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肖东发病逝 副校长写词悼念(图)

2019-06-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肖东发工作照 北大副校长吴志攀 写悼词一首 <更漏子·悼肖东发学长> 绪思长,书卷密, 尘雾漫遮天去. 惊落雁,传疾书, 西山细雨出. 雾渐薄,追忆处, 惆怅肖

肖东发工作照

北大副校长吴志攀 写悼词一首

《更漏子·悼肖东发学长》

绪思长,书卷密,

尘雾漫遮天去。

惊落雁,传疾书,

西山细雨出。

雾渐薄,追忆处,

惆怅肖家书屋。

光荫换,旧书孤,

见物忍不哭。2016.4.16

近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挂出讣告,该院教授、著名编辑出版学家、图书馆学家肖东发因心脏病突发,于4月15日上午在海南病逝,享年67岁。

治学 为传承开设编辑出版专业

朱文婕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专业08级本科生,后跟随肖东发老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因为学编辑出版专业的人越来越少,在她入学前,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已经两年没有开设编辑出版专业了,到了她这一级,肖老师非常忧心编辑出版的传承。

“肖老师当时还特意找我们开了个小会,跟我们交流意见。”朱文婕说,最后,她们一级有8个同学选择了编辑出版学作为本科专业,在肖老师的努力下,编辑出版专业才得以继续开设起来。受肖老师的影响,朱文婕目前也从事了编辑工作。

肖老师原本60岁就可以退休,但他还想给同学们讲课,所以向学校申请,一直到去年下半年才退休。肖老师始终坚持亲自撰写教案并逐年更新,从未间断。“我以前一直给肖老师做助教,老师每学期讲的内容都不一样,常讲常新。”朱文婕说,肖老师讲课的时候亲切而风趣,故事典故信手拈来。

从医院“偷跑”带病上课

2018年是北大建校120周年,三卷北大校史的工作已经提上肖东发的日程,但他因身患糖尿病,长期外注胰岛素。“很多时候他是强忍着上课,老师非常坚强、非常乐观。”肖老师的助教张洋说。

张洋告诉记者,肖老师很热爱课堂,很爱学生们,能出钱出钱,能出力就出力。“比如暑期实践时,车票什么的老师都是自己花钱买的,学院能报就报,报不了就算了。学生买书,老师自己还要出一部分钱。”张洋说。

在北大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2014级的一些学生印象中,肖老师有不少次是从医院赶回来上课的。一次参访活动给2014级本科生鲁铭钰的印象尤其深刻。

鲁铭钰说,参访本来不需要肖老师一定参与的,但他在护士刚刚扎完针,还没来得及回来查房的时候,抓住空子偷偷跑出来。“他特别兴奋地跟我们讲怎样溜出来,笑得特别开心,像个小孩儿。” 鲁铭钰说。

2014年春季,肖东发最后一次承担本科生通选课《中国图书出版史》的教学工作。课程中安排了一次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参访,他从医院赶来,亲自讲解。

为人 和蔼开朗 课堂上唱起儿歌

据朱文婕回忆,肖老师一生淡泊名利、谦虚谨慎,对学生也特别和蔼。“我们平时都是叫他肖爷爷,他除了在学术上给予我们知识,在生活上也帮助很多。”

“肖老师平常最爱唱歌,为人非常开朗。”朱文婕回忆,有一次肖老师给同学们上《北京风物与传统文化》课时,为了给同学们说明五音是什么,他就在教室里唱了起来。

据学生佟金恒回忆,肖老师在《北京风物与传统文化》课上唱过《春天在哪里》,既生动又可爱。“就是你能想象到的,传统的北京大学的大师的样子。”佟金恒说,也是在这门课上,肖老师给一届届的学生讲了《易经》中的一句卦辞:“劳谦君子,有终吉。”

肖老师退休后的第一个生日,同学们商量着要和肖老师一起度过,因工作原因,朱文婕错过了肖老师最后一个生日,本来打算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肖老师的钢笔,再也没有机会送出。“我们每人录了一段祝福视频,做成了剪辑送给老师,现在肖老师走了,钢笔再也送不出去了。”朱文婕说。

人物 致力发展我国出版事业

肖东发,生于1949年11月28日,祖籍天津。197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留校任教。他是中国书史、中国藏书史、中国出版史和年鉴学研究等方面公认的专家,先后出版了50多本学术专著、发表了近300篇学术论文。

他曾致力于发展我国出版事业,积极培养人才、完善学科建设,同时对于北京和北大有着深入的研究,主编了《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并身体力行地致力于北大文化的传承与建设。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肖东发就开展了“口述历史”的活动,保存了燕南园许多大师的重要资料,这些也是许多学子体会北大精神的重要途径。进入21世纪,他开始负责北大的“新生第一课”,给几千名新生讲大学精神与北大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