医西医都一样,没有区别,华盖、司呼吸、通调水道,左肺也这功能,右肺也这功能。

第二个双象的脏就是肾,西医对肾没有区别,左右都一样,中医区别可就大了,一个水一个火,一个阴一个阳,就根据这个特点不但补,调阴阳,这中医提高疗效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呀!调整呀,阴阳一调,疗效提高。调阴阳就是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里的名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什么意思呀?

温阳的药应该加一个滋阴的药,叫阴中求阳,调阴阳呀!这给单纯的补阴阳就明显的区别;反过来讲:善补阴者必有阳中求阴,阴虚滋阴,单纯滋阴不如加一味温润的药,阳中求阴,调肾阴阳,这疗效会有明显的差异,这个对临床非常有指导意义,所以虚证健脾不如补肾,补肾不如调肾。

调肾的药主要就是杞菊地黄汤。它里面四个主要的药:枸杞子、白菊花、生地和黄精。原方是山萸肉,我给它改成了黄精。为什么呢?山萸肉价格太贵,黄精便宜呀,另外山萸肉补阴呀,滋阴只滋肝和肾的阴,黄精可是肝肾脾三个阴都滋,而且黄精还能健脾补气,因为气和阴互根,阴虚里面加个补气的药,这养阴的作用就大大提高,这个效果就是很明显了,所以杞菊地黄汤改成了枸杞子、菊花、生地和黄精。

菊花呢一共有三种:一种是白菊花,一种是黄菊花,还有一种是野菊花。滋阴平肝主要用白菊花,野菊花清热解毒,有心血管的效应,假如心血管病的调肾,你就用野菊花;黄菊花用的比较少,它就是平肝,作用比较单纯。不用熟地要用生地,它不会碍胃。阳中求阴,温阳的药中医讲有两类。

一类是温燥:附子、肉桂、仙茅、阳起石,加上鳖、鹿茸,这都是温阳,但是温燥,温燥能温阳,很容易伤阴,阳温了伤了阴了,阴阳就不平衡了,所以我临床调肾的温阳药不用这些温燥的药,用温润的药。温润药有什么呢?主要就蛇床子、仙灵脾、补骨脂、肉苁蓉、菟丝子、加上杜仲和桑寄生。

仙灵脾用5g,不会燥。这个杜仲呀,在北方可能生杜仲有,到南方就没有生杜仲。这次我去广州湛江,治病人高血压,它没有用生杜仲,用了炒杜仲。另外杜仲的作用,掰开来里面的胶丝、白丝起作用,一炒胶丝就没了,杜仲炭就更没了,这样杜仲等于不用。炒杜仲和杜仲炭仅用在妇女月经过多,要调肾阴阳,这个时候才用炒杜仲,或者杜仲炭,其它补肾,因为肾的阴阳不调,必须用生杜仲。

当然阴中求阳不要全加,里面选一个轮着用,这个礼拜选这个,下个礼拜选那个,中医讲守法易药,就会提高疗效。阴中求阳:温阳药里面用几个滋阴药,它就明显提高疗效。滋阴药用什么呢?用女贞子、旱莲草、麦冬和芦根。注意我里面没用玉竹,玉竹也能滋阴,但玉竹非常滋腻,会倒胃口。

这几个药里面挑一两个,加在温阳药里面会明显提高疗效。还有一个阿胶珠,原来用阿胶。为什么改成阿胶珠?阿胶熬药很难,必须烊化,不烊化阿胶化不了,等于不喝,所以我改成了阿胶珠。阿胶珠就阿胶拿蛤粉炒了,炒成小圆球。这不要烊化,直接煮就行了。所以虚证的第一个活治就是健脾不如补肾,补肾不如调肾,阳中求阴,阴中求阳,这是补肾法里面最主要的一个活治。

当然里面还有两个法:一个是知柏地黄汤,一个是加减二仙汤。这我跟我的好几位学生直接也来了,他们都知道区别应用,总而言之要调肾。

第二个虚证增加疗效还有好几个策略。

第一个策略要间治取效。间接治疗用气血阴阳的关系,用脏腑的关系,来间接地取效。比如:补气药里面加上养血的药,就气和血的关系。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你比单纯的补气单纯的养血效果会明显的提高。当然阴阳我已经讲了,还有脏腑的关系。比如:肺和大肠相表里,润肺的药里面再加上润肠的药,大便一通肺阴就恢复了,这比单纯的润肺效果不一样。

大便干结,润肠药里面加上清肺的药,肺和大肠相表里呀,这通便的效果就不一样。最多见有一个痤疮呀!当然每个月我组织我的学生们病理讨论,我出一本我的弟子的医案,已经坚持了快两年了,好多学生都经常来参加,他们也看了好多痤疮,这个也很痛苦的,痤疮的病人用的最简单的办法救肺和大肠相表里,清肺呀润肠呀,这效果相当好。

我在文化大革命中间治过一个名演员,就唱海港的一个主角,李丽芳,对化妆品过敏,结果呢脸上长了很多痤疮,很难呀,当年样板戏是政治挂帅,马上就要让首长观看了,3天以后就要用,就很难了,找到我给他看,当时她不相信,因为66年我还比较年轻,她一看这么一个毛孩子,能治这个病吗?我说:“我给你试试看。”

就用肺和大肠相表里,清肺的药主要用桑白皮和北沙参,这二味清肺,润肠的药主要用30g的草决明,另外再加上凉血的药,用制大黄、赤芍和丹皮,再加上一个清肺的药炙杷叶,炙的枇杷叶,很简单就这么六七味药。让她煮两回,头煎二煎喝,第三回搁30g的薄荷,再煮一回,煮完以后,因为那时在6月份,北京天气正是炎热的时候。

我让她煎了第三煎,放在冰箱里面冰好,用棉花沾了第三煎的汤药,冰了以后给她敷,晚上敷,早上洗掉,敷的时候还让她贴上鲜的黄瓜,因为夏天正好有黄瓜,切几片黄瓜,一边敷一边贴着黄瓜,晚上敷,早上起来黄瓜拿掉,拿矿泉水洗脸,两天这个痤疮全部退了。

哎呀!当时很佩服了,所以后来中国京剧院有好多老演员年轻演员都找我看病,就这一炮打响。就是用兼治的办法取效。当然这个病人是虚实夹杂,又是肺虚又是血热,所以兼治是虚证治疗取效的第一个对象。当然这个兼治还有好多了。你比如脾和肾的关系,腹泻的病人,慢性腹泻用香砂六君子汤,你里面再加生杜仲和桑奇生,就是脾和肾的关系,叫益火生土呀,这疗效大不一样,就用脏腑之间的关系进行间接治疗,效果会大不一样。

所以它第一个对策就是兼治取效。

第二个要处理好虚实夹杂。临床这个特别多,不是单纯的虚,也不是单纯的实,虚实夹杂,这最多见,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处理好虚实夹杂有两句话:“第一句,先祛邪后补虚;第二句,祛邪的时候不伤正,补虚的时候不利邪。”你比如阴虚的病人,五心烦热,肺结核很多见呀,肺阴不足,咳喘,痰中带血,手脚心发热,苔净质红,脉细数,阴虚呀。

一部分病人,纳呆,一看舌苔,舌质是红的,舌苔是腻的,既有阴虚又有痰浊,这个临床很多见。尤其肺结核的病人,用西药抗痨,抗结核治疗,伤胃,病人出现苔腻了,阴虚苔腻。怎么办?虚实夹杂,既有肺阴不足,又有痰浊,就先祛邪后补虚,先祛苔腻,用温胆汤,痰瘀同治,吃个七付左右,苔退净了,后补虚,补虚里面就用调肾阴阳方,杞菊地黄汤。

但是呢,在祛邪的时候,你不能伤阴。祛痰还有好多药,比如苍术、半夏、厚朴,都能化痰浊,但这些药伤阴,燥湿伤阴呀,痰浊祛了,阴伤了,所以要免用这些祛痰而伤正的药。痰祛了,苔腻退了,你要补虚,要养阴了,就免用滋腻利痰的药。比如玉竹、熟地,你就要免用了。用了你阴养了,但是痰浊又要生了。这是我举的一个例子,就是虚实夹杂,临床非常多见,用这两句话来处理。

第三个,温阳要慎用。这我刚才提前讲了,讲了有温燥和温润两类,免用温燥,多用温润。

第四条,滋阴的药一定要配上清降的药。阴虚必定火旺,有火必定上炎,所以滋阴的药一定要加上清降的药。清降药,比如说虚火扰心,出现了心烦不眠,清降的药加知母、炒枣仁、炙远志。远志一定要炙,有毛,你不炙的话呛嗓子。炒枣仁要用30g。

我不讲分量基本上就是用10g。这个分量你不必弄的太细,好多医生用9g、12g,现在不可能作砣,可能你们基层也这么抓药,用斗子一个个约的很少了,都用秤盘约完以后来回的分,这里面的误差就很大。你精耕细作用9g,也许早就过了12g了,所以不要用那么细,就用10g、15g、20g、30g,它也好约,没问题的,因为我告诉你的药,除非特殊的药、贵重的药以外,基本上是安全的药,多点少点无关大局。

炒枣仁一定要炒,用30g。虚火假如灼肺,咳痰带血了,就加川贝母、藕节炭、白茅根。白茅根必须加30g,量小了白茅根不起作用。藕节,假如有咳血的,必须用藕节炭,10g就行。相火上扰的,就是扰肝的,有明显出汗的,要加知母、黄柏、银柴胡和地骨皮。肾火也就叫相火上扰了,要加白菊花、炒决明和珍珠母。这是增效的另外一个对策。

第六个对策要补而不滞。尤其在健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补而不滞,否则碍胃,要加醒脾的,开胃醒脾的生山楂、砂仁和鸡内金。鸡内金也应该用生的,因为内金里面的作用是酵母素,这个东西特别怕热。炒内金,内金放在里面一熬,它作用就小了,所以要用生内金,最好磨成粉冲着喝,用3g生内金冲着喝,这是开胃醒脾的好药,健脾的时候必须补而不滞。

滋肾的时候也要补而不滞,温阳没问题,滋阴的时候一定要补而不滞。滋肾的补而不滞就是淡渗利湿。用淡渗利湿的药,泽泻、云苓。这六味地黄,组这个方为什么里面用泽泻、茯苓?就是淡渗利湿。养阴呀,它补而不滞,这是古人给我们的很好的一个经验。

另外,还有三个淡渗利湿的药也起到滋阴补而不滞的药。一个就生薏仁;第二个就泽兰。内科大夫很少用泽兰,泽兰是个好药,既能通经又能利尿退肿。下面我要讲到妇科病闭经的病人,好多闭经的病人有个特点,早晨起来颜面发胀,就肿啊,到下午退肿,这个最好通经利尿就是用泽兰。这第六个增效的对策。

评估中医药(Ⅳ)

第七个要丸药善后。虚证难治,虚证多见,虚证容易复发,有效了以后解除了以后,必须通过丸药给他缓图来善后,防止他复发。

丸药巩固疗效有两个办法:

一个办法就是把有效的方子开五付,给它共研细末,磨成散剂,装在胶囊里面,每次吃三个,一天两次,这第一个办法;第二个办法就是给他健脾调肾。健脾给他用六君子汤,调肾给他用杞菊地黄汤。这两个方法都可以,连续吃上两到三个月,可以明显地降低复发率。

下面祛邪,就要给实证祛邪,要注意调中,要先调中焦。另外《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主张胃气为本,这是很经典的一条名言。胃气为本说明脾胃的运化受纳至关重要,为本呀!运化失常,就是百病之源。运化失司也影响疗效,所以中焦运化是首要,祛邪里面根本的根本想到调中焦。

中焦出了问题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个就痰;第二个就湿;第三个就食。痰浊、湿邪和食积把中焦搞坏了。

调中焦有四个办法:

第一个要祛痰,用莱菔子、竹茹和茯苓。

第二个开胃,用焦三仙、生内金,尤其用山楂。山楂大家知道,消肉食。动物东西积了,山楂是最好的消食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动物东西吃多了,所以食积里面最偏重于动物的食积,鸡鸭鱼肉停住了,所以生山楂是个最好的药。生山楂也得用生的,炒山楂和焦山楂作用都不如生山楂。

第三个办法醒脾。醒脾最主要的用木香和砂仁。

第四个调中焦。调中焦一定要清热。所以古人组保和丸,调中焦的药,里面为什么要加连翘?就是因为食积化热,所以加连翘呀!所以调中焦也得配合第四个办法就清热。当然除了连翘还有公英还有生栀子。

第九个增效的对策要给实邪以出路。

中医讲出路有好几条:

第一个从汗走,发汗。比如表邪透表出汗,当然出汗呢,排邪的量比较小,而且汗多易伤心阳。

第二个就从中焦健脾开胃来排邪,这个量也比较小。

第三个就营分,营血来凉血排邪,这个呢也会有副作用,寒凉过头伤胃。

第四个最好的给邪出路就利尿和润肠,邪排的多而且几乎没有副作用。润肠的药主要是全瓜蒌、草决明和制军;利尿的药主要有车前草、泽兰、泽泻。这第九个对策。

第十个要疏通祛邪。

实证必须得疏通,疏通办法由四个:第一个透窍,用川芎和石菖蒲。第二个办法用理气,用柴胡和郁金。第三个办法用活血,用王不留行和丹参。第四个办法用温通,用桂枝和公英。这四个办法。

底下一个对策要重视反佐。反佐能缓解药物的烈性,防止药物的偏差。反佐分两类:第一类寒性反佐,用大队的清热药里面加一两个凉性药进行反佐,寒性反佐主要的药是公英、黄柏、苦参和白花蛇舌草。苦参注意用量,用10g以内,苦参不会伤胃,过了10g就会伤胃。白花蛇舌草寒性反佐还能健胃,可以用到30g。用好多凉药里面加上热性反佐,热性反佐主要有这几个药:肉桂(肉桂用3-5g)、乌药、高良姜和鹿角霜。

第十二个对策要注意引经。引经特别重要,是药到病除增加驱邪的动力。引经药分两个:第一个分部位的引经。部位引经:上行的,需要药物上行的,需小量的升麻、姜黄和柴胡,让它上行了,少量用5-10g;下行的分量要重,用15-20g,用川牛膝、木瓜和独活。

这是分部引经。第二是分脏引经,分五脏来引经。引入心经。引入心经用黄连、远志、琥珀;引到肝经的用薄荷、黄菊花和川楝子;引动脾经的用法半夏、干姜和砂仁;引到肺经的用桔梗、橘红和桑白皮;引到肾经的用黄精、狗脊和怀牛膝。

第十三个要中病即止。祛实邪呀,不要没完没了,可能伤正,中病即止,邪祛了马上要止。中病即止有三个办法:第一个避免用攻伐太过的烈品。比如法夏、厚朴,完全燥性;附子、川草乌的烈性;龙胆草、白头翁的寒性和虫类药的毒性都要避免。虫类药是好药。

我主张虫类药就用这几个:比较安全的虫类药水蛭(水蛭并不毒)、地龙、土鳖虫、僵蚕、蚕砂、炮山甲、醋鳖甲,这几个虫类药尽管用,有效没有毒性,除此之外你少用。比如说蜈蚣,这治疗头痛相当好的药。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加上这个蜈蚣呀,几乎都有效。

有一个老中医加100条蜈蚣,几乎都有效,有效你出了问题可就麻烦,因为蜈蚣不是伤肝就伤肾呀,绝对有毒。这是中病即止的第一个办法。第二要用和胃的办法来善后。和胃善后用什么呢?就是我老师的办法,四川的名医叶新清呀,他就餐后服加味保和丸20粒,加味保和丸是水丸,小粒,早饭、午饭、晚饭吃了饭就喝,饭吃完了,20粒加味保和丸吞下去,和胃善后。

好多慢性病呀,刚才给你讲了,健脾这是善后的一个办法,吃加味保和丸也是个办法。

底下一个要应用升降理论。中医升降理论是个很大的特点,升降出入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中医讲究升清降浊,升降失调也是中医认为重要的病因病机,气机不利或者气机逆乱就造成了病态,所以升降枢纽在于中焦,升降的枢纽在于中焦的脾胃。脾主升,健运化;胃主降浊,主纳谷。有些病理状态往往就是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所以一定要用升降理论来提高疗效。

其中升清的主方就是补中益气汤。主药有生芪。这个反复强调一定不用蜜芪。因为生芪和蜜芪不一样的,蜜芪用蜜制了以后,它补气的力量加强了,但黄芪别的功能减弱了。生芪同样有补气的功能,还有固表、托毒,这几个功能它都没消失,而且蜜制以后,应用的范围局限了,糖尿病的病人就不能用了,所以我就喜欢不用蜜芪多用生芪。

参类、炒白术加上仙鹤草、白扁豆,这是补气的主药。升清的药:主要就升麻和桔梗。生清的主方是补中益气,主要有这么七个药。降浊的主方是镇肝熄风汤。主要的药有:珍珠母、川牛膝、苏子和生赭石,还有一个灵磁石。

底下一个对策要注意肝脾相关。一个土一个木,肝脾相关在临床相当重要。肝旺必然会横逆脾土,形成了肝胃不和。一定要一方面疏肝,另一方面和胃,使肝胃得和。它的主方就是《伤寒论》的四逆散。柴胡为君药,枳壳为臣药,白芍甘草为佐使药。当然甘草可以不用。

我讲过了,甘草并不是国老,并不是调和诸药,它的副作用很大,所以可以免用甘草。柴胡、枳壳、白芍,但还不够,还要加上善清肝火的黄连,升清治眩晕的川芎,降浊止呕的赭石,开胃导滞的莱菔子,这是治疗肝胃不和的一个有效的方子。第二个是肝脾不调。脾胃失健必定会影响肝郁不舒,形成了肝脾不调。

一方面要健脾,另一方面要疏肝。这个方子就是用《和剂局方》的逍遥散。用健脾的炒白术和云苓,疏肝的柴胡,柔肝的当归、白芍和引经的薄荷,引入肝经的薄荷。当然逍遥散还有甘草还有生姜,这个都不用。还要加上清肝火的牡丹皮、栀子,止胃痛的川楝子、元胡,止便溏的煨葛根和木香,加开胃的焦三仙和生内金。逍遥散在妇科非常多用,治疗乳腺增生也是个好药。乳腺增生还要加公英和夏枯草,月经不调的要加益母草和鸡血藤。

底下一个祛风一定要和胃。风邪必定要祛,祛外风就叫解表,祛内风就叫熄风,无论祛内风祛外风必须和胃,和胃增加了解表熄风的效果。所谓的和胃就是调和胃气,调和胃气就用保和丸、二陈汤、平胃散,这三个方子都是调胃的主药,主要就这三个方子。它的主要的药是茯苓、陈皮、木香、砂仁和苍术,这五个药主要的药。

底下讲一个是心和肾之交,这也是中医的一个特色。心和肾,心属火肾属水,火和水五脏制约,互相关联,形成了对立统一,所以临床要交通心肾。这里面的主方就是交泰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很简单,就两个药,黄连和肉桂,2∶1。

但光靠这两个药还不够,还要加:第一加滋水的药,就滋肾的药,要加生地、枸杞子和黄精;要加降火的药,就是知母和黄柏;要加宁神的药,加炒枣仁、夜交藤;要加涩精的药,光滋阴不行,还要收涩精液,加金樱子和芡实。这19个取效的对策,虚证实证杂病里面,其中的发挥了这个优势。

底下再讲通则不痛。疼痛是临床的常见,可是疼痛呢会造成病人很大的痛苦和负担。中医止痛很有优势,西医止痛要成瘾,越吃越多,就麻烦,它没有具有很大的优势。中医止痛有很大的优势,就记住四个字:“痛则不通”。那中医认为疼痛是不通则痛呀!你通了它就不通了。

通有八个办法,止痛呀,通法有八则:

第一个行气,主要五个药:一个是柴胡梢,就柴胡的尖,或者我老师爱用的竹柴胡。郁金、香附、木香和橘核。橘核的量一定要大用30g,止痛的作用很明显。通过行气通了止痛。

第二个和血。和血止痛用蚕砂,但用蚕砂一定要包。我们家传还有一个药就是两头尖,就耗子的屎叫两头尖,但这我现在不用,因为对粪便药分歧很大,耗子呀,它的屎也许会有毒,避免药用安全,所以两头尖不用了。蚕砂可以用,用10-15g,尤其女士的痛经,就是西医讲的肌腺症呀,打止痛针都止不住,辩证基础上再加15g,蚕砂包煎,止痛效果比较明显。

泽兰、苏木。苏木内科大夫也很少用,骨伤科跌打损伤的时候用,其实苏木止痛效果好。还有就丹参、制军。所以制大黄呀,止痛也很特殊,制大黄止痛,就是泻血泻热,血热呀!泻热以后活血达到止痛的目的。还有就三七,三七粉3g,冲服就行。这第二法通过和血通了止痛。

第三法通过散寒止痛。通过散寒,里面主要的药是小茴香、沉香、高良姜和乌药。还有一个就是鹿角霜,10-15g的鹿角霜,温通止痛散寒。

第四个就温通。温通止痛用桂枝、薤白和苏梗。薤白治心绞痛我讲过,必须拿酒煎,泡了以后再煎,否则它有效成分出来。

第五个补中止痛,通过补中补气来止痛。用仙鹤草、扁豆衣(当然现在扁豆衣没有就用白扁豆)、生芪和白术。

第六个消食止痛。用大腹皮、生山楂、莱菔子。

第七个用泄热止痛。公英、连翘、白花蛇舌草、丹皮。

第八个驱虫止痛。用南瓜子、使君子和乌梅。

底下介绍治痢七法:

第一法痢疾必须清热。清热用三个药:一个黄连;一个葛根;第三个马齿苋。马齿苋可以用30g。

第二法用化湿。用白蔻仁、厚朴和生薏苡仁。

第三法用导滞。用木香、生山楂和莱菔子。

第四法镇痛,用川楝子、元胡和白芍。这个古人呀讲究止痛分虚实。实痛用金铃子散,就川楝子和元胡;虚痛用芍药甘草汤,就是白芍和甘草。我在临床用不必分虚实,甭管虚痛、实痛川楝子、元胡和白芍都可以用,用不着辨虚实。

第五个就要凉血止痢。凉血用我们家传的三个炭:一个银华炭、一个连翘炭,另外赤芍炭。这三个炭药房肯定没有,怎么办呢?用三倍的量也就用30g给它炒,自己给它炒,炒糊了就成炭了。

第六个痢疾必须要熄风。熄风也用一个特殊的药叫防风炭,也是我们家传的,防风炭;还用一个蝉衣,蝉衣5g。

这个痢疾呀,一般的痢疾都好办,就是痛苦,碰到中毒型痢疾那就危险了。可能是在五六年前,有个孩子,才4岁,夏天,中毒性菌痢,住在北京的儿童医院,抗菌素用遍了,都不行,最后小孩都抽了,就是用这个办法,里面加上了防风炭和银华炭,急诊呀,来的快走得快,三付药就解决问题。

止痢呀七法,最后一个就要开窍。开窍最好的药就用犀牛角,但是这个药很紧张,可以用水牛角粉,用3g;第二就石菖蒲。真昏迷了,抽风了,就用中药的三宝,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散,选择的用。这是增加疗效的对策,一共19条。

底下一个就讲几个病,几个病的特殊治疗。

第一个就气管炎。气管炎的特殊治疗就四个字“祛痰为先”。因为气管炎五个主症:咳-咳嗽、喘、痰、有炎症、发热,咳、喘、痰、热,气管炎离不开这五个主症。中间关键就是痰,痰祛了,其它几个主症就迎刃而解了,这是必须以祛痰为先。当然中医讲祛痰一定要分寒热,这个上午我讲的,分痰的寒热不在痰的颜色,而在它的质量,不在色而在质。

稀薄的属寒,稠粘的属热。祛痰的主方就是三子养亲汤。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假如寒痰的这三个药都用;假如热痰,就把葶苈子换掉白芥子,同时大便干的就用生葶苈子,大便溏的就用炒葶苈子,我不讲量都是10g,要分清寒热。第二要顾脾运,要滋脾。假如寒痰要配健脾;热痰要配醒脾。

第三个要利二便,就是用利尿和润肠,使痰排出体外。第四个要化瘀血,因为痰瘀互结,纵然没有痰,你也要加上化瘀的药,痰瘀同治,能提高疗效。化瘀分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清肝;第二个办法用活血。分寒热、顾脾运、利二便、化瘀血,这就是治疗气管炎的巧治方法,提高疗效的巧治法。

具体用什么药呢?温肺就是寒痰,温肺用苏子、白芥子、杏仁、桔梗、紫苑(紫苑用量要大,用到15-20g),用这五个药来温肺;热痰要清肺,清肺用什么药呢?葶苈子、牛蒡子、白菊花、桑白皮和浙贝。

健脾用白扁豆、炒白术、白蔻仁;醒脾用砂仁、生薏苡仁、陈皮和竹茹。利尿用车前草、白花蛇舌草、芦根和冬瓜皮(子)。润肠用草决明、桃仁、全瓜蒌、白菊花和当归。清肺用夏枯草、薄荷、黛蛤散(就青黛和海蛤粉,用黛蛤散30g,要包)。活血用苏木、泽兰、花蕊石30g。

这个气管炎用这么一个巧治提高疗效,关键是化痰为先。当然气管炎有没有痰的,干咳的有,那就用后面几个里面加上清肺润肺的药,那就沙参和麦冬。但气管炎痰多的多数,没有痰的少数,这是常见多发病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