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月回首 回首:台静农女弟子林文月的时光书

2018-04-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读中文系的人 林文月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年1月文学"我写所的玫瑰或许已枯萎,但愿你能相信花儿确曾芬芳过."□ 柳已青初识林文月,是在<京都一年>,感念她雅致文笔,读其书,静极了.后来又读<饮膳札记>,那是美食之外的悠长滋味,人间烟火之味,书香浸染之味.如今<读中文系的人><回首><拟古>三本散文集放在案头,细细品味,领略她散文"似质而有膏腴,似朴而自有华彩"的风格.<读中文系的人>一书

读中文系的人 林文月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年1月

文学

“我写所的玫瑰或许已枯萎,但愿你能相信花儿确曾芬芳过。”

□ 柳已青

初识林文月,是在《京都一年》,感念她雅致文笔,读其书,静极了。后来又读《饮膳札记》,那是美食之外的悠长滋味,人间烟火之味,书香浸染之味。如今《读中文系的人》《回首》《拟古》三本散文集放在案头,细细品味,领略她散文“似质而有膏腴,似朴而自有华彩”的风格。

《读中文系的人》一书中,得知林文月与林海音、齐邦媛交游甚密,加上龙应台和朱氏姐妹(朱天文、朱天心),6位台湾女作家,风格迥异,庶几可见台湾文坛半壁风貌。

林文月的外祖父是写《台湾通史》的连横(连雅堂),她是连战的表姐。《读中文系的人》中有一篇文章,林文月去寻访外祖父在台南的踪迹,而连横当年凭吊甲午台湾被割的历史,也追忆自己一段少年的时光,有一首诗:“海上燕云涕泪多,劫灰零乱感如何?马兵营外萧萧柳,梦雨斜阳不忍过!

”连横感伤的是台湾的命运与被日本侵占的劫难,林文月寻访其外祖父的生活痕迹,马兵营故居已被日本人改建为地方法院。物是人非,沧海桑田,这注定是一次无可凭吊的寻访。那老妇人嚼了几下槟榔,用手背抹去嘴角的红汁说:“我在这里卖了一辈子槟榔啦,也没有听说过什么马——兵——营——的。”

这一段,林文月写出无限的感慨,让人联想《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人想起《世说新语》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只不过在热带的台南,没有杨柳依依,只有槟榔遍地;没有雨雪霏霏,只有“一地的阳光照耀得我睁不开眼睛”。

林文月写外祖父连横的纪念文章,隐约有历史的兴亡之叹。当年连横在西子湖畔决心修《台湾通史》,吟诗“青山青史共千年”表明心迹。“修史之后,雅堂又编撰《台湾诗乘》《台湾语典》《雅言》《台湾诗荟》等书。这些书与《台湾通史》合读,更可看出连雅堂一生为保护台湾历史及文物所费的苦心了。”在历史的剧烈变动中,文化的命脉可以薪火相传。

林文月谈起为何读了台湾大学中文系,当时班上的同学齐刷刷地报考台大外文系,本想投考外文系的林文月,心头转念之间,改为中文系。进入台大中文系后,还曾请中文系主任台静农签字批准转系,台静农看了林文月的成绩,建议还是读中文系。

上世纪50年代,林文月读中文系,可谓躬逢其盛。台静农、董作宾、屈万里、王叔岷等执教中文系,英千里为外文系主任,而历史系则有毛子水、姚从吾,台湾文科院系的教授大多是以北大教授、“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为班底的。所以,读林文月《回首》一书,多为怀人文章,写的多为师友交往的细节,可见上世纪五十年代台湾的文化侧影。

林文月是台静农的女弟子,写回忆台静农的文章,像清酒,味淡而令人沉醉。从林文月的怀念文章,可知台静农抗战时期的生活细节和精神旨趣。台静农诗抄上有两印,上“澹台静农”,下“身处艰难气若虹”。诗抄中有诗写于在重庆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的生活。

《典衣》:“检典春衫易米薪,穷途犹未解呻吟。君看拾橡山中客,许国长怀稷契心。”《丙寅中秋》写乱世家人团聚:“玉宇无尘桂魄寒,天风吹梦遍人间。灯前儿女分瓜果,未解流亡又一年。”这两首诗可见战时流寓西南天地之间知识分子的心境,生活窘迫如此,亦可入抗战生活史。

《读中文系的人》《回首》《拟古》这三本书,大都贯穿了林文月童年成长、青年求学、大学教书、文学翻译的人生履历。“我写所的玫瑰或许已枯萎,但愿你能相信花儿确曾芬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