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火星救援》的视效和设计

2019-07-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网洛杉矶2月28日专电(王千惠)获得本次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火星救援>,是一部斥1.08亿美元巨资拍摄的良心之作.影片以一个"真实"的火星为布景,细细描绘了一个宇航员在火星上的独居生活.从在太空休息站里苦心钻研外星土豆培育,到穿着宇航服在红色火星荒漠中孤独穿行,极具真实感的外星体验让看官们过足了瘾.紧接着,"火星双程特价票各大影院有售"的消息被买账的观众们传开了.一来二去,票房自然是吃香得紧.迄今为止,<火星救援>已纳入了约6.2亿美元

新华网洛杉矶2月28日专电(王千惠)获得本次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火星救援》,是一部斥1.08亿美元巨资拍摄的良心之作。影片以一个“真实”的火星为布景,细细描绘了一个宇航员在火星上的独居生活。从在太空休息站里苦心钻研外星土豆培育,到穿着宇航服在红色火星荒漠中孤独穿行,极具真实感的外星体验让看官们过足了瘾。紧接着,“火星双程特价票各大影院有售”的消息被买账的观众们传开了。一来二去,票房自然是吃香得紧。迄今为止,《火星救援》已纳入了约6.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总收入。

但在影片上映之前,谁也无法预料票房的走向,因此投资、策划都必须谨慎。如何能够确保人气、口碑双丰收?剧组想出了“还原火星生活”的噱头,决定在布景和视觉效果上使劲下功夫。既然地球上还没有人知道火星上的生活究竟会是什么样子,那么只要能做出似模像样、让观众信服的效果,那票房应该没跑。

“真实的”火星场景

荧幕上呈现的火星,在地球上的取景地点是玫红壮丽的约旦月亮谷。那里的地表在视觉上相对接近人们印象中的火星,且拥有绝佳的天然拍摄环境。但月亮谷的环境毕竟与实际的火星相去甚远,因此火星的“真实面貌”还需要仰仗特效团队的实力。

《火星救援》的特效主要由业内翘楚MPC负责完成。设计师们有一个特别神气的任务——他们需要设计出一整个火星的视觉效果。从宏观到微观,既要保证电影美感,又要在科学上“尽量保证每一粒尘土都是‘真实’的,”这是制作团队的追求。为了达到这个追求,特效团队不得不反复调整各种图像设置和数据算法。从处理天空颜色、到增加星球表面大气效果,当中遇到的难题,只怕三天三夜也无法尽述。

然而一切的努力都带来了回报。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广袤壮阔、令人赞叹的红色星球。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师们最后特意为这颗火星的俯瞰图加上了三个火星地标:太阳系最高的火山奥林帕斯山、夏帕雷利陨石坑和太阳系最大的峡谷巴耶斯峡谷。他们希望借此营造出“真实的科幻感”。如果有天文爱好者能辨认出来,也能为他们的观影增加一丝乐趣。

态度决定成败

既然追求成为一部“严谨的科幻片”,自然事无巨细都要尽力做到精益求精。据影片的视效总监介绍,《火星救援》中的宇宙空间站、太空车、飞船等,在呈现前都经过了严谨的科学比对,以确保贴近真实。特别是那艘名为赫尔墨斯的宇宙飞船,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数字化产品。为了让影片的专业性能够经得起推敲,生产设计师与NASA的专业人士进行了数次交流。不得不说,《火星救援》剧组的态度让人佩服,不仅团结敬业,还不怕苦不怕累。为了拍摄一场火星风暴,他们运来了近4000吨的混合砂石。荧幕上的星球风暴,是用特效结合吹风机“吹”出来的,实在难以想象拍摄时“灾难现场”的狼狈模样。

从《火星救援》的服装设计也能看出制作团队的认真态度。别看“服装设计”这几个字轻飘飘的,这未来的宇航服可是沉甸甸得很。为了打造出最科学、美观的宇航服,设计师还特意到NASA观摩取经。但由于影片中的宇航服来自于“未来”,因此需要呈现出比现阶段更前卫的设计,这是个巨大的挑战。最终,制作团队在专家的帮助下打造出了数款既美观、又具有足够延展性的太空服。这些服装重达9公斤,内里建有冷却系统,为了避免演员在拍摄中中暑。据说,当马特·达蒙得知需要穿着这套服装、外加九磅重的头盔拍摄80多天时,他的心情是崩溃的。甚至有时候,他需要负担90斤的装备去拍摄特技画面。

剧组上下一心的团结配合、以及700多名艺术家仅24周时间的紧密制作,最终给《火星救援》带来了最佳视觉效果、最佳艺术指导的奥斯卡提名。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看来一部电影想要名利双收,不仅在特效上要多花几个五毛钱,制作上也得向《火星救援》的团队学习,扎扎实实从细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