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昂女儿 “女儿”学费被骗他来资助 “儿子”生活无着落他来管

2018-04-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报记者杨蔚 万勤 通讯员李雨生 胡子昂"我想兼职,对方在微信上让我先交300元钱,可信么?"昨天,武汉晚报记者在中南民族大学的保卫处,见到这位被师生们称为有问必答的"教授"民警夏清良时,他正在微信上回复2016级的入学新生的留言.从9月15日起,夏清良在给新生们讲授安全教育的课上公布了自己的微信号后,他的微信好友陡增400多个.一有时间,他就在手机上解答孩子们的疑问.中午11点40分,下课铃响了,夏清良赶紧起身,拿起一件女式外套,就往生命科学学院赶.夏清良说天凉了

本报记者杨蔚 万勤 通讯员李雨生 胡子昂

“我想兼职,对方在微信上让我先交300元钱,可信么?”昨天,武汉晚报记者在中南民族大学的保卫处,见到这位被师生们称为有问必答的“教授”民警夏清良时,他正在微信上回复2016级的入学新生的留言。

从9月15日起,夏清良在给新生们讲授安全教育的课上公布了自己的微信号后,他的微信好友陡增400多个。一有时间,他就在手机上解答孩子们的疑问。中午11点40分,下课铃响了,夏清良赶紧起身,拿起一件女式外套,就往生命科学学院赶。夏清良说天凉了,他给“女儿”买了件衣服递过去。

夏清良口中的“女儿”,是他资助的一名来自广西壮族的大三学生小黄(化名),她只是夏清良的26个少数民族“儿女”中的一个。

学费被骗

却得到一个“好爸爸”

让夏清良心心念念的“女儿”小黄,是广西来宾人。今年22岁的小黄说起和夏清良的相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由于父母很早就离婚了,小黄记事起就从未见过父母,她和弟弟相依为命,都是年迈的爷爷带大。家境贫困、缺衣少食,每次邻居可怜她,拉她过去吃饭,看到别人家都是热热闹闹的,小黄强忍着眼泪扒饭。

2014年,在当地老师和好心人的帮助下,小黄考上了中南民族大学。带上亲戚朋友为她东拼西凑的3000元钱,小黄来到武汉。没想还没正式开学,急于打工挣钱的她,身上的钱全被骗走了。

小黄说,她当时走在马路上,绝望地看着眼前的车流不息,想到学费还没交,又没有父母可依靠,日后生活不知在哪里,恨不得自杀一了百了。正当这时,恰好有同学碰到她,了解情况后,提醒她前不久有一个夏警官在讲安全教育课时留了一个联系方式,可以试一试。

“夏警官,我被骗了3000元学费,现在身无分文,不知怎么办。”夏清良收到小黄给他发来的这条短信后,赶紧找到她。眼前的女孩,穿着一身破旧的民族服装,身材单薄矮小,眼神胆怯地不敢直视夏清良。才说不到两句,孩子眼泪簌簌地往下掉。

夏清良鼻子一酸,小心翼翼地开导安慰她。根据经验,夏清良知道钱肯定很难追回了,安定好孩子的情绪后,他赶紧回家取了3000元钱,交给小黄,催促她赶紧把学费缴了,还协调学校为她申请了贫困生助学金。

感激涕零的小黄想要给夏清良跪下,被他一把拦住:“放心读书,我会让你顺利毕业的。”从那以后,夏清良每个月除了正常的学习资料费,还会给孩子数百元钱生活,还给她买了部手机,方便联络。从小渴望亲情的小黄对这个“爸爸”也十分乖巧贴心。时常给夏清良发短信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变天时不忘叮嘱他注意防护“老寒腿”。

老民警和少数民族学生在一起。

“爸爸”打一个月的电话

支撑他度过人生关口

给小黄送完衣服回保卫室的路上,夏清良接到“儿子”王涛的问候电话。“这孩子争气,一毕业就找了工作。就是当初不听话,成绩那么好不肯考研。”夏清良说起4年前的事情,仍然有些生气,但脸上挂满笑容。

王涛是湖北十堰市郧县人,苗族。7岁丧父,他和姐姐都是靠着母亲卖菜养大。2007年12月的一天,夏清良在检查校园防火安全时,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个连毛衣都没穿,裤腿高高吊着的男生缩在角落看书。窗外下着小雪,寒风刺骨,孩子冻得瑟瑟发抖,这个孩子就是王涛。

“老师说这孩子学费、生活费都没着落,吃饭长期是一个馒头就着食堂的免费汤。但学习十分刻苦。”夏清良回忆道,虽然当时妻子病退在家,女儿才大学毕业,家中还有80岁母亲,但从农村走出来的夏清良咬咬牙,决定帮助王涛。

当时临近寒假,夏清良赶紧给王涛买了一件羽绒服和一套保暖内衣,并嘱咐他好好读书,有困难就开口。此后,夏清良每个月都会给孩子几百元钱做生活费,还多次联系院系、学工、团委等部门,为他争取到每个月150元的勤工俭学的名额。

2008年,王涛的母亲患直肠癌病倒,半年后去世。从未在夏清良面前流过泪的王涛,在电话里嚎啕大哭,夏清良哽咽着开导他:“男子汉要坚强,你不是无依无靠,你还有我,不会不管你的。”在母亲去世的一个月里,王涛几乎是靠着这个远在武汉的“爸爸”每天一个电话支撑过来。

为他参考工作,为他报名驾校,教他为人处世,如今,王涛已经工作5年,已经是东风汽车销售公司东南片大区经理了,隔段时间还会磨几斤油,回武汉看这位“爸爸”。

用工资帮扶

26个贫困大学生

从警36年,夏清良用自己的工资资助帮扶了26名少数民族学生,每到过年还会给贫困学生买回家车票。从小就过惯苦日子的他说,现在日子过好了,有能力就该多帮助孩子们。

如今,他的少数民族孩子,有的还在读书,有的已经工作,有的从一个一言不合就动手的冲动小伙,变成了义务帮助派出所和少数民族沟通的维语“翻译”,有的从一个对生活失去希望的怯生生的娃娃,变成了可以在社会上独当一面的精英。而他依旧在这个民族融合的校园里守护着。由于对夏清良的依赖和留恋,前不久中南民族大学的三万师生,还联名致电东湖高新公安分局,全力挽留铁箕山派出所老民警夏清良继续留任学校校警。

“这个是帕鲁克,这个是玛利亚。”记者和夏清良走在校园里,几乎随处都有学生们停下来跟夏清良打招呼,而他都能准确叫出孩子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