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卫星去向 媒体揭秘退役卫星去向:燃为灰烬或葬“坟场”

2018-04-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根据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世界各国累计发射了超过6000枚卫星.卫星结束使命前会收到让其降低高度的命令,最终坠向地球.因故障失控而自然坠落的卫星也不占少数.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每年约有200枚火箭和卫星坠落,最近每年也有50枚左右.新闻缘起退役卫星"回家"带来虚惊一场日前,欧洲航天局发表声明,退役的欧洲"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器"已重返地球大气层,并在坠落过程中解体,目前该机构还没有收到任何由这次卫星坠落引起的损失报告.来自欧洲航天局消息显示,这颗卫星于

根据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世界各国累计发射了超过6000枚卫星。卫星结束使命前会收到让其降低高度的命令,最终坠向地球。因故障失控而自然坠落的卫星也不占少数。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每年约有200枚火箭和卫星坠落,最近每年也有50枚左右。

新闻缘起

退役卫星“回家”带来虚惊一场

日前,欧洲航天局发表声明,退役的欧洲“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器”已重返地球大气层,并在坠落过程中解体,目前该机构还没有收到任何由这次卫星坠落引起的损失报告。

来自欧洲航天局消息显示,这颗卫星于2009年3月17日从俄罗斯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升空,它能够精确绘制出地球引力变化的地图。因未装配自控返回或自毁系统,今年10月中旬,这颗卫星耗尽其氙气燃料后就走上终结使命的路程,从离地面224公里高的轨道开始坠落。其卫星碎片是否会造成地面损失及人员伤亡曾一度引起关注。

据报道,1100公斤重的卫星有25%的部分在大气层高层解体。欧洲空间局说,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的剩余部分没有造成伤害,坠入南大西洋。在卫星返回地球时,没有出现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告。

据欧航局此前预测,人类被卫星残骸击中的几率比中乐透大奖还要低25万倍。

“掉”下来的卫星

大部分燃为灰烬,零星部件落至地面

根据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世界各国累计发射了超过6000枚卫星。一枚卫星如果在“寿终正寝”后仍沿轨道飞行,就存在和新卫星相撞的危险。因此,国际条约规定,轨道高度在2000千米以下的卫星须在结束使命25年内落地销毁。卫星结束使命前会收到让其降低高度的命令,最终坠向地球。当然,因故障失控而自然坠落的卫星也不占少数。

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每年约有200枚火箭和卫星坠落,最近每年也有50枚左右。科学家近年在设计卫星时,一直在想办法让卫星在扎进大气层时尽量燃为灰烬,比如不用钛等不易熔化的金属等。坠落的卫星在扎进高度130千米附近的高密度大气层后,由于空气阻力增加,高度骤降,就会在摩擦作用下开始自燃。

其中大部分在大气层燃为灰烬,每年只有数枚卫星的零部件落到地面。各国还在研制使报废卫星安全落地的技术。技术成熟后,卫星坠落的危险性将进一步降低。

或可葬身南太平洋“航天器坟场”

《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国际上对失效卫星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两种:对于可控卫星,通常将其转移到安全轨道,或通过人为引导使其坠入南太平洋一个面积很大的深海无人区,这里被称为“航天器坟场”。此外,对于因控制系统故障或燃料不足而失控的近地卫星,可利用导弹将其击碎,使碎片进入大气层后被高温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