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追悼会 [原创]如果杜聿明孙立人廖耀湘猛追林彪黄克诚结果如何?

2017-1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民主联军攻占四平.长春.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等城市的时候,国共两党关于东北问题的谈判已进行到有可能迅速达成协议的紧要阶段.民主联军的军事胜利无疑使我党在停战谈判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为摆脱被动局面,蒋介石到处鼓动说,四平乃是"党国命运所系- -没有四平就没有东北" ,国共两党寸土不让,四平的决战难以避免.就在民主联军十旅攻克四平的第二天,郑洞国指挥的国民党军的王牌――新1军和71军便杀气腾腾直扑四平.民主联军首当其冲的是一纵和邓华的部队.战役是在四平城外的郊区进行,林彪的指挥部就设在四平附近

在民主联军攻占四平、长春、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等城市的时候,国共两党关于东北问题的谈判已进行到有可能迅速达成协议的紧要阶段。民主联军的军事胜利无疑使我党在停战谈判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为摆脱被动局面,蒋介石到处鼓动说,四平乃是“党国命运所系… …没有四平就没有东北” ,国共两党寸土不让,四平的决战难以避免。

就在民主联军十旅攻克四平的第二天,郑洞国指挥的国民党军的王牌――新1军和71军便杀气腾腾直扑四平。民主联军首当其冲的是一纵和邓华的部队。战役是在四平城外的郊区进行,林彪的指挥部就设在四平附近。在此前后,毛泽东连连电令林彪,要“不惜重大伤亡(例如一万至两万人)”阻滞敌人北进,要“死守四平,寸土必争”,甚至提出 “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马德里是西班牙首都,该城军民在1936年至1939年顽强抗击德意法西斯入侵,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城市保卫战,因此闻名世界。

毛泽东的这些决策,实际上暂时改变了他原来制定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从“两厢”又回到了“大路”,在“大路”上与国民党军殊死争夺。

林彪、黄克诚都认为在敌我力量悬殊太大,不同意在四平长春一线同国民党军死打硬拼。林彪在四平保卫战前夕致电中央并东北局,谈了 “不以保卫城市为主”的意见。然而,决战在即,林彪还是服从了中央最高统帅部的战略决定。

民主联军在吉林梅河口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四平保卫战,集结了民主联军1纵、3纵、7纵、山东第7师、第359旅和保安第1旅、保安第3旅等部共计10万人到四平地区,准备大会战,城内部队则加紧构筑工事,囤积物资,并作战前动员。为了统一指挥,林彪成立了四平卫戍司令部和城防指挥部。四月初,林彪和彭真亲自赶到四平,视察了部队和街道,检查战备状况。民主联军的战前准备不可谓不认真。

1946年4月18日,在国民党军对四平发起猛攻。在新1军震天动地的炮声中,林彪致电中央:“敌已开始直接进攻四平,我守军决战至最后一人!”

国民党军采取两翼迂回、中路突破的战术猛攻民主联军的阵地。林彪根据战场态势,调整兵力部署,加强四平了左右两翼的防御,增加防御纵深。民主联军6个师(旅)的机动部队以四平为中心,形成了一条纵贯东西、蜿蜒百余里的防线。

进攻四平的国民党新1军和71军清一色的美式装备,一开始就是猛烈的炮火急袭,十余架飞机也参与了轰炸。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凭借临时构筑的土木工事,使用搜缴来的日杂式轻武器,同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搏斗,打得十分英勇顽强。

四平街主要防御阵地上平均每分钟遭受近30发炮弹和炸弹的轰击,民主联军的防御工事悉数被毁,许多壕沟也几乎轰平… …在飞机和炮火掩护下,新1军新30师、新38师分别由南面、西面向四平轮番进攻,民主联军守城部队保安第1旅和7纵依托工事顽强抗击,并组织多次反冲击,新1军伤亡惨,进展甚微。

4月21日,国民党军71军的91师、87师向北迂回,进攻四平侧后,遭到民主联军一、二师的顽强抵抗。国民党军91师在向民主联军1师的两个小阵地(海青窝棚和孤榆树)进攻时竟然以两个团的兵力连续冲击达十次之多,阵地数度易手,民主联军1师硬是靠着刺刀手榴弹牢牢的控制着阵地,91师师长赵琳亦被我军击毙。

民主联军挫败了国民党军迂回侧击四平的企图,但我军也因此而无机动兵力实施有力的反击。战场一时呈胶着态势。4月27日,国民党军突然停止了对四平的进攻,战场上死一般的寂静。

原来,在4月26日,马歇尔提出了一揽子停战方案,和平似乎就要来临。交战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最后一击,争取谈判桌上的最大砝码。

民主联军为集中兵力于四平主要作战方向,增调第7纵队19旅、第7师第20旅21旅防守四平街东南面,以第1、第2师防守四平街以北;又调第359旅由哈尔滨南下,于公主岭担任预备队;调第3纵队主力和保安第3旅由南满北上参加四平作战,除在四平正面顽强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外,还以第3纵队第7、第8旅和第3师独立旅,分由四平东西两翼绕道深入国民党军之侧后,断其交通运输,威胁其后方。

4月28日,民主联军3纵主力北调,国民党军5个师兵锋直指本溪。6天之后(5月3日),民主联军撤出本溪。国民党军领本溪后,即将南满之新6军、第52军第195师及第71军第88师北调四平方向,使四平地区国民党军的兵力增加到10个师。四平局势骤然紧张。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新6军仅用了4天时间就攻占了本溪,这大大出乎林彪的预料。面对趁胜朝四平杀来的新6军,林彪急忙在新6军的来路火石岭子地区布置了两个口袋阵,张网以待。

新6军是国民党军的第二块主力王牌,参加过抗战中多次重大战役,后又在印度接受了现代化的美式训练,获得最齐全的美式装备。该军兵员大部份是身体强健的高中毕业生,文化素质在当时国共两军的所有部队中最高――是一张名不虚传的王牌。新6军军长是廖耀湘,黄埔六期毕业生,后就读于法国圣西尔军校,是国民党军中少有的熟悉现代战略战术的高级职业军人,是有口皆碑能征善战的“虎将”。廖耀湘统领的新6军,军歌嘹亮、步伐整齐……

新6军军歌的歌词是:“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远征军健儿浴血拼杀上战场。枪在我们肩上,血在我们胸膛,庄严的军旗在炮火中飘扬。宁死不后退,宁死不投降,日寇强敌不敢当,不敢挡……”曾经浴血抵御外侮的新6军一路唱着远征军抗日战歌走向与人民为敌的内战战场。

新6军果然名不虚传,林彪的口袋阵没有拦住新6军这只老虎。

1946年5月15日,廖耀湘的新6军22师65团进攻威远堡。廖耀湘对步炮协同战术很有研究,是个很不错的战术家。他认为仅有炮火优势,并不能保证攻击成功,关键是步炮协同,炮火准备要短、密、猛,炮火延伸后,步兵要立刻发起冲锋。据说新6军进攻时的散兵线距己方延伸炮火仅百余米,而美军的这一数字为500米。

新6军炮火极为猛烈,步炮协同战术非常精湛,新6军的士兵几乎是跟着炮弹占领民主联军的防御阵地。威远堡战斗中,除了第一次试探性的冲锋外,65团团长李定一上校指挥的所有攻击都是一次成功。客观的讲,国民党军65团一个团依靠优势炮火在威远堡打垮了东北民主联军3纵主力(3纵是今日第四十集团军的前身,当时3纵司令为程世才)。小小的威远堡战斗在东北早期国共较量中意义非同小可。

得知新6军65团打垮了3纵主力的阻击,廖耀湘先是不相信,在得到被俘民主联军士兵的证实之后,廖耀湘得出结论:在威远堡这种里与设伏的地形,林彪只有一个纵队阻击,这说明林彪只抽得出一个纵队来阻击,既然共军一个主力纵队不能阻挡65团一个团的攻击,那么不要说进出四平没有问题,就是北上长春也没有什么重大的困难了。

于是廖耀湘传令全军,向四平全速前进,主攻民主联军首脑机关梨树镇。如民主联军撤退,则迅速到公主岭以南截断其退路,压迫民主联军主力于辽河南岸予以歼灭性打击。

几十年后,廖耀湘说起这段辉煌战绩,得意之色仍然溢于言表。

威远堡丢失,四平必然不保。5月18日,新6军又攻克塔子山,民主联军防线动摇。林彪被迫作出放弃四平的决定。5月18日,林彪急电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如实报告说:“四平以东阵地失守数处,此刻敌正猛攻,情况危急。” 林彪没有等待延安的命令,于当日下午组织部队逐次撤出四平。

纵观世界战争历史,大凡在战斗不利的情况下,指挥战略性撤退是十分危险的。而此时,林彪的作战科长王继芳携带大批文件叛变投敌,真是雪上加霜。杜聿明、孙立人、廖耀湘由此了解到民主联军实力大损,便放心大胆指挥国民党军一路猛追。民主联军主力一直撤到松花江以北才彻底摆脱了国民党军的追击。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林彪“指挥得当,进退有据,保存了部队的精华。”

“在四平保卫战中,我军伤亡总数在八千以上,而且都是一些老骨干,等到敌人得到新的力量,集中新六军向四平增援时,我军不得不被迫撤退。在四平保卫战后,敌人用机械化部队追击,我军在防守中经一月余苦战,部队已极度疲惫,加以撤退后之急行军,当时我军失去抵抗的力量。

四平保卫战,我军受到相当大的元气的损失,许多主力部队失去战斗力,黄克诚部三师之七旅,原为井岗山之老部队,四平撤退后只剩三千余人,失去战斗力;万毅之三师原有一万两千人,经四平战斗伤亡及撤退中被追击溃散逃亡只剩四五千人,失去战斗力;一师梁兴初部剩五千人还保持有战斗力,二师罗华生部还保持有战斗力;邓华部保一旅损失相当重;其次八旅、十旅、杨国夫部七师也都弄得疲惫不堪和不少损失。

部队中发生悲观情绪,要求到后方休养,离主力去做地方工作。”——摘自47年2月民主联军总部给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的总结报告。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