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宪庚博士后 多位院士探讨博士后制度的“而立之惑”

2017-07-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参加会议之前,焦念志刚刚接到一个通知,要求他参加新一届的博士后专家委员会会议,讨论博士后的设站问题.论坛上,焦念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们有必要把设站时的审批看得那么重吗?对此,郑兰荪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博士后是工作经历,而非学位.这就意味着我们根本没必要为工作站定那么高的门槛,更没必要为此走行政程序."在郑兰荪看来,目前我国在博士后管理方面应该可以放开."要不要设站,需要有多少名额,给多少待遇,这些都应该由聘人单位来考虑.事实上,现在各个单位为了吸引博士后,给出的待遇远远高

在参加会议之前,焦念志刚刚接到一个通知,要求他参加新一届的博士后专家委员会会议,讨论博士后的设站问题。论坛上,焦念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们有必要把设站时的审批看得那么重吗?

对此,郑兰荪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博士后是工作经历,而非学位。这就意味着我们根本没必要为工作站定那么高的门槛,更没必要为此走行政程序。”在郑兰荪看来,目前我国在博士后管理方面应该可以放开。“要不要设站,需要有多少名额,给多少待遇,这些都应该由聘人单位来考虑。事实上,现在各个单位为了吸引博士后,给出的待遇远远高于规定标准,而且也会追加一些名额。”

在论坛上,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孙建立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强博士后工作站与企业流动站实时联合,鼓励流动站合作导师到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研究。而在企业流动站的问题上,院士们同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企业流动站的审批时间过长,这是个问题。”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李树深表示,自己是从事半导体研究的,这是一个更新换代极快的领域。“有些企业找到所里,希望联合培养博士后,同时给企业解决些问题,但等审批下来,这家企业已经倒闭了。”

李树深建议,如果企业提出与高校或科研院所联合建站,并能提供资金和好项目,应马上批复。“不要等到你批准通过了,企业对这项技术也不需要了。”

问题四:能否为博士后建个基地

由于具有扎实的科研功底和旺盛的科研热情,博士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相关部门也在考虑在今后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里,进一步提升博士后的地位。至于如何提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赵宪庚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我们现在设立的是博士后工作站或企业博士后流动站。这样的流动站基本上是以某一个学科为主,招来的博士后也大多与该学科相关或相近,这就存在一定的专业局限性。”赵宪庚说。而在国家重大专项中,涉及到的学科十分广泛,并不局限于某一具体范围。

“我们无法想象单一的某个博士后流动站凭借某专业的研究人员,就可以把国家重大专项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以破解。换句话说,怎么样发挥博士后群体的能力,使他们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当中找到用武之地,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对于这一问题,赵宪庚给出的答案是——给博士后建一个创新基地。

“与工作站不同,创新基地并不存在学科的方向性。我们招收的是一个不受学科、专业和领域限制的博士后群体。”赵宪庚说,这一群体的学科构成由重大专项涉及到的某项科学问题、技术问题或工程问题决定。因此,在共同科研过程中,很容易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而这样的融合无论对于项目建设,还是博士后自身的科研能力培养,都必然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方面,我们需要主管部门出台一些相关政策。”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