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子宫后位有什么危害 有效预防从采取准确睡姿做起

2019-03-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很多女性朋友喜欢采取仰卧的睡姿,那么这种睡姿好不好呢?子宫能处于前倾前屈位,有赖于子宫的韧带,而后位子宫会产生腰酸.下腹坠胀等不适,月经前,子宫体的软组织充血.水肿消退,症状得以缓解,子宫后位的危害还远不止这些. 1.不孕 后位子宫可牵引宫颈上翘,使精子无法顺利入宫颈农牧民,受孕当然难以实现,为达到受孕的目的,可取男上女下的姿势性交,射精后,垫高女臀部,仰

很多女性朋友喜欢采取仰卧的睡姿,那么这种睡姿好不好呢?子宫能处于前倾前屈位,有赖于子宫的韧带,而后位子宫会产生腰酸、下腹坠胀等不适,月经前,子宫体的软组织充血、水肿消退,症状得以缓解,子宫后位的危害还远不止这些。

1、不孕

后位子宫可牵引宫颈上翘,使精子无法顺利入宫颈农牧民,受孕当然难以实现,为达到受孕的目的,可取男上女下的姿势性交,射精后,垫高女臀部,仰卧半小时。

2、痛经

后位子宫犹如一把茶壶,位于宫腔内的月经血难以排出,因此后位子宫的女性常会因子宫肌的痉挛性收缩而产生痛经,后位子宫的女性可于月经来潮时,取俯卧位,使宫腔处于宫颈管上方,经血就可由高处的宫腔顺利流向低处的宫颈管,经血能顺利排出体外,也就避免了痛经的发生。

3、月经过多

子宫向后倾倒,常可引起卵巢输卵管向后下方下垂,使卵巢输卵管位置变异,引起盆腔静脉扭曲,血流不畅,产生盆腔静脉淤血症,导致月经过多,并可出现腹部坠胀、腰酸背痛,有的还可发生性交痛。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如前所述,后位子宫者常需要加强子宫收缩,才能迫使经血经宫颈管排出体外,宫缩加强,引起宫腔压力增加,在高压作用下,部分月经血有可能经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后位,貌似小事,可它的危害却不小,研究发现,大多数后位子宫与仰卧位睡姿有关,长期仰卧位睡姿,尤其是产后月子中采取仰卧位睡姿,使产后重达1kg以上的子宫,在重力作用下往后倒,而产后支持子宫位置的韧带多软弱无力,尚未恢复正常的张力,难以将子宫牵拉至前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宫就取后位的姿态复旧,导致后位子宫,后位子宫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方法也十分简单,即采取侧卧位睡姿休息,产妇除采取侧卧位休息外,还可进行产后体操,促使盆底组织及子宫韧带尽早恢复正常张力,使子宫维持正常的位置,以免产生上述后位子宫并发症。

治疗

对有症状的子宫后位患者,治疗关键是将子宫复位。常用的子宫复位方法有双合诊复位法、三合诊复位法、宫颈钳牵引复位法、胸膝卧式位复位法、手术复位法等。手法复位后要求患者每日在排空大小便后做1~2次胸膝卧位锻炼,每次10~15分钟,这对巩固子宫复位的效果至关重要。胸膝卧位锻炼还可预防产后子宫后变位的发生,但必须在产后半个月之后进行。若手法复位不成功,可采用手术复位。手术方法主要是缩短圆韧带,将子宫变为前倾前屈位。

预防

大多数子宫后位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要让产妇在产后得到充分休息,使盆腔组织及时复原。在休息期间要特别注意卧位姿势,要避免长期仰卧位。侧卧、仰卧和俯卧多种姿势应轮换交替。从产后第三天起,可以在床上做一些腹部、四肢和盆底肌运动的保健操,有利于产后的康复。在流产后或因其他原因引起盆腔感染,并形成粘连时会促使子宫后位的形成,故应及早积极治疗。严格执行产后检查,对产后子宫恢复不佳的,应及时纠正。

1.睡眠时最好采取侧卧位,不要采取仰卧位,以免日久天长,由于重力学关系子宫倒向后方;需要注意的是,子宫位置常与睡眠姿势有关,流产后及长期仰卧睡眠的妇女,容易造成子宫后位,所以建议坚持俯卧位睡眠或胸膝侧卧位。

2.养成按时排除大小便的习惯,不使膀胱过度充盈,不因习惯性便秘而增加腹压。

3.平时注意体育锻炼,增强骨盆腔内韧带和盆底肌肉的张力,尽量使它不松弛。

4.避免患慢性支气管炎,经常咳嗽向下用力。

受孕方法

1.纠正子宫后倾

每天坚持,尤其是月经期间可侧卧、仰卧、跪起2~3次,每次半小时,让子宫有一次前倾前屈的机会。

2.改变姿态

同房时采取男后位女方跪趴式的姿态进行,也有利于射入阴道的精液在穹隆处储留。

3.完事后女方暂不解小便

射精后女方在半小时内不解小便,以免精液外流,让宫颈口与精液充分接触,从而增加精子进入子宫腔的概率。

4.同房时抬高臀部

具体女方可臀下垫一适当厚度的软垫或小枕头,使臀部垫高,让射入的精液向阴道后穹隆处集中,并连续抬高臀部卧床20~30分钟。这样让精子更轻易进入宫腔,增加受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