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碧华猝死 向死而生——话剧《邹碧华》观后感

2017-06-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3月8日,风急雨骤.我有幸看了一场激动心灵.使人灵魂得以净化.升华的话剧--<邹碧华>.这部以原上海市高院副院长邹碧华生平真实事迹改编的话剧,在两个小时的演出里,以饱满的热情.崇高的理想及坚定的信仰,给我一次心灵的洗礼.  2014年12月10日,原上海市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在司法改革调研途中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7岁.时隔一年多,话剧<邹碧华>在上海共舞台ET剧场成功公演,它以情感为主线,围绕邹碧华的家庭生活.夫妻情感.基层工作.司法改革.年轻法官的培养等,真实反映了邹

3月8日,风急雨骤。我有幸看了一场激动心灵、使人灵魂得以净化、升华的话剧——《邹碧华》。这部以原上海市高院副院长邹碧华生平真实事迹改编的话剧,在两个小时的演出里,以饱满的热情、崇高的理想及坚定的信仰,给我一次心灵的洗礼。  

2014年12月10日,原上海市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在司法改革调研途中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7岁。时隔一年多,话剧《邹碧华》在上海共舞台ET剧场成功公演,它以情感为主线,围绕邹碧华的家庭生活、夫妻情感、基层工作、司法改革、年轻法官的培养等,真实反映了邹碧华的夫妻情、父子情、同志情、法官清、司改情、师生情、律师情、百姓情,多方面、多角度概况了邹碧华在光与热的释放中不断升华的一生。

 

寥寥数语概括了话剧的内容,却无法言尽话剧的精神。斯人已逝,逝去的只是他的生命,而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事业的无私奉献、对理想的无懈追求将永不消失。在这部话剧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邹碧华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向死而生”的精神。 

夜深人静,邹碧华和前来催他睡觉的妻子聊天,谈及人生长短与直面死亡的问题。他妻子也说,“如果按照一般常人来说,他完成了那么多事情,大约100多岁都有了。”是啊,时间可以衡量人生的长度,却无法度量人生的厚度。这不禁让人想起最古老的论题: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死不是悲剧,亦非喜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死亡的路上,我们永远无法预知人生的终止符划在何处。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树枯了有再发的时候,可我们从有生的那一刻起就一步步走向死亡,而没有回头路可走。

死亡正如生存的一面镜子,反射着生存的意义,正因为它的横亘,人们更加珍惜生命的珍贵,我们身处死地,只能向死而生。换言之,人终有一死,你要怎样度过你的一生才不负韶光?邹碧华同志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每个人在这个世上都是过客,只有做些事情才能留下永恒。”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而要想改变世界,首先必须改变自己!”“因为有我,这个世界更美好!”邹碧华同志的话就像黑暗中的灯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向我们传递了法治的思想、人生的信念和理想的力量! 

入职伊始,邹碧华同志的母亲打电话要他“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这既是母亲对他的殷切期望,也是邹碧华同志本人一生坚守的信念。作为一名从山里走出来的孩子,邹碧华同志亦步亦趋,踏踏实实,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走出一条司法改革的荆棘之路,26年的法院工作生涯,虽然历经多次职务和角色的转换,邹碧华同志始终充满激情,敢于担当,无私无畏,只为离心中的法治理想和坚定信念近一步,再近一步。

 

花开花谢,树荣树枯,一生之中,我们曾有多少理想,又有多少理想能够坚持?你是否还记得你最初的理想?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也就是说一个拥有强大理想的人,不会因蝇头小利而蒙蔽,不会被暂时挫折而击垮。

邹碧华同志说过,“当你下定决心把职业变成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之后,就会想用这个理想或追求来指引你。”作为基层公务员,我们很容易对日常繁琐杂乱的常规工作厌倦,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怎样才能走出这样的围城呢?邹碧华同志说,“不要以为你做的事情没有意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做的好一点,社会就进步一点。

”是啊,“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基层工作枯燥乏味,但却是至关重要,代表政府部门形象,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作为基层公务员,我们更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信理想的力量,爱生命、爱生活、爱事业、爱人民,最终必然能交出让人满意的答卷。

当我们向死而生的时候,会拥有一种豁达的胸襟和包纳的态度,从死亡的角度看生命,就会懂得如何努力而幸福的活在当下。 

走出剧院,风更大,雨更急,我心中也不停地翻滚着、思索着。这真是一个难忘的观剧之夜,一段深刻的精神探索之旅,它让我从琐碎细微的日常工作中稍微抬头,看到了理想和信仰的力量,找到前进的方向!(宝山局  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