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木干尸绝对是次炒做(图)

2017-06-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干尸部分发现者第一现场合影干尸第一发现者刘学仁在现场,记者王士俊摄日前,全国各大媒体.网站发布了有关部门已经将"疑似彭加木"的尸骨运到敦煌市博物馆的消息,并将组织专家团做鉴定,这样的消息另我们既惊喜又震惊.昨日,考察队一行.会同夏训城一同查找到了尸骨的第一现场,并采访到了尸骨的第一发现人刘学仁.相关专家一致认为,该尸骨疑似彭加木的可能性极小.此次"寻找彭加木"探险活动由唐守业.中科院新疆分院共同发起,全国10余家媒体以及各地志愿者近40人参加.中科院新疆分院党组书记

干尸部分发现者第一现场合影干尸第一发现者刘学仁在现场,记者王士俊摄日前,全国各大媒体、网站发布了有关部门已经将“疑似彭加木”的尸骨运到敦煌市博物馆的消息,并将组织专家团做鉴定,这样的消息另我们既惊喜又震惊。

昨日,考察队一行、会同夏训城一同查找到了尸骨的第一现场,并采访到了尸骨的第一发现人刘学仁。相关专家一致认为,该尸骨疑似彭加木的可能性极小。此次“寻找彭加木”探险活动由唐守业、中科院新疆分院共同发起,全国10余家媒体以及各地志愿者近40人参加。

中科院新疆分院党组书记傅春利、彭加木生前战友陈百录、号称“沙漠之虎”的罗布泊第一向导吴仕广组成专家团,并全程参与寻找活动。此次探险活动做了8个多月的准备工作,并取得了有效成绩。

探险队自12日正式进发罗布泊,寻找工作为期10天。据多次发起并进入罗布泊的唐守业说,此次探险队是一支严谨的队伍,凭借的是科学、实事求是的方法。任何主观意断、人为炒作的行为都是探险队所排斥的。

本报记者亲赴干尸第一现场,听首位发现者讲述发现过程;根据现场判断,有关人士指出,干尸绝对不可能是彭加木随着记者所在的中国科考探险队进驻罗布泊地区,外界也开始对罗布泊地区内库姆塔格沙漠中所发现的干尸产生了极大的关注。

有关方面更是将干尸运回敦煌,准备对其进行鉴定,更有不少人怀疑该干尸就是已经失踪26年的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然而,昨日记者通过现场采访却了解到,搬运干尸的地点,并不是其干尸所在的第一地点,其发现时间也并非外界所传的2005年末,而是2005年4月份。

-7个小时60公里路赶到第一现场昨日一早,记者就驱车向库姆塔格沙漠进9发,因为沙漠中没有道路,尽管记者乘坐的车辆是性能比较完好的越野车,但是也还是时不时地陷进沙漠中去,一个沟南侧,因为这里,是所发现干尸的第一现场。

和记者一同前往目的地的有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著名沙漠专家夏训诚,而队伍中的一个人则格外引人注意,因为他就是神秘干尸的第一发现者,敦煌市七里镇南台堡村的村民刘学仁。

-第一现场处找到神秘木杖在库姆塔格沙漠的梭梭沟南侧的一片沙丘处,刘学仁停下了脚步,他告诉记者,去年的时候,他就是在这里发现这具干尸的,也就是有关方面(敦煌市)两日前从库姆塔格沙漠中找出的那具干尸。“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他们所搬运干尸的地点,并不是第一发现地,而是经过我们搬运后的第二发现地,这里才是第一发现地。

”刘学仁说。据刘学仁介绍,2005年4月份,时任敦煌市七里镇南台堡村村委书记的他,由于准备在魔鬼城雅丹及库姆塔格沙漠中寻找旅游可开发项目,于是与敦煌市七里镇的有关领导一起,沿着阿尔金山附近进行实地考察,当时是一行8人,乘坐3辆汽车。

“2005年4月16日,当我们行走到经度92度21分16秒、纬度40度06分19秒的沙漠地带时,突然发现在此处的沙丘上,趴着一具干尸。

”刘学仁说,“当时,干尸的左手呈举着的形状,右手则放在胸前,其腹部还有一些腐烂的地方。我们经过仔细查看,发现干尸是男性,于是我们就将其抬到了车上。”刘学仁告诉记者,在前行了约30公里后,由于汽车被陷,为了减轻重量,他们不得不做出了放弃运出干尸的决定。

“当时抛弃干尸的地方经度为40度15分6点9秒、纬度为92度34分35点2秒,随后,我们就将此事反映给了兰州沙漠研究所。而前几日,敦煌市有关部门组织搬运干尸的地点,就是我们当初所抛弃干尸的地方。”此外,刘学仁还介绍,在发现干尸的同时,他们还在干尸附近发现了一根用红柳木制作的棍子,估计是干尸生前所使用的拐杖。

而干尸身上并没有衣服,其头发为不到一寸的短发、成棕黄色;干尸全长约165厘米。昨日下午,在刘学仁所带领的第一发现地处,记者看到,周围都是普通的沙漠,但是那根红柳木制作的棍子却依然在原处。

随后,探险队依靠先进的金属探测仪器等物, 却并没有发现周围还有任何金属物品。“这里才是第一发现地,而抛弃干尸的地方,则不能有任何的参考价值。

”夏训诚说。-吴仕广:干尸应该是一次炒作“我还是那句话,这具干尸绝对不可能是彭加木。”在查看了现场的地形后,曾67次穿越罗布泊、人称罗布泊第一导的吴仕广说。据吴仕广分析,干尸的第一发现地,踞彭加木失踪的地方有着60多公里的路程,按照这个路程,即使是带足了粮食和水,也不可能行走这么远的距离,何况此地踞彭加木失踪地还隔着10多个沙漠山梁,每一个山梁间都有着数公里的沙山,极难翻越。

“彭加木生前虽为短发,但怎样也不可能是不到一寸长,而且此干尸的发现地与彭加木所留纸条的方向也不对,纸条上彭说是向东找水井,而此地为东南方向,且踞彭加木最后失踪地有着极远的路程,况且,作为一个科学家,怎么也不可能到沙漠中去寻找水源的。

”彭加木失踪时任科考队副队长的夏训诚说,“近两天,外界一直宣传是2005年末发现干尸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实际上是,2005年末,兰州沙漠研究所的有关专家确实到过干尸的第二地点(抛弃地)进行科考,并现场采取了一些样本回去进行鉴定,但一直没有结果。

彭加木生前身高为172厘米,而这具干尸仅为165厘米,就算是风化后缩短,恐怕也不可能变成这么小‘;其第一现场并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彭失踪前随身是携带着照相机等物品的。

我个人的观点是,该干尸为彭加木的可能性很小。”此外,夏老还遗憾地告诉记者,他此次前来敦煌的目的,除了要对罗布泊内羽毛状沙漠进行研究外,还要对沙漠中的干尸进行考察,结果被敦煌方面抢先将干尸运走,影响到了他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调查。

“我认为,此次外界一直宣传的干尸事件,应该是一次炒作,该干尸肯定不是朋加木,我们中国探险队此次寻找彭加木的主题是不会变的。”昨日傍晚,在经过现场研究后,此次探险队的总指挥吴仕广这样通知大家,据吴仕广分析,由于干尸第一发现地周边有部门游牧民及淘金者存在,该干尸很可能是这些人的尸体。

作日晚10时左右,彭加木生前单位的领导、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党组书记、本次探险队总顾问傅春利告诉记者,他已经到敦煌见到了这具干尸,具他分析,此干尸根本不是彭加木。明日(16日)傅春利也将回到探险队,与本探险队一起西行。

记者手记这次我们40多人要在罗布泊10多天,两辆大货车带了食物与2吨多水。我们本月12日进入沙漠后,向导吴仕广就宣布纪律:“这些水只能保证我们喝的,从现在起大家不能洗脸、洗碗,这不是铁的纪律,而是钢的纪律。

”从这一天起,我们吃完饭后,只能用沙子擦擦碗与筷子。吴仕广安慰我们说:“用沙子洗碗是最干净的。”沙漠中的湿度是零,我们进入沙漠后,每个人的嘴唇都干燥得裂开了,擦上防裂唇膏也没用。白天穿上冬衣还不感觉冷,到了晚上大家常常被冻醒。

大连晚报的摄影记者王士俊,第一天进入沙漠晚上冻得睡不着觉,在帐篷里坐着到天亮。他早上走出帐篷一看,维坊的志愿者周伟川夜晚冻得钻进越野车避寒。不能洗澡,不能洗脸,我们满身的灰尘,个个是十足的“土人”。

乐清志愿者王成富用手擦擦面部,就当洗过脸了。他说:“我现在两个最大的愿望是,第一揭开彭加木失踪之谜,第二就是用水洗个澡。”我对他说:咱们出了罗布泊,现在到哪里洗澡,哪里的下水道准要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