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装备部部长袁强 袁强(解放军空军装备部原部长)

2018-04-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曾任济南军区空军装备部副部长,北京军区空军装备部党委书记.部长;2011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部副部长,同年12月任部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5年10月不再担任空军党委常委.空军装备部部长.[1] 袁强相关报道编辑"放飞强军梦"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部部长袁强起步于普通机务维修兵童年时,袁强赤脚走在田埂上,每每听到飞机的轰鸣声,他总会驻足抬头观望,直到看不见了,才意犹未尽地收回视线.每每有电影队到大队里来放映,他总是喜欢战争题材的片子,特别崇拜那些高大.威武

曾任济南军区空军装备部副部长,北京军区空军装备部党委书记、部长;2011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部副部长,同年12月任部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5年10月不再担任空军党委常委、空军装备部部长。[1] 

袁强相关报道编辑

"放飞强军梦"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部部长袁强

起步于普通机务维修兵

童年时,袁强赤脚走在田埂上,每每听到飞机的轰鸣声,他总会驻足抬头观望,直到看不见了,才意犹未尽地收回视线。

每每有电影队到大队里来放映,他总是喜欢战争题材的片子,特别崇拜那些高大、威武、英勇的军人形象。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兵热”风靡全国,刚刚高中毕业的袁强,怀揣着对英雄的向往报名参军。

1973年年底,袁强来到济南军区空军某部当上了一名机务维修兵。他说,机务维修兵的职责就是给飞行员升空作战做保障,做好修理、维护飞机的工作。

机务兵没有海军的潇洒帅气,也没有陆军的刚劲威猛;同是空军,却没有飞行员天之骄子的身份,没有导弹兵的神秘光环,也没有雷达兵的孤独寂寞,是普通到了几乎被人遗忘的那一群人。飞行时,机务维修兵要提前两三个小时坐着牵引车进场,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

袁强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进场对飞机做飞行前准备,等飞行结束以后还要做飞行后检查。如果轮到最后一个架次下来,到凌晨一点下班都有可能。从来就没有一个正常的休息日,休息的时候也要战备值班。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会来临,军人就得时刻准备着。

虽然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袁强都要和艰苦的工作环境抗争,可他却从未动过偷懒的念头。

袁强说,飞机的各个系统良好,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飞机不同于汽车,汽车有故障,可以地面抛锚,飞机在空中不能抛锚,所以一定要万无一失。机务工作一手托着国家的巨额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的宝贵生命。当看到自己维护的飞机在蓝天上飞翔,就会感到十分的自豪和光荣。

从喜欢机械,到热爱装备,再到保障战备训练和战友的生命安全,袁强渐渐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两年后,他顺利提干,被组织推荐到航校学习。通过一年的刻苦学习,他圆满完成了从机械员到机械师、从战士到干部的转变。 1983年4月,袁强已经成为所在部队最年轻的机务大队长。

袁强说,一开始他接触的是一代机,也就是歼-5和歼-6。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袁强经历了空军改装歼-7、歼-8等第二代武器装备的过程,可他的身份更多的是保障者和执行者。因此当时的袁强怎么也不会想到,未来主持空军某部,改装第三代武器装备的重任,会落在他的肩上。

袁强告诉我们,一代歼-5、歼-6的原型机分别是前苏联的米格-17和米格-19,而二代机歼-7原型机是米格-21,歼-8则是在摸透米格-21的基础上自行研制的,这两代机型差异不大,改装的难度相对较小,而苏-27、苏-30、歼-10、歼-11等三代机的改装几乎颠覆了飞行和维修保障人员以往的经验。

组织改装歼-10战机

2013年,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在第十一届莫斯科国际航展上做了精彩表演,表演机就是中国新一代主力战机之一,由我国自行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歼-10战机。

这个飞行表演队由袁强一手打造。

歼-10战机形成战斗力,标志着我国空军装备进入一个新层次。 2009年,时任北京军区空军装备部部长的袁强受领任务,组织北空歼-10战机改装。

袁强说,在很多的内容和要求上,和过去二代机比起来,那有更高一层的内容、技术的含量,甚至于它的一些构造也好,工作原理也好,包括一些系统的组成,都不是原来传统二代机的概念。

对于改装新型三代战机,袁强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怎样组织训练和保障。

袁强说,改装初期只有8架飞机,参加改装的飞行员几十个,正如有汽车才能训练驾驶员, 20个驾驶员弄10台车,两人一台车还可以,要弄5台车20个司机,那就弄不过来了,飞机也是这个道理。

而难题还不止如此,频发的机械故障更是让袁强伤透了脑筋。

袁强说,早期故障比较多,经常一飞行回来,一检查有故障,还有时候飞着飞着,一架、两架甚至三架出毛病,三架一出毛病,就剩五架了,两架不好就剩六架了,这对于改装训练影响就很大了。一向从容自信的袁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袁强说,那段时间,经常晚上通宵加班,就是为了确保飞机完好、良好,第二天能够拉得出、上得去。

歼-10改装的任务周期是一年,这一年里,袁强和他的团队吃尽了苦头。好在和研制单位共同努力,困难被一点点克服。然而,袁强还没来得及高兴,又一个难题出现了。

袁强说,原来那个部队的老机场跑道基本修完了,部队要归建。那个时候的飞机由原来的8架逐步增加到12架,后来又增加到18架。

归建,是指飞机改装训练完成后,在规定时间内,从训练场返回部队,虽然这是改装过程的收尾环节,可恰恰就是这个环节,袁强再次遇到了难题。

袁强说,这18架飞机相当于18台汽车,每一台都要确保良好,汽车容易做到,飞机有难度,很多飞机缺器材,个别的还缺发动机,所以要把它保障好了,保障全了,也就是百分之百地能够升空,而且不能有故障。

飞机飞行一段时间,发动机就要返厂保养,而当时保养的时间恰好和归建冲突。袁强说,经过上级的支持,经过调配,把发动机及时装配上,同时还把飞机过去暴露的一些故障,全部排除掉。

2009年10月5日是归建的日子。

经过无数次的考验,经过漫长的等待,这一天,袁强悬了整整一年的心终于落了地。

18架飞机启动都是一次成功。袁强作为带队改装的组织者,看到这个,可以说内心的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袁强说,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队徽,现在你看这是六架飞机,最早原来的方案是五架,现在变成了六架,六架也是实际八一飞行表演队飞行表演里面有这个队形,后面衬托的是一个地球,预示着我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要走向世界。

以自己是南通人而自豪

虽然离开家乡已有40年,但袁强一直牵挂着家乡的亲人、惦记着家乡的发展。

采访中,袁强深情地回忆起家乡的点点滴滴。他说,家乡的水系非常发达,泯沟连横河,横河接大河,大河通江海,为近代实业家张謇所设计。他孩提时代经常与一起玩耍的伙伴下河捞鱼摸虾。

故乡有关心帮助他的同学,有对他和蔼可亲的老师……那些尽管是那样的遥远,从将军那微笑的眼神里不难看出,他对家乡是那样的思念和眷恋。

2012年8月,袁强回到家乡,考察了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通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蛟龙重工集团3家企业,并参加“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座谈会,为家乡的发展出力。

袁强说,他一直以自己是南通人而自豪,央视七套《军旅人生》栏目记者采访他,他第一句话就说:“我叫袁强,江苏南通人。”

家乡的水土,家乡的人文,造就了袁强豪爽、耿直、谦和、睿智的秉性。

空军装备部办公室研究室主任白文科说,袁强部长是从战士成长到将军的,他一见战士就特别高兴,有时候到了部队一见战士唱歌,就亲自上阵,指挥战士唱歌。

空军装备部办公室副主任闫振远说,部长平时干工作标准高、要求严,看起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嗓门非常大,给人感觉是非常严厉的一位首长,但实际上部长私底下还是非常细腻的、也是非常有爱心的一位首长。

空军航空博物馆馆长周宏亮说,他熟悉机务工作,熟悉当兵的日常生活,他们有共同的话题。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放下了当部长、当将军的这个身份,回归到当年当战士这个状态,和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工作。

记者来到袁强的办公室采访他,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架我国自行研制的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某新型战机模型,它向我们展示了这位将军的凌云壮志。

袁强说,他始终把空军现代化建设发展作为神圣使命,把捍卫祖国的蓝天安全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