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军昆明 喀喇昆仑的脊梁——记新疆军区和田军分区司令员万宗林

2017-07-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看望慰问边防连驻地牧民.  向文军摄     万宗林,河北省涞水县人,1952年7月出生,1969年11月入伍,1971年5月入党,研究生学历,历任排长,指导员,教导员,人武部副部长,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人武部政委,新疆军区司令部动员处副处长.处长,兵团军事部参谋长,和田军分区司令员,2007年7月任南疆军区副司令员,2008年7月授予少将军衔.入伍40年来,他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顽强的革命斗志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忠诚使命,无私奉献.尤其是任和田军分区司令员以来,大力弘扬喀喇昆仑精神,献身国防

看望慰问边防连驻地牧民。  向文军摄     万宗林,河北省涞水县人,1952年7月出生,1969年11月入伍,1971年5月入党,研究生学历,历任排长,指导员,教导员,人武部副部长,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人武部政委,新疆军区司令部动员处副处长、处长,兵团军事部参谋长,和田军分区司令员,2007年7月任南疆军区副司令员,2008年7月授予少将军衔。

入伍40年来,他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顽强的革命斗志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忠诚使命,无私奉献。

尤其是任和田军分区司令员以来,大力弘扬喀喇昆仑精神,献身国防、忠于职守、舍生忘死,为边防的安宁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7次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军委首长称他为"高级干部中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突出代表"。    雄伟、挺拔的天山南麓,一侧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侧是横空出世直刺云天的喀喇昆仑。

新疆军区和田军分区的防区,就坐落在这全国风沙最大、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恶劣的风雪高原。    赤诚戍边     2004年,万宗林调任和田军分区司令员时,正是和田军分区由内卫军分区向边防军分区职能转变的关键时期。

边防某团常年驻守在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喀喇昆仑,空气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区的50%,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

2004年8月,决心走遍军分区每一处哨卡的万宗林驱车向喀喇昆仑山进发。     8月的喀喇昆仑山,不时扬起飞雪和落下冰雹。通往哨所的路,冰达坂、泥石流、洪水随时挡道。

在翻越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冰达坂时,高原反应折磨得万宗林头晕脑胀,心跳加速,五脏六腑都快吐了出来。随行军医给他一测血压,水银柱直往上窜,当即吓了一大跳。军医挽着万宗林的胳膊说:"司令员,别走了,再走会有生命危险的!

"万宗林吸着氧气,和着雪嚼着大片安痛定笑着说:"这点小病小痛要不了我的命,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这次边境勘察历时10天,行程3000余公里,翻越了12 个海拔5000米以上达坂,趟过25条冰河,摸清了无人区的战术要点,道路通行状况等资料。

3年来,万宗林先后11次奔赴喀喇昆仑山,20余次参加边防巡逻,跑遍了"无人区"40多个点位,掌握了许多边防建设资料,填补了防区高海拔地志上的多项空白。

    爱民情怀     2005年2月,一场30年未遇的罕见雪灾突袭策勒、皮山等县,造成数万只牲畜冻死,数千亩农作物受损,数百间房屋被大雪压塌。

天寒地冻,冰雪无情。万宗林闻讯,连夜组织部队官兵和民兵火速开赴救灾一线,筹措上百吨救灾物资。然后,他又带领官兵赶赴策勒县乌鲁克萨依、博斯坦等3个受灾最重的乡(镇)村庄,将危房里的群众一个个背出来,爬上屋顶清扫积雪,掩埋冻死的牲畜,到一家家分发救灾衣物、粮食、饮料。

库克克尔村维吾尔族老大娘吐热依木o加尼夏拉着万司令的手久久不肯松开,眼里噙满了激动的泪水,反复地说:"解放军是我们最亲最亲的亲人!

"     两年多来,万宗林同志先后带领官兵参加了10余次抗灾救灾,被和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爱民司令"。

    浩然正气     和田,天下美玉的故乡。万宗林认为,美玉自然是美,但作为领导干部,在美玉、金钱面前,一定要守住人生的底线。

    他一上任,就和政委李云高统一思想,成立了集中采购办公室,对各类物资实行统一采购。     万宗林感到,作为一个单位的主管,一定要把部队的风气带好,只有风正、气顺,班子才能有凝聚力,部队才会有战斗力。

2005年3月,参加分区办公楼建设招标的一个地方企业负责人拿着几幅名画,找到万宗林请求"照顾照顾",遭到了拒绝。

第二天这位企业负责人又给万宗林送来一块价值10多万元的玉石,又一次被万宗林顶了回去。 他不但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家人也是一样。他家属刚来和田时没有工作,许多人都劝他让爱人到分区卫生所当出纳,被他婉言谢绝。

后来一些地方单位的领导也主动提出帮助万司令的爱人安排工作,他客气地说:"你们帮我把基层干部的家属安排好工作就行了。"     近两年他主动出面帮助17名干部家属找工作、办调动。官兵们评价说:"万司令总想着大家,舍弃自家。" (摘自2007年1月9日《经济日报》  毛德海 王林 王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