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微知乎 你所不知道的张怡微

2017-1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介绍这本书之前,不妨注意下作者的年纪--张怡微,生于1987年,只有25岁,已出版了六本书,光长篇小说就有三本,目前在复旦大学读小说写作的研究生.接近90后的年纪,却生有几副笔墨,为<上海文学>等纯文学杂志写中短篇小说,颇有少年老成的范.为<萌芽>.<鲤>和<上海壹周>等刊物写作时,能文艺,亦能小清新. 年轻本不值得炫耀,这个年代挂着天才头衔的人很多.只是当你发现一个如此年轻的作家,痴迷于书写她父辈们的故事,而不再是多数80后作家拿手的私人小生活时,相信你会

介绍这本书之前,不妨注意下作者的年纪——张怡微,生于1987年,只有25岁,已出版了六本书,光长篇小说就有三本,目前在复旦大学读小说写作的研究生。接近90后的年纪,却生有几副笔墨,为《上海文学》等纯文学杂志写中短篇小说,颇有少年老成的范。

为《萌芽》、《鲤》和《上海壹周》等刊物写作时,能文艺,亦能小清新。 年轻本不值得炫耀,这个年代挂着天才头衔的人很多。只是当你发现一个如此年轻的作家,痴迷于书写她父辈们的故事,而不再是多数80后作家拿手的私人小生活时,相信你会像我一样,不由得表示赞叹,毕竟80后作家多写自己被人诟病已久。

何况,就文字和她过往的写作成绩而言,张怡微的确经得起赞美,也担得起更多期待。 张怡微的《你所不知道的夜晚》就是一本展露她创作天赋的小说,尽管略显稚嫩。

稚嫩也只在于她初次写六、七十年代的故事,技术上还不够熟练,但招数有模有样,只需假以时日,她的写作未来真值得期待,就像郭靖刚开始使降龙十八掌也笨拙,但是别忘了再笨拙,那也是降龙十八掌。

在《你所不知道的夜晚》里,张怡微跳开了以往80后写作者较为常见的私人化写作,转身向城市的历史深处回眸看去,向父辈和祖父辈的故事看去,写过去城市空间的变化,写城市角落里的人来人往,写人心变迁。

就这一点,张怡微的小说写作便有了明晰的辨识度,也有了深度。多数经历了商业出版热潮浇灌的80后作家,在如何建构“我的生活”之外的小说世界时,往往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创作力也锐减。

张怡微在这点上的尝试丰富了80后写作的视野。 小说写了一个叫做田林的地方。在现实中的上海,这是一个地理位置极其特别的地方。它离市中心不远,却又被视作郊区,但它的配套设施又很完善,不但有教育、医疗机构,还有一个火葬场,一个人的生老病死都能在这里完成。

作为工人新村,它是封闭向内的。但是,田林又有外向的一面,从咸丰年间起就有条蒲汇塘,还有一条铁路——徐家汇火车站,直到1997年才拆掉。

在田林这样一个内封闭的环境内,挤着那么多人的一生一世。 一对姐妹就被作者扔进了这个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城市空间里。因为生活困难,老大被送去常州寄养,小妹留在上海。等到生活有所好转时,姐姐再回到上海,两人早已心生嫌隙。

每到夜晚,性格迥异的姐妹两人就爆发了“战争”,这便是你所不知道的夜晚。从念书,到渐渐长大,到下乡当知青,姐妹间的关系在工人新村这个移植过来的空间里,和青春一起发酵,酿出酸楚的时光。

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人的思维通常会变得偏执,这几乎成了工人新村的集体性格。从市中心被移植到这里的人,与真的郊区农民又完全不同,这种尴尬的身份识别在七十年代,简直是一个无解命题。 面对陌生的祖父辈生活,张怡微需要从材料中寻求灵感,虚构一个历史观念世界。

这凸显了她作为小说家必须具备的虚构能力。小说写的六、七十年代的上海,与张怡微的经历离得很远。她需要对不熟悉的生活进行文本塑造,依靠材料进行虚构,这方面她处理得可圈可点。

小说营造出了当年的时代气氛,对工人新村这样独具中国特色的环境特点捕捉得颇为准确。对当年没有远离上海而是去了上海近郊的知青生活也做了考察。 于小说家而言,虚构能力至关重要,这种建立在对材料的挖掘、提炼和归纳的基础上,重新结构新的人物和事件的能力,是衡量小说成色的一把重尺。

小说里下乡知青的心理、工作、吃住状况,纺织女工的工作内容和精神状态,被寄养在乡下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姐妹间的猜忌和距离,都需要作者进行裁剪定夺。

这里提一下张怡微对时代情绪的把握上,她试探式的靠近很有趣,渴望去靠近,又似乎吃不准,缺乏那么一点自信,像一个矜持的姑娘在心爱的男子面前,紧张又兴奋,腼腆又缺少些勇气。 但毕竟是首次触摸此类题材,年轻的张怡微还不那么得心应手,在年代时间的推进上,如何更好地黏合故事,不至于情节碎片化,如何在节奏安排上更为流畅,使人物性格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表现得更为自然,如何将空间的象征意味与人物命运结合得跟家紧密,这需要时间历练,也需要读者的些许宽容。

我相信一点,有自己文学世界的作家,未来会建造她的大厦。张怡微是一个安静的作者,这种安静源于她的不在意(no care),不为批评耿耿于怀,不为表扬得意洋洋,反正都按自己的步骤写下去,好与坏都是自己的,得与失也是一个人的。不在意,不等于偏执,更也不等于封闭,不在意是一种写作态度——不功利,更纯粹。 刊于《文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