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与南怀瑾 求助帖:南怀瑾先生与牟宗三先生讲《庄子》之对比研究

2017-11-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为了解决用户可能碰到关于"求助帖:南怀瑾先生与牟宗三先生讲<庄子>之对比研究"相关的问题,志乐园经过收集整理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解决办法,请注意,解决办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同意其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求助帖:南怀瑾先生与牟宗三先生讲<庄子>之对比研究"相关的详细问题如下:原文:"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 南怀瑾先生释: 庄子先提出两个原则:"道恶乎隐而有真伪

为了解决用户可能碰到关于"求助帖:南怀瑾先生与牟宗三先生讲《庄子》之对比研究"相关的问题,志乐园经过收集整理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解决办法,请注意,解决办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同意其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求助帖:南怀瑾先生与牟宗三先生讲《庄子》之对比研究"相关的详细问题如下:

原文:”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 南怀瑾先生释: 庄子先提出两个原则:“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无时不在,“恶乎隐”,没有哪个地方遮起来看不见。

实际上道普遍存在,应该让任何人都有所了解,是真理,永远都不会变的,道是天下的公道,没有秘密。世上有人认为,我是真道,他是邪道;我这个是正道,你那个是歪道,为什么有这类是非呢?等于说,言语本来讲话给你听,就是要你懂,但是人类很可怜,不论用哪一种言语文字说出来,没有辨法表达其真正的思想。

所以人与人之间永远有误会。言语它没有办法完全表达人类真正的思想与情感,人类通过言语反而不懂言语的真实思想,这很有趣。

释迦牟尼讲释迦牟尼的道,孔子说孔子的道,墨子说墨子的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盗也有道,哪个是真道?应该到哪里去找道?“道恶乎往而不存?”道也没有到哪个地方去呀?它本来就在这里。你看庄子的文章很有逻辑,文字很有美感。

我们拿佛在《金刚经》上讲的话来阐释:“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是名如来。 ”你们真懂了这三句话,就懂了《庄子》了。或者反过来,你们把《庄子》 “道恶乎往而不存”,做这三句话的注解,也就懂了《金刚经》了。

“言恶乎存而不可?”言语那里存在呢?佛在“因明”上讲声音是无常,言语讲出来就没有了,就空了,佛经上讲如山谷的响声,空的,讲过了就不存在了。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何必说一定要我讲的话对,我讲的是真理,你讲的不是真理呢?这太笨了!但是,世界上是非与真理,尤其对道,大家都好胜,都在争一个真一个假。 huzhengniann

原文:”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南怀瑾先生释: 道本来是天下的公道,无所不在,无古今、无中外、无来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但是既然道存在,为什么我不能悟道?“道隐于小成,”一般人度量小,智慧小,打起坐来身上放光,身上摇起来,再不然身体转起来,再不然气脉通等等现象,这些都是 “小成”,小玩意。凡是小玩意一来,大道就“隐”了,所以你永远不能得到大道。 “言隐于荣华。”“言”本来代表真理,但大家对言语文字背后的真理找不到,被言语文字骗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你懂了吗?不懂。都被外面的虚华,都被言语文字的优美骗住了。因此,庄子又骂人了:(按:接下句) huzhengniann

原文:”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南怀瑾先生释: 因此世界上有那么多乱七八槽的学说,儒家孔子有孔子的道,墨家墨子有墨子的道,诸子百家各有各的道,你说他的不对,他说你不对,这一套争来争去。 “以是其所非”,以我主观的看,你的一切的都不对,“而非其所是”,又以你的不对,来证明我自己的对。庄子说,假如真想搞清楚究竟哪个对哪个不对,哪个真正是道,哪个真正不是道, “则莫若以明”,最好你去明心见性,开悟了,那么你才能真正地明白道。 huzhengniann

圣人说的话,知道要行道 ---宇宙里所有的痛苦烦恼都是我造成的 qiurenmawo

按: “道隐于小成”,相似夫子讲得“泥深滞远”,“言隐于荣华”,有“因辞害意”的意思,本来似乎很直白的? huzhengniann

按: “假定你问我,我也不一定能懂。这个问题要费一点思考、费一点脑筋。这不能胡思乱想,瞎讲不行的”,真的吗? huzhengni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