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细菌五项检查有哪些 几种常见阴道炎的治疗方法

2018-11-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女性如果出现白带异常的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如果怀疑是否患有阴道炎,检查也是必须要做的事,切勿耽搁! 单单从白带的量上是不能判断患有细菌性阴道炎的,为了判定是否患有细菌性阴道炎,一般需要做以下检查: 1.涂片镜检.取分泌物作涂片可找到线索细胞(Clue cell).线索细胞是表面附着有大量的加特纳细菌的上皮细胞,特点是上皮细胞表面毛糙或有细小的颗粒,好像撒

女性如果出现白带异常的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如果怀疑是否患有阴道炎,检查也是必须要做的事,切勿耽搁!

单单从白带的量上是不能判断患有细菌性阴道炎的,为了判定是否患有细菌性阴道炎,一般需要做以下检查:

1.涂片镜检。取分泌物作涂片可找到线索细胞(Clue cell)。线索细胞是表面附着有大量的加特纳细菌的上皮细胞,特点是上皮细胞表面毛糙或有细小的颗粒,好像撒上了一层面粉。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球状杆菌。

2.荧光抗体法。涂片后用荧光抗体染色镜检。

3.生化法。取阴道分泌液作生化测定,正常妇女乳酸盐量高,琥珀酸盐量低,而本病妇女测定值正相反。

4.胺试验。取一滴10%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道分泌物中,可闻到有“鱼腥”样氨释出,这是因为分泌物中胺量较高,遇碱后可放出氨味来。

5.培养法。应先分离后再作培养,可见到直径为0.5mm圆形、不透明、表面光滑的菌落。

专家指出:女性如果出现白带异常的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如果怀疑是否患有阴道炎,检查也是必须要做的事。

什么是阴道菌群?菌群失调是什么?

正常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有自然防御机制。阴道内微生态是以阴道杆菌占优势,在雌激素的影响下,阴道上皮不断增生并富含糖原,借助阴道杆菌作用,糖原分解为乳酸,维持阴道PH值4-5,能有效地杀灭病原菌或抑制其繁殖。由于阴道杆菌在阴道壁形成生物膜起保护作用,虽然在正常妇女的外阴阴道中,也常能见到不同的微生物,但临床上并不表现炎症。

临床工作中,检验阴道液(白带)设清洁度一项,就是以阴道优势菌群阴道杆菌占有的比例为依据。阴道排液的清洁度(革兰染色镜检)可分四度。

Ⅰ度:革兰阳性杆菌及上皮细胞。

Ⅱ度:阳性杆菌、上皮细胞,还有少量杂菌,偶见脓细胞。

Ⅲ度:少量阳性杆菌、上皮细胞、杂菌,还有较多脓细胞。

Ⅳ度:阳性杆菌消失、大量杂菌和脓细胞。

在清洁度Ⅰ-Ⅱ度时,忌滥用抗生素类药物以防破坏阴道乳酸杆菌的防御作用,导致阴道菌群失调,致病微生物如真菌、细菌、支原体等引起各种阴道炎,久治不愈,应尽快恢复阴道正常微生态,增强防御能力。

一、滴虫性外阴阴道炎

【病因】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滴虫性阴道炎比较常见,阴道毛滴虫为一种寄生的寄生性原虫,最适宜繁殖的PH值为5.5-6.0,在PH值<5.0或>7.5环境中不易生存。当滴虫大量繁殖可波及阴部,引起滴虫性外阴炎。

【传染方式】

1.直接传染 主要是性交传染。男性泌尿道滴虫可无症状,但传染给女性伴可致阴道炎。

2.间接传染 公用浴盆池,游泳池、坐式厕所,公用洗衣器具等。妇科检查台坐垫或医疗器械消毒不严,医务人员不负责任等可感染。

【临床表现】外阴痒夜间更甚,带下多、色黄有臭气味,检查见外阴有抓痕、潮红皮损,阴道液略灰黄绿色、稀薄呈泡沫状,系因糖原被分解产气所致。阴道粘膜充血,深部可见小出血斑点;常与霉菌等合并感染,如泌尿道同时感染可出现尿痛、尿频、下腹坠胀感等。

【诊断】妇科检查时取阴道液、悬滴法立即镜检,滴虫比白细胞大两倍呈梨形,顶部有四条鞭毛,体侧有波动膜、尾部有轴突。镜下  见滴虫呈颤抖状游动。亦可涂片染色检查,必要时作培养。尿路感染可留尿沉渣镜检或培养。

【治疗】

1.内服药 最好男女双方同时服用,孕妇忌服用。治疗期间,禁性交,勤换内裤(日光曝晒或煮沸消毒)。

(1)灭滴灵(甲硝唑)200mg,3/d,共7-10d。服药中偶有恶心纳差,消化不良样症状。

(2)替硝唑200mg,3/d,共7-10d。

(3)硝呋拉太(麦米诺Macmiror)治疗细菌、滴虫、霉菌引起的外阴阴道炎、泌尿系统感染,对阴道杆菌无影响,是比较理想的药物。用法200mg,3/d,连服7-10d。副作用很少。

2.局部治疗 阴道冲洗及放置药物。

(1)增强阴道防御机制:用0.5%-1%乳酸,1‰醋酸洗必汰等冲洗,以增加酸度。

(2)中药制剂冲洗液:如肤阴洁稀释液、洁尔阴液、夜夜安稀释液等。通常冲洗或坐浴7-10d为一疗程。

(3)灭滴灵等,如片、栓、膏、霜剂等,置入阴道或涂外阴部,7-10d.

(4)中药胶囊或栓剂放入阴道。

【治愈标准】首次治愈后,嘱患者连续3次月经后复查白带,3个月经周期后复查均为阴性,才算治愈。因为滴虫极易隐藏在阴道皱辟襞内,宫颈、尿道、前庭大腺等处,月经期阴道酸度降低,滴虫趁机再繁殖;形成月经后复发;另外患者的男性伴侣是滴虫携带者,可以使女方再度感染。

二、霉菌性阴道炎

【病因】由白色念珠菌引起,此菌在PH值5.5-6.5的阴道环境中最适宜生长。在正常情况下阴道PH值4.0-4.5时,白色念珠菌即便存在也不能大量繁殖;阴道杆菌对其有抑制作用。正常人体的皮肤、口腔,肠道及阴道粘膜中隐藏白色念珠菌,可互相传染,但与手、足癣无关。长期用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霉菌增加,糖尿病及孕妇等易患此病。

【临床表现】主要是外阴奇痒及白带多。阴道壁大量白色豆腐渣样或凝乳状白带,粘膜红肿充血或有红班点状。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化验白带查到念珠菌。

【治疗】

1.消除诱因,停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忌长期滥用抗生素。治疗糖尿病等。

2.阴道冲洗、塞药。

(1)1‰新吉尔灭溶液或醋酸洗必汰溶液,冲洗阴道,1/d,7-10d。

(2)外用中药洗剂冲洗或坐浴。

(3)制霉菌素25万(1片)置入阴道深部,每晚一次,10-14d。或用制霉菌素霜、栓剂。克霉唑栓剂。达克宁栓(硝酸咪康唑)等,每晚放入阴道一个,7d一个疗程。

3.内服药类 一般以局部用药为主,必要时内服抗霉菌药物。

(1)制霉菌素片,50-100万U,3/d,服7d。

(2)伊曲康唑(斯匹仁诺)片200mg,2/d,服1-2d。

(3)氟康唑(大扶康)150mg,一次口服。此药效果好,无明显副作用。

(4)硝呋拉太(麦米诺)200mg,3/d,共7d。

【预防】

1.平时应注意外阴清洁,内裤要勤换、晒干;要穿透气吸湿的裤子。

2.忌滥用抗生素、破坏阴道正常微生态。

3.必要时夫妻同治,以防再感染,影响生育。

三、尖锐湿疣

【病因】是由人乳状病毒感染外阴、阴道、宫颈、肛周,主是通过性接触传染,也可间接感染。是一种良性病变,可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多发生在阴唇、阴道口、肛门周围、阴道及宫颈。呈小疣状红色突起或呈菜花状,易溃烂感染、分泌物臭,易出血,外阴痒痛、带下多。常合并其它感染。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并可取组织病理检查及PCR技术检测人乳状病毒(HPV-DNA)。

【治疗】

1.中药洗剂冲洗或坐浴。

2.局麻下剪除病灶,基底及周围注射干扰素150万-300万U,或注射白介素Ⅱ10-50万U,以防复发。

3.激光等烧灼毁掉病灶,或切除病灶止血。

4.治疗合并感染的霉菌、淋病、非特异性阴道炎等。

四、非特异性阴道炎

【病因】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加德那氏杆菌等。诱因有阴道损伤,阴道用药不当或腐蚀性药物、子宫炎波及使阴道自然防御机制微生态平衡破坏,利于异常病菌生长繁殖而致病。

【临床表现】外阴阴道烧灼感、下坠感、阴道排液多、脓性有臭气味,可伴尿痛、尿频,性交后血性排液。

【诊断】除临床表现外,化验阴道液见大量杂菌,革兰阳性杆菌减少或消失,可见到线索状细胞,作阴道菌群分析,查不到滴虫、霉菌等。必要时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治疗】

1.病因治疗 注意改善全身状态,增加抵抗力。口服氟哌酸200mg,3/d,约5-7d ;甲硝唑400mg,3/d,5-7d;硝呋拉太200mg,3/d,7d。

2.局部治疗 中药洗剂冲洗或坐盆,1‰洗必汰冲洗;放置消炎栓剂、药片等。

2.菌群失调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如滥用抗生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大幅度的改变,导致机体微生态失去平衡.

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是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由此产生的病症,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microbial selection and substitution)。菌群失调时,多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即在原发感染的治疗中,发生了另一种新致病菌的感染。菌群失调的发生多见于使用抗生素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临床上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大多数敏感菌和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但耐药菌则获得生存优势而大量繁殖致病,如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腹泻、败血症,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白假丝酵母菌引起鹅口疮、阴道炎、肠道和肛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