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去燥润肺两不误

2019-01-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读:秋季,天气转凉,万物成熟之后开始凋谢.善于养生的人应该懂得顺天地之气,应秋燥之气,同时,善护春夏两季所生养的阳气,为冬藏做准备. 肺主呼吸,吸收大自然的清气,并运行周身.秋天由于天气变化.气温不定,会引起"秋燥",如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皮肤干燥. "秋燥"还表现为大便干结,甚至便秘. 应自然变化,秋季应

导读:秋季,天气转凉,万物成熟之后开始凋谢。善于养生的人应该懂得顺天地之气,应秋燥之气,同时,善护春夏两季所生养的阳气,为冬藏做准备。

肺主呼吸,吸收大自然的清气,并运行周身。秋天由于天气变化、气温不定,会引起“秋燥”,如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皮肤干燥。

“秋燥”还表现为大便干结,甚至便秘。

应自然变化,秋季应通过食补滋阴去燥,可选择一些养肺的白色食物。比如,可用白凤豆(刀豆)和白芝麻自制豆浆,用银耳和百合做粥或糖水。其他蔬果还可选择莲藕、莲子、红枣、花生、山药、芋头、柿子(有收敛作用,便稀时可吃鲜柿子或干柿饼)、山楂、柑桔、甘蔗等。不过,俗话说,“秋瓜坏肚”,应少吃性寒凉的水果,尤其“秋分”过后。另外,诸如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应该少量食用。少吃,对肺入肺气,过量,则伤肺气,尤其麻辣火锅,本是四川盆地解湿的吃法,因辣能燥湿。北方秋天,燥气盛,食之,燥上加燥;食物过苦,也会抑郁肺气,所以,秋天不宜喝太浓的苦咖啡。另外,微酸补肺气,秋天炒菜可适当放点醋。

说到补,秋天适宜“平补”,大鱼大肉不可取。基于现代人多脾胃虚寒,建议秋季多食用山药和芋头熬的米粥,粥里还可随机放入核桃、红枣、莲子、桂圆、枸杞子等,可谓平补的佳品。

但“秋冻”一定要适天时。古代医圣讲,病在一穿一脱之间。意思是,就在寒热交替的一瞬间,疾病容易侵入身体。所以,懂得养生的人一定掌握加衣减衣的技巧,比如,初秋,天气转凉,勿急急穿上厚衣厚裤,适当“秋冻”以增强御寒能力,但同时要注意背部保暖,尤其当人静止不动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遭风邪。当感觉有些热,身上微微出汗的时候,切忌脱衣,因为,这时候,热已经出来了,脱去外衣,图凉快,寒邪趁机而入。

在空调环境下办公的人,穿着宁可稍稍热一点,也不要觉得有点凉,最好常备一件披肩或马甲,以便后背保暖。

中国古代有“春天定罪,秋天问斩”的制度,就是因为春天生机勃勃,而秋天则有肃杀之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形成一年12个月,24个节气。地球在公转的同时,每日自转一周,则形成一天24个小时,也就是中医所讲的12个时辰。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下午3点至晚上9点,为一天之秋(冬、春、夏,则顺时针以此类推),尤其又在一年的秋季,吃过晚饭,尽量在家里休息,有应酬的人也应该早些回家,以避风邪。“风为百病之始”,有散步习惯的人,在秋季,应尽量减少晚饭后去户外散步。

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也是生物,离开阳光,生命便无从谈起。现代人的很多病都跟接受太阳的能量过少,阳气不足有关。多晒太阳,尤其是后背,因为“督脉”行于背正中,总督一身阳经,故也称为“阳脉之海”。后背有凉意时,说明寒气已经进入了督脉。背为纯阳之地,不容一丝寒邪之气,寒气一旦侵入,人就要病了。相反,有意识地经常晒太阳,当后背晒得暖融融的时候,全身的筋骨都活络了,有劲了,精神也很愉悦。

“汗为心之液,在内为血,以外为汗”。秋季,身体流汗过多,耗伤体内。做运动,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同理,为避免阳气外耗,后背按摩,泡桑拿浴,夫妻房事等,也应相应减少。

这是讲究养生的人一年四季都应遵循的进食原则。讲食物的味道过于浓厚,易伤脾,导致泻下,或者长火疖子,感觉脑袋晕晕沉沉;反之,味道清淡,则利于血管通畅,人感觉透气,头脑亮堂。

很多现代病都是吃出来的,所谓“病从口入”。脾为后天之本,总管食物在人体内的运化。脾脏一怕过饱,二怕湿寒。而现代人的许多饮食习惯恰恰是在伤脾,比如,嗜好过于鲜美、过于味厚的食物,不到饱胀不罢休。再比如,贪吃水果等寒凉生物,以及冰镇过的冷物。在秋季应该多食用口感清淡的食物,在菜品的选择上,多挑选应季的蔬菜水果,在烹饪办法上,应该主要选择蒸、炖、煮等温和方法。在秋季多食用煲汤、菜粥对温胃很有好处。避免在秋季食用过冷、过油的食物,以免伤及脾胃。

脾胃健康,适当吃水果,补益身体。但现代人多脾虚胃寒,表现为唇色淡,舌胖大,舌苔白腻,大便溏泻。这时,再吃水果,如雪上加霜,因为,除了红枣、栗子、荔枝、龙眼、芒果、葡萄、甜橙等少数,绝大部分水果都属性寒凉,易伤脾。反之,如果唇红,舌红,少苔,大便干燥时,则应多吃水果。另外,入秋后,大量水果成熟,恰好“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天气转凉,人体内积蓄了整个春天和夏天的阳气,也应适当外泄,否则会火气聚积。但是,过了“秋分”,再吃大量的水果,尤其是性寒凉的水果,就容易腹泻。总之,吃水果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

茶是一年四季都适宜的饮料,秋天,气候转凉转冷,适合饮暖性的红茶,或是花茶。但是,当胃感到热的时候,就应该喝绿茶;气虚体弱的人可饮红茶和乌龙茶,不宜饮绿茶,凉茶。

吃油腻食物过多,腹部胀满,胃中恶心,不消化时,可饮浓花茶,去浊。普洱茶,属于“粗茶”,安神,人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