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抽动症康复的方法揭秘 助患儿重拾快乐笑容

2018-08-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抽动症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生理性疾病,如果孩子不幸患上了抽动症,一定要让他放下包袱,同时父母也要从多方面关心照顾,比如: 一.对患儿要细致而耐心,多鼓励,少批评.

抽动症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生理性疾病,如果孩子不幸患上了抽动症,一定要让他放下包袱,同时父母也要从多方面关心照顾,比如:

一、对患儿要细致而耐心,多鼓励,少批评。由于患儿注意力涣散,情绪易激动或消极悲观而造成他对周围事物感知缓慢,范围狭窄,分辨力弱,缺乏认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上记忆的障碍、思维能力的低下和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他们老是内心紧张,时常处于恐惧与焦虑的心境。针对患儿这样的心态,父母与老师需要耐心而细致地去引导孩子,并且要少批评多鼓励,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而予以赞扬,并以此作为推动孩子心态改善的动力之源。

二、患儿除药物治疗之外,在日常生活尤其是抽动症饮食中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管住口:莫吃辛辣刺激性小食品,

2、管住眼:限制看电视、打电子游戏时间,避免兴奋过度和紧张疲劳。

3、管住便:避免大便干燥,保持大便通畅。

4、管住睡:安排孩子日常的作息制度及活动,保障睡眠时间,生活规律。

5、管住感冒:避免感冒,尽量消除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感染诱发因素。

三、打骂不能治好孩子的怪病

不少家庭,爸爸性情急躁,就知动手就打,妈妈整天唠唠叨叨。当孩子出现眨眼这早期症状时,家长往往认为这是坏毛病,需要严加管教,打就打好了,结果愈打愈厉害。孩子整天闷闷不乐,继而出现搐鼻、咧嘴、全身抖动、喉间发出“勾勾”尖叫声。该病虽然是发生在孩子身上,但病根在家庭、在父母。孩子的病要治好,家庭的气氛不改变,父母的急躁唠叨不改变,对孩子的指责打骂不停止,孩子的自尊心得不到爱护,要治愈会很难,或时好时坏。  孩子的自信心来源家长的鼓励,指责和打骂只能加重孩子的病情。

四、孩子抽动,家长心理准备是关键  很多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孩子,只要合理护理,正确引导,症状随着年龄就逐渐减轻了,有资料表明,大部分孩子在青春期过后就自愈了。所以作为家长应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那就是要有足够的信心和乐观的心态,与医生一起,共同面对现实,一起努力,让孩子早日康复。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家长自己可能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