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杨晓东 浅析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主人公杨晓东音乐唱段

2018-0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引言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民族歌剧,填补了中国反映抗日战争题材歌剧的空白,更为可贵的是,整部歌剧采用回叙式的表现手法,将现代人物和历史人物巧妙地放在特定情境和时空之中,在当代女大学生陈瑶读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的过程中,通过演员演绎,回顾和再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峥嵘岁月,引发当代年轻人对历史以及和平与战争的思考,具有鲜明的时代教育意义.在音乐表现上,既采用地方民间音乐风格,又吸收地方曲艺音乐素材,同时又和日本音乐嫁接在一起,使该剧的音乐旋律充满鲜明的民族

引言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民族歌剧,填补了中国反映抗日战争题材歌剧的空白,更为可贵的是,整部歌剧采用回叙式的表现手法,将现代人物和历史人物巧妙地放在特定情境和时空之中,在当代女大学生陈瑶读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的过程中,通过演员演绎,回顾和再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峥嵘岁月,引发当代年轻人对历史以及和平与战争的思考,具有鲜明的时代教育意义。

在音乐表现上,既采用地方民间音乐风格,又吸收地方曲艺音乐素材,同时又和日本音乐嫁接在一起,使该剧的音乐旋律充满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

一、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概况 (一)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概况 《野火春风斗古城》最早以小说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又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已成为人们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2005年总政歌剧团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适时将其改编为现代民族歌剧并且首演,使这部文学巨著在歌剧舞台上大放光彩。

该剧由总政话剧团团长孟冰编剧,总政歌剧团艺术指导王祖皆及其夫人总政歌舞团张卓娅作曲,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艺术指导王晓岭作词。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描述了我党地下领导者与敌人展开的生死搏斗,中间穿插着战友情、姐妹情、母子情、恋情以及民族情怀、国共关系等复杂的情感和关系交织,采用音乐的手法表现这复杂的情感关系,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艺术特征 歌剧艺术是综合音乐、戏剧、文学、表演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舞台艺术。

《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歌剧在音乐上既采用地方民间音乐风格,又吸收地方曲艺音乐素材,同时又和日本音乐嫁接在一起,使该剧的音乐旋律充满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

在音乐演唱上综合运用重唱、独唱、合唱等演唱方法,把剧中矛盾冲突、戏剧对比、高潮、结局等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二、杨晓东人物英雄形象分析 从剧中看出杨晓东的整体音乐形象可以总结出这三点:党的忠实追随者、宣传者,性情稳定、成熟的革命者,先公后私、以革命为重的领导者。

例如剧中音乐在塑造杨晓东这个人物形象上始终使用的是较为稳定的音级进行,表现出他成熟稳重的人物形象,通过音乐与演唱的结合,把杨晓东对党忠诚、以革命大局为重的地下革命领导人的性格和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杨晓东经典唱段《不能尽孝愧对娘》音乐分析 《不能尽孝愧对娘》是一首经典的民族男高音咏叹调,在音乐结构上是一首典型的单三部曲式,音乐主要内容讲述的是杨晓冬和杨母被捕相见后杨晓冬对母亲的一段愧疚倾诉。

这段唱腔又把他作为一个儿子不能孝敬母亲反而连累母亲受刑的有血有肉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音乐开始的前奏背景音乐以较快速度进行,从第三小节处开始连续使用两小节的三连音,音调逐渐平稳升高,力度逐渐加强,营造出紧张的气氛,意在表现杨晓东看到惨遭多田迫害的母亲之后心中愤怒的情绪;在前奏的后半段使用了较为平稳的音乐速度,缓缓的音乐表现了杨晓东深情的望着自己的母亲,却隐隐作痛内心情怀。

从前奏音乐的精心设计可以看出这部歌剧用音乐很好地演绎了剧情。最后以掷地有声的重音结束具有冲击力的前奏音乐。 第一乐段(10―32小节):在节奏上稍自由,使用一板三眼的4/4拍子,大量使用切分、附点、闪板起拍等节奏音型,增加了旋律的律动感,具有散板的节奏特点;速度由慢到快,使音乐情绪得以推动;在结构上,可细分为两个乐句,都采用D徵六声(加变宫)音阶,第一乐句里出现一色彩音#sol,旋律进行具有戏曲里哭腔的艺术特点,平稳的进行中时有出现四度、六度大跳,突出河北民间音乐的音乐特点,音乐刚柔相济,表现杨晓东内心对母亲的愧疚之情及其对多田的愤怒之心。

第二乐段(33―40小节)依然使用中速自由散板的节奏,在结构上,可分为两句,每句都使用空拍闪板起拍,两句话采用同一主题动机,第二句话是第一句话的重复和发展;调式调性上先后使用G宫六声(加变宫)和D徵六声(加变宫);音乐使用平稳的级进和小跳进行,出现两处作为润腔作用的倚音:羽音和商音;“诉情肠”三个字重复一次,重复音调高,带有拖腔,意在强调,表现出悲痛的音乐情绪。

间奏一(41―47小节):第一小节采用与第二乐段相同情感基调的音乐进行,起到承上的作用;第二小节处转调,使用G调宫音同时是降E调角音作为“枢纽音”,之后的音乐使用极为哀怨的音调发展,渐慢结束在降B徵音上。

第三乐段(48―74小节)在音乐上,使用叙述性的音调,字多腔少,使用平稳旋律进行,无四度(含四度)以上大跳进行;在节奏上,以八分音符和全音符为主,切分音和浮点音符的使用增强了旋律的律动感;在曲式结构上可以细分成两个乐句,第一乐句使用降B徵七声清乐调式,第二乐句使用降E宫七声雅乐调式,混合调式的交替使用符合北方民间音乐的特征。

间奏二(75―82小节)前半部分音乐效果情感基调与第三乐段相同,后半部分随着节奏型的加密、音符时值的缩短,音乐突快进行,最后以更快的同音反复结束间奏,随着旋律的重复变化,使音乐情绪也变得激昂起来,在短促的音符和休止交替下,乐队与人声也相容得更加紧密,使得整曲听起来有振奋人心。

第四乐段(83小节―结束)也是作品的高潮段落,音乐节奏以快速为基调,其他乐句由于长长的拖腔的使用,每个字的时值长度基本都在二分音符(二拍)以上,区中有一“娘”字的时值甚至长达24拍,以紧拉慢唱的音乐方式进行,听似紧张的节奏,却饱含着儿子对母亲太多的情感;整个乐段使用4/4的节拍,在曲式结构上,可分为三个乐句,第一乐句采用字多腔少的音乐平稳进行,切分、闪板起拍等节奏的使用,突出高亢的音乐特点,采用F商七声雅乐调式;第二乐句整体音域比第一乐句高,音乐依然使用平稳进行,具有悲壮色彩,结束在F商音上;最后一个乐句,拖长音、垛音、空拍等的使用,进一步增强了悲壮的色彩,音乐层层向高音的模进,这样的模进能更好的将音乐产生层次感从而使人物情感得到升华,节奏句幅的逐渐拉开将音乐推向全曲高潮,停留在渐慢的高音sol上,这时音乐的停顿也让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随即用令人心碎和悲壮的“和娘亲”三字的音调结束全曲,最后一“亲”字时值长达九拍,深刻体现出杨晓东内心对母亲的歉疚之情。

结语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既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革命为内容和弘扬英雄革命主义精神的作品,也是反映我国现代民族歌剧的发展和创新的作品。在整部歌剧中,音乐的取材多来自于民间音乐和戏曲,也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民族歌剧的特点,在丰富的曲调与特有节奏中我们能很快的把握一首歌曲的地域特征和演唱风格。

当然,作者在添加民间元素的同时也不忘利用现代的创作手法来表现歌曲,这才使得在主要的唱段里有更多带有技术含量的部分体现,从而增强了歌曲演唱上的表现力,这一完美的结合使歌剧在刻画人物上更有鲜活力和感染力,使剧中的人物形象得到了最大化的生动塑造。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4月 [2]孟冰、王晓岭、张卓娅、王祖皆,《现代民族歌剧》(文学剧[J]北方音乐杂志,2007年04期,本和歌剧曲谱)[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10月 [3]张筠青,《歌剧音乐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