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举报陈晓波 陈敏:足坛举报人的心理

2018-01-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敏:足坛举报人的心理2010-03-24 10:48 东方体育日报5陈 敏 匿名"举报信I"已经起效了,南勇果然进了监牢;如今"举报信II"又来了,这次检举的官员级别跟高,揭露的事实更多,那么这次的结果会一样么? 我好奇的并不是这个举报人的身份,而是他在发出这些信件时候的内心活动.我是喜欢看大侦探福尔摩斯的,所以也被人称呼为小侦探福尔马林. 按照心理学的分析,他发举报信,自然是为了一个反馈,正如我借<东体>宝地写文章,也是等着看一些人的反应.没想到另一

陈敏:足坛举报人的心理2010-03-24 10:48 东方体育日报5

陈 敏 匿名“举报信I”已经起效了,南勇果然进了监牢;如今“举报信II”又来了,这次检举的官员级别跟高,揭露的事实更多,那么这次的结果会一样么? 我好奇的并不是这个举报人的身份,而是他在发出这些信件时候的内心活动。

我是喜欢看大侦探福尔摩斯的,所以也被人称呼为小侦探福尔马林。 按照心理学的分析,他发举报信,自然是为了一个反馈,正如我借《东体》宝地写文章,也是等着看一些人的反应。没想到另一些人跳了起来,就如跳到车顶上,我感觉到了,心里也有了点数。

我想,举报人需要的也是这个。 借助网络的传递便利性,估计全国所有的足球记者都看过“举报信II”了,大家都在等着足协的表态。韦迪说,“这个举报信毫无根据。”既然如此,那么该“举报信II”就涉嫌“诬陷诽谤”,但是为什么没有有关人士报警的消息呢? 这恐怕就是这个匿名举报人的逻辑:如果你不发出声音,那么就是默认,任凭你在随后的日子里还在那个岗位上继续高谈阔论,但是你在所有体育记者眼中已经是一个肮脏的人,未来将毫无威信;如果你正如其所料出来说“NO”,那么按照这封举报信中“栽赃”的内容,按照常人理解怎么都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如果你的反应不激烈,那么也印征了“有问题”;如果你的反应像正常人一样“报警”,那么或许正是写信人所希望的,你自己把警察找上门了…… 这缜密到可怕的逻辑啊!

恐怕是很多高级记者都自愧不如的。一但这封信发出,就是一个全方位的圈套,令你全身不自在。

这,是整人的最高级手段了。 现在的状况是,连我这样得到第二手信息的都已经好几天了,相信此时:媒体都已经传阅了,韦迪也已经读过了,足协的很多中层干部也已经读到了,甚至是体育总局中的很多人恐怕也已经读到了。

那么,当事人自己会不知道么?他为什么还没有做出反应呢?这属于默认么?从南勇的案件来看,沉默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当初南勇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关系来阻挠“举报信I”的刊发,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堵住;如今的“举报信II”也已经隐隐约约从各种媒体中透露出消息,甚至很多不明真相的读者都能猜测到这位高官的身份…… 可是当事人依旧没有召开发布会“宣布清白”,只是通过韦迪那乱七八糟的草案来转移视线。

而我怀疑的是,韦迪大人在说“毫无根据”的时候真的心口如一么?何况,他说说了不算,我只相信警察叔叔。

我其实是等着“被举报人”跳起来、最好跳到车顶上,但是这个场面为何迟迟没有出现呢?这个问题背后的答案,我想知道,我想大家也很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