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位置图片 轻松了解身体内部结构

2018-09-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髋部(腹股沟部位)是躯干与腿相连接的部位,可以使你的躯干和腿能向前.后及侧面自主运动.由于髋部是一系列机体运动的中心,因而易潜在劳损.尤其是运动员.舞蹈演员和从

髋部(腹股沟部位)是躯干与腿相连接的部位,可以使你的躯干和腿能向前、后及侧面自主运动。由于髋部是一系列机体运动的中心,因而易潜在劳损。尤其是运动员、舞蹈演员和从事体力工作者。但活动不多的人髋部也会受到损伤。通常举重物、伸展、跑步及周末锻炼身体均会引起髋部骨与肌肉处于极度紧张状态。

髋部周围的肌肉及肌腱的损伤,有时也称髋部拉伤,常很快发生并导致不能活动,强烈疼痛,以至不能行走、坐、或将全身重量放在没有太大不适的腿上,作为一种保护性反射,你将不得不一瘸一拐地行走,以免受伤的髋部受力,有时你不得不卧床一段时间,以便缓解疼痛,放松肌肉。

髋部拉伤的直接病因是由于从骨盆到大腿的肌肉被挫伤或撕裂伤,也可能涉及连接肌肉与骨的肌腱撕裂。它多是由于运动过量,不正确地举重物,或剧烈运动前准备活动做得不够所引起,有时髋部扭伤也可由外因造成,如无意中摔倒在硬物上,或受到外力猛烈的撞击,例如车祸。

轻度的髋部扭伤在休息数小时或数天后,可自行恢复。假如肌肉组织真的撕裂,愈合过程则需1周或更长时间。在严重或复发的病例可能还需要手术修复损伤的肌肉和肌腱。

大腿最上端,有一个很硬的圆形的骨头,那是股骨大粗隆,在里面是髋关节。也可以理解成你大腿回弯的地方。 髋部是连接人体躯干和下肢的重要枢纽。髋关节上撑躯干下连双下肢,是人在行走、坐卧中最需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因此髋关节致残相对于其它关节的致残对人体影响最大。病人在遭受生理病痛的同时,

髋关节为多轴性关节,能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但由于股骨头深嵌在髋臼中,髋臼又有关节盂缘加深,包绕股骨头近2/3,所以关节头与关节窝二者的面积差甚小,故运动范围较小。加之关节囊厚,限制关节运动幅度的韧带坚韧有力,因此,与肩关节相比,该关节的稳固性大。而灵活性则甚差。这种结构特征是人类直立步行,重力通过髋关节传递等机能的反映。当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时,股骨头大部分脱离髋臼抵向关节囊的后下部,此时若外力从前方作用于膝关节,再沿股骨传到股骨头,易于发生髋关节后脱位。

髋关节病变常为隐匿起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可为单侧或双侧髋关节间断疼痛,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腱端炎和滑膜炎正在不断的发展。当出现明显的髋关节疼痛甚至活动受限时,髋关节软骨已有破坏、关节间隙已狭窄。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改变包括肌腱骨附着点炎(腱端炎)和滑膜炎。在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轴关节,导致关节损害和强直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腱端炎。虽然强直性脊柱炎也常常累及外周滑膜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等),但却很少出现类风湿关节炎样的骨侵蚀,这一现象目前尚未有确切的科学解释。有学者认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中,破骨细胞起了重要的作用,因破骨大于成骨,故出现明显的骨吸收;在强直性脊柱炎,则成骨大于破骨,所以更易形成骨赘。因此,强直性脊柱炎的髋关节损害,可能包含着2个类型的病理改变,即滑膜炎和腱端炎。

在髋臼的边缘有关节盂缘附着。加深了关节窝的深度。在髋臼切迹上横

观察髋关节的运动

架有髋臼横韧带,并与切迹围成一孔,有神经、血管等通过。关节囊厚而坚韧,上端附于髋臼的周缘和髋臼横韧带,下端前面附于转子间线,后面附于转子间嵴的内侧(距转子间嵴约1厘米处),因此,股骨颈的后面有一部分处于关节囊外,而颈的前面则完全包在囊内。所以股骨颈骨折时,根据其骨折部位而有囊内、囊外或混合性骨折之分。髋关节周围有韧带加强,主要是前面的髂股韧带,长而坚韧,上方附于髂前下棘的下方,呈人字形,向下附于股骨的转子间线。髂股韧带可限制大腿过度后伸,对维持直立姿势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关节囊下部有耻骨囊韧带增强,可限制大腿过度外展及旋外。关节囊后部有坐骨囊韧带增强,有限制大腿旋内的作用。关节囊的纤维层呈环形增厚,环绕股骨颈的中部,称为轮匝带,能约束股骨头向外脱出,此韧带的纤维多与耻骨囊韧带及坐骨囊韧带相编织,而不直接附在骨面上。股骨头韧带为关节腔内的扁纤维束,主要起于髋臼横韧带,止于股骨头凹。韧带有滑膜被覆,内有血管通过。一般认为,此韧带对髋关节的运动并无限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