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刘英 杰出的红军女战士——刘英 1

2018-01-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湖南,是盛产"辣妹子"的地方.1905年,刘英出生在这片英雄辈出的土地上.她家原属书香门第,但由于不事生产,坐吃山空,到她出生后几年,家道已经走下坡路了.中过前清举人的父亲却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压根儿没想过让女儿们读书.刘英便努力争取上学读书.她先求母亲向父亲说情.父亲一句话就把母亲给噎回去:"女娃儿,读的么子书?再说,家里哪有许多闲钱?"母亲无能为力,只能用"这就是命,女人的命"这样的话来劝慰她.然而,倔犟的刘英却

湖南,是盛产“辣妹子”的地方。1905年,刘英出生在这片英雄辈出的土地上。她家原属书香门第,但由于不事生产,坐吃山空,到她出生后几年,家道已经走下坡路了。中过前清举人的父亲却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压根儿没想过让女儿们读书。刘英便努力争取上学读书。她先求母亲向父亲说情。父亲一句话就把母亲给噎回去:“女娃儿,读的么子书?再说,家里哪有许多闲钱?”母亲无能为力,只能用“这就是命,女人的命”这样的话来劝慰她。然而,倔犟的刘英却不认命。

机会悄悄来了。她的弟弟到了上学的年龄,学堂离家有二里多路,路上有河塘、粪池,父亲不放心,就让10岁的刘英陪送,叮嘱她看好弟弟。于是,刘英成了“陪读生”。她先后陪两个弟弟读书,十四五岁还在初小泡着。1920年,为躲避兵灾,刘英全家迁到了长沙城内,父亲不让她再当“陪读”了。

刘英却继续抗争。一向支持她读书的母亲,辗转托人打听到一所不收费的学校,名叫衡粹女子职业学校。这是一所教授绘画、刺绣等的专门技能学校,不但不收学费,刺绣如果售出还能分到两三元钱。刘英终于上学了。一年后,她瞒着父亲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附小,也不收学费。父亲虽然反对,但在母亲及亲戚们的劝说下,加上当时社会风气已有转变,女孩子上学读书较为普遍,父亲终于点了头,但必须“跑学”(即走读,不缴宿食费)。由于学校较远,家无余钱,刘英常常忍饥挨饿坚持学习。十五六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种状况影响了刘英的成长,所以她的身材比较矮小,但也磨练出了坚韧不拔、不怕艰苦的坚强意志。

在她离高小毕业还差一年的时候,一位名叫徐特立的先生从法国回到长沙,创办了一所长沙女子师范学校,正在招生且不收学费。刘英前去应考,并以第五名的好成绩被录取了。父亲知道刘英脾气倔犟,读书意志坚定,再反对不会有结果;同时也觉得经济上合算:学校不收学费,一年伙食费虽要五六十元,但四年毕业后可以当教员,就能挣钱接济家里生活了。这样,刘英终于跨进了长沙女师这所革命进步的学校。

徐特立是著名的教育家,当时还没有参加共产党,但具有深厚的民主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感情十分强烈。他聘请了一批进步青年来校任教,他们大多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的,其中不少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如周以栗、陈章甫、罗学瓒、廖锡瑞等。在他们的帮助教育下,刘英不仅在文化知识上大有长进,革命觉悟也迅速提高。随着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掀起,刘英很快成了反帝反军阀学生运动的骨干,受到学校秘密党团组织的重视,被吸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3月又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英的入党仪式是在长沙一个偏僻的工人区内一座破旧的木板小楼里举行的。一盏昏暗的油灯,映着墙上挂着的一面党旗,显得特别醒目。中共湘区区委委员罗学瓒领着她们宣誓:要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遵守纪律,保守秘密,永不叛党。宣誓后,罗学瓒发给她一个《入党须知》的小本子,小本子的扉页上写着:“你新的生命,从此开始。”刘英从此开始踏上了新的征途。

经历第一次大革命失败

的惊涛骇浪

刘英入党以后,就遇上了以五卅运动为契机而带动的全国性反帝爱国运动高潮。在中共湘区区委的组织发动下,长沙成立了“青(岛)沪惨案湖南雪耻会”,工人、学生、市民群众反帝情绪空前高涨。刘英积极参加了这一斗争。她在这个运动中主要做宣传工作,每天带领学生们撒传单、做演讲、喊口号,并因此练成了一副大嗓门。经过五卅运动的锻炼,刘英的斗争意志更加坚定了。1925年6月,她转为正式党员,10月担任了长沙女师的党支部书记,1926年冬被选送到武昌两湖党校学习,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工作者的道路。1927年1月,她被分配到湖南省总工会当干事,在著名工人运动领袖、省总工会委员长郭亮领导下开展工作。

正当国共合作共同领导的北伐战争轰轰烈烈发展时,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全国各地军阀和国民党右派争相效仿,举起屠刀,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7年5月21日深夜,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血腥的“马日事变”,袭击了省总工会、省农协和省党校。刘英按照省委和省总工会的布置,领了一个月工资,和几个同志事前隐蔽了起来。来不及撤退的百余名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惨遭枪杀。长沙大街上一片血雨腥风、刀光剑影,到处贴满了“铲共委员会”的告示,悬赏通缉“共产党首要”李维汉、夏曦、郭亮、夏明翰等人,城关以及重要的通道也都布满了哨兵。敌人天天在搜捕,天天在杀人。省委领导同志被迫离开湖南,新成立的临时省委也转入地下。

刘英和几个同志在一位群众家里藏了几天后,决心冒险去寻找党组织,继续战斗。在敌人的严密警戒下,要找到党组织,唯一的办法就是“碰”:在大街小巷转,遇到了同志,也许就接上头;碰上敌人,就要被抓、被杀。而女同志找党,又多了一重困难。大革命时期,开明女性大多剪去了长辫子,改梳短发或短辫。反革命政变后,敌人恶毒地传出“巴巴头,万万岁,瓢把鸡婆遭枪毙”这样的话,侮辱剪短发的革命女性。刘英不顾危险,化装成一个学生娃,戴一顶学生帽,盖住短发,壮着胆子到大街小巷去“碰”党组织的人,并迭遇凶险。一次她坐黄包车经过教育会坪。这里原是革命群众集会的地方,现在成了敌人的杀人场。这是个敏感的地区,刘英以为或许能“碰”到党组织。过关卡时,哨兵盘查得特别严。她被拦住了。

哨兵问:“做么子去?”刘英答:“去舅舅家。母亲病了,让我去找舅舅。”“为什么不走别的路,偏要从这儿过?”哨兵怀疑地追问。刘英故作着急地说:“绕远路会耽误时间啊,要是母亲病不重,我还去找舅舅做么子嘛!”哨兵将信将疑,仔细地打量着她。忽然,手一抬,摘下她头上的帽子。刘英十分紧张,横下一条心,准备被逮捕杀害。没想到,那哨兵只嘲弄地说了句:“噢,又是一个瓢把鸡婆嘛!”就挥手放行了。大概因为她个子矮小,看上去还是个学生娃子,哨兵相信她真的是去找舅舅的。

刘英不顾凶险,天天上街去转。转了几天,终于在一个布店里,“碰”到了地下党组织的人。原来,地下党组织也在千方百计冒险寻找失散的同志。刘英在长沙营盘街7号秘密接头地点终于见到了自己的老上级、在省委工作的夏明翰、林蔚、何资深、滕代远、翦去病等领导人,还见到接替李维汉担任省委书记的彭公达。省委领导人问她:“敌人天天在杀人,怕么?”刘英回答:“不怕!怕就不来寻找党了。”领导同志不是随便问的,刘英也不是随便答的。当时,长沙城内白色恐怖严重,已经有一大批同志被杀害了。单是她读书的长沙女师,就已经有十几名学生共产党员牺牲。她认识的一名学生才十六七岁,因“马日事变”后上街贴标语被敌人抓去。敌人要她交待指使者和同伙,她拒不回答。敌人就把她拉出去枪毙。枪毙时,一枪没打中要害,她疼得直喊“妈妈”。她还是个孩子啊!敌人连这样的孩子都要杀害,可见丧心病狂到何等程度!

1927年10月,湖南省委改组,由王一飞任省委书记,刘英为省委候补委员兼妇女部长。由于白色恐怖严重,敌人势力强大,不久,王一飞等6位省、市委领导同志被捕,机关被破坏,王一飞等壮烈牺牲,省委宣传部长任卓宣叛变,党组织的活动更加艰难。省委组织部长何资深、秘书长林蔚(已和刘英结为伴侣)决定让刘英扮成学生,去上海向党中央汇报,要“头”(派新的省委书记)、要经费。刘英辗转经汉口到达上海后,党中央领导人瞿秋白、周恩来、恽代英、李立三等接见了她。她向党中央汇报了湖南的斗争情况,并代表湖南省委请求党中央给湖南派去新的省委书记和拨活动经费。

刘英从上海回到长沙后,由于找不到党组织,只能重新返回上海。一回到上海,便得到丈夫林蔚牺牲的噩耗。

刘英,原名郑杰,著名的女革命家,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辈。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挣脱旧礼教的束缚、学文化并投身革命,经历了中国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惊涛骇浪,跋涉过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又与张闻天同受了17年庐山冤案的煎熬和“文革”十年的残酷打击,而她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却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