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本明最新 肖本明:以新型城市化推动可持续发展——淮安清河新区实证分析

2017-05-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肖本明:中共淮安市清河区委书记.清河区人大委员会主任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这意味着城市化不但要看城市发展的速度,更要看城市发展的质量;不但要追求市民的数量,更要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我认为,这也是上海世博会之所以选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主题的重要原因,它不仅契合了人们对于改善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适应了新的时代所倡导的可持续的

肖本明:中共淮安市清河区委书记、清河区人大委员会主任

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这意味着城市化不但要看城市发展的速度,更要看城市发展的质量;不但要追求市民的数量,更要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

我认为,这也是上海世博会之所以选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主题的重要原因,它不仅契合了人们对于改善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适应了新的时代所倡导的可持续的、整体全面的城市发展理念。纵观国内外城市化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由于受城市化认识不到位、城市发展战略运用不当等诸多因素影响,一些城市和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或是出现了单纯的城市扩张、“空间城市化”及“城市空心化”,或是造成了“千城一面”、“同质化发展”,或是产生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活舒适度下降等系列现象和问题。

如何有效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找到一条切合区域实际的新型城市化之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城市建设决策者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战略课题。

淮安清河地处发达省份江苏的后发展地区,属于全国三线城市的主城区,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面临着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拓展、功能完善、内涵提升的形势和要求。2006年2月,我们作出了在城市东部农村区域规划建设新城区的决策。

通过四年多的建设与发展,13.5平方公里纯而又纯、地地道道的落后农村,在以城融乡、城乡一体的发展中已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生态新城、产业新城、文化新城、人本新城,创造了以功能优化、环境友好、文化传承、以人为本、发展高效为内涵的

“清河模式”的新型城市化。

功能优化:就是突出居住、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卫生等不同功能在城市空间上的复合交融,强调城市功能混合以及符合人性尺度的设计和宽敞空间,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以传统工业园、大学城等功能单一和同质化发展为特点的新城发展形式,让人们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环境友好:就是坚持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突出嵌入式城市开发与建设,充分利用和保护新区原有村庄民居、地形地貌、自然植被的独特性,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打造生态优良、绿量充足、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型园林城区,避免城市形态的千城一面和城市化进程中对自然过度的破坏,走出建设与环境、发展与和谐矛盾的怪圈。

同时,注重产业发展从属于人的生活要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走一条低污染、低消耗、高就业容量、高附加值的新型城市化产业发展之路。

文化传承:就是树立做城市就是做文化的观念,突出把城市建设作为重要的文化创造来抓,充分挖掘与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和历史记忆,不仅追求现代都市气派,更追求历史记忆传承,让新城新得经典,让城市文脉永续,使新区既有经济硬实力,更有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新区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以人为本:就是城市建设始于人、终于人,突出“城为人建、发展为民”,既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充分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又以一流的市政设施、完善的功能配套、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充分满足人的生产生活需求,让人在优美的城市环境中,自身得到发展,身心得到愉悦,切实增强人对新区的认同度、归属感。

发展高效,就是通过先进的理念、一流的规划和特色鲜明的发展定位,培育和形成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速优质资源聚集,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企业,在较短时间最大程度地提升了新区土地等各类资源的价值,保证新区的投入产出比最优、成本效益最佳,实现了效率、效益、效果的有机统一。

坚持战略引领,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一个城市如果除了应有的共性之外,没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那么这个城市就不会有吸引力和竞争力,也是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为此,我们把塑造城市特色个性作为新区建设的重要思路和价值取向,坚持用差别化的城市发展战略培育新区的独特个性。

我们通过深入研究集中主义城市发展模式中的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模式理念和分散城市发展模式中的田园城市理论,认真借鉴和吸取国内外新城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最大限度避免新区建设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我们确立了理念先行、规划先行、组织机构先行、政策先行、拆迁安置先行、征地先行、招商先行、基础设施先行、资金筹措先行、运作制度先行等“十个先行”的思路,突出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生态产业文化互动并进,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推动新区建设。

由于我们科学把握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制定高水平的发展规划,新区吸引了战略投资者近10亿元的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安置房建设,既缓解了建设之初资金短缺的问题,也使得这些先导性、基础性项目建成后,新区土地等战略资源的价值得到大幅提升。《新华日报》曾以“淮安清河区:一张图纸换来一座新城”为题进行专题报道。

坚持文化铸魂,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历史与现代的关系

城市的发展,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延续城市的记忆、传承城市的文化、培育城市的特色,还是盲目效仿、强行开发、割断城市的历史文脉,是我们在国内外大量城市建设案例中看到的两种不同的路径和实践。在新区建设中,我们坚持用文化来提升规划的水准、用文化来提升建设的品位、用文化来提升管理的层次、用文化来提升城市的经营价值,深入挖掘古淮河文化中蕴含的淮水、淮人、淮史资源,把名人名著文化、淮扬美食文化、中华婚俗文化、生态文化、明清时期江淮流域的建筑文化等有机融入到新区项目建设之中,嵌入到新区产业发展之中,规划建设了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中国西游记博览馆、长荣大剧院、婚庆产业主题公园、清淮农家乐文化休闲街区、清河生态美食城等一批文化项目,先后获得了省级文化产业园、省级科技产业园、省级动漫产业园、中国白鹭湖婚纱摄影基地、省级人口文化教育基地、自驾游基地等一批称号。

这些,既传承和彰显了城市文化,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影响力,又促进了文化创意、美食餐饮、婚庆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增强了新区的实力和竞争力,较好地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发展,让新区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人气、商气“两旺”之地,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特色之城。

坚持生态护貌,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新区建设中,我们坚持以城融乡、依乡建城,修复和保护农耕时代的生态环境,把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建设。我们依托树木葱郁、野趣天成的古淮河3.5公里原生态岸线,对原有沟、塘、坑进行生态修复和功能再造,“无中生有”地建设了白鹭湖、青龙湖、清涟湖、银河湾、七星岛等一批城市休闲公园,形成了5000亩的古淮河文化景区生态系统。

同时,以滨河、滨湖、沿路、沿建筑物绿地为轴线,构建高低疏密、错落有致的绿色景观,形成了“三核、多轴”的绿线系统,使绿色树木成为新区的天际线。

我们通过将13.5平方公里的新区作为一座生态公园来规划建设,让城融在生态系统中,把生态作为促进城市永续增值的财富来传承,建设了有别于传统的、普遍的钢筋混凝土所浇筑起来的高楼大厦的城市形态,使得新区既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又形成了现代都市的生态景观,实现了发展与环境的双赢,人与自然的和谐。

坚持和谐共生,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人与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