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国有此人而不知 齐白石:国有此人而不知 深以为耻!

2018-10-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萧龙士(1889-1990),安徽萧县人,原名品一,字翰云,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中国现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萧龙士出生在被誉为"国画之乡"的萧县,这是一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沃土.他自幼便受到诗文.书画的熏陶,除在小学时期接受过美术的启蒙教育外,还在萧县甲种师范传习所.江苏省立第七师范讲习科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齐白石国有此人而不知 齐白石:国有此人而不知 深以为耻!弱冠之年,其书画艺术在家乡已小有名气.他是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在担任教职后,教学之余还经常到相距不远的徐州拜

萧龙士(1889—1990),安徽萧县人,原名品一,字翰云,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中国现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萧龙士出生在被誉为“国画之乡”的萧县,这是一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沃土。他自幼便受到诗文、书画的熏陶,除在小学时期接受过美术的启蒙教育外,还在萧县甲种师范传习所、江苏省立第七师范讲习科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

齐白石国有此人而不知 齐白石:国有此人而不知 深以为耻!

弱冠之年,其书画艺术在家乡已小有名气。他是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在担任教职后,教学之余还经常到相距不远的徐州拜师、访友,切磋技艺。在这里,他不仅接触到了当地艺坛的硕儒耆宿,更重要的是结识了影响其一生的李可染。

齐白石国有此人而不知 齐白石:国有此人而不知 深以为耻!

萧龙士书法

李可染小萧龙士18岁,但在当时书画界却已崭露头角。后来,李可染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萧龙士不顾已35岁的年龄,毅然辞去待遇丰厚的教职,入上海美专二年级进行插班学习,受业于潘天寿、李健、汪声远、诸闻韵等先生。当时,康有为、蔡元培、梁启超、吴昌硕、王一亭等名流也经常到校讲学。这进一步为萧龙士开启了艺术之门。

齐白石国有此人而不知 齐白石:国有此人而不知 深以为耻!

入上海美专学习成为萧龙士艺术道路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学校很多老师都比萧龙士年轻,但他尊师重道、谦虚好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老师们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绝技”传授给他,让其获益匪浅,艺事大进。学业结束后,萧龙士回到地方,积极投入家乡的美术教育,且广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成为名重一方的画家。

1947年,萧龙士在南京举办个展。有“画坛三杰”之誉的傅抱石、陈之佛、张书旂联名评介道:“先生精研‘六法’,平素潜心苦志,悉心研摩,故下笔落墨饶有奇趣……兰石洒脱有致,尤以墨荷数帧神姿飒爽、笔力伟健。盖正不入平板,奇不入险恶,于狂怪中求理,与卤莽中求笔者矣。”

1949年,萧龙士已年过六十。但为了追求更大的进步,他三赴北京,希望能拜齐白石为师。白石老人因年事已高本不再招收弟子,但终为萧龙士的真诚所打动。在徐悲鸿、李可染、李苦禅、许麟庐等人的见证下,齐白石将萧龙士收入门下,成为其入门时年龄最大的弟子。

“南吴北齐”代表了20世纪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水平,萧龙士有幸厕身其间,转益多师,得到了吴昌硕、齐白石两位艺术大师耳提面命的教诲。萧龙士与李可染、李苦禅、许麟庐同为齐门弟子,对艺事可以相互切磋,再加上他孜孜不倦地追求,故而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综合吴昌硕的雄浑、苍劲、老辣和齐白石的清新、活泼、洒脱,形成了自己质朴、厚重、博大、酣畅的艺术格调。

萧龙士涉猎的题材非常广泛,擅画竹、梅、菊、松、兰草、荷花、牡丹等。这其中,成就最高的应属荷花与兰草。

半世画竹一世兰。在九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萧龙士继承了前贤的优良传统:他取石涛的恣肆而去其狂怪、取郑燮的飘逸而去其刻板、取李方膺的劲健而去其粗野,既有吴昌硕的高古浑厚,又得齐白石的简率天真。他师法自然、笔墨简练,下笔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堪与前贤比肩。

海上画兰高手朱屺瞻曾写信给萧龙士,代为友人求绘墨兰;时有向朱屺瞻求绘兰草者,其必推介萧龙士。李苦禅称萧龙士为“全国一枝兰”,当为中肯之评价。

齐白石看到萧龙士所画的荷花,大为惊奇,盛赞:“龙士画荷,吾不如也。国有此人而不知,深以为耻。”齐白石看重的是萧龙士画面上所流露出来的大手笔、大气魄。画荷,工笔写实,三矾九染,几近制作,易得其形,难现其神;泼墨写意,纵横挥洒,稍有不慎,形神俱失。

萧龙士画荷,既有写实的造型又有写意的笔墨,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又有下里巴人的通俗,故而深受世人喜爱。齐白石云:“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复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萧龙士的画荷艺术就达到了这一境界。在他的影响下,众多从学者朝着这一方向前行。

与白石老人一样,萧龙士虽然没有形成自己专门的艺术理论体系,但是通过其画作上的题跋、诗词以及师友间谈话的只言片语,也可对学画者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比如,他在谈到写意画的用墨时提出“十不”——重而不浊、淡而不薄、简而不略、草而不率、轻而不浮、艳而不俗、媚而不妖、黑而不恶、粗而不霸、细而不弱。又说:“无论字和画,都要厚重,只有厚重的功力才有厚重的笔墨,字画没有分量就没有看头。”短短数语,足以传世。

一位画家,若在百年之后留下几句让后人铭记的“画语”,则可不朽也。齐白石没有鸿篇巨制的画论,但仅凭一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曾让多少理论家为之汗颜。

萧龙士青年、中年时期活动在徐州、淮北、萧县等地,上世纪50年代中期被聘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后移居合肥。几十年来,受益于萧龙士的学生不可胜数。在他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画家走上了大写意绘画之路,使得安徽在大写意花鸟画的传承和发展上一峰独起。

他在继承明清花鸟画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突出和强化写意精神,注重人品与艺品的结合、传统与生活的结合、笔墨意趣与文化内涵的结合、个性风格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在教学上,他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独创性,从而培养出了一个整体豪放、质朴而又各自独立的艺术群体——江淮画派。

受“江淮画派”影响的人才比比皆是。旅法画家朱德群,小学时受业于萧龙士。其在抽象绘画中融入中国书画的元素,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文化部专业书画家卓然,花鸟画师承萧龙士,以画风凝重浑厚、博大沉雄著称。安徽省美协原副主席张建中,与萧龙士亦师亦友,其山水画和大写意花鸟画名重艺坛,为联合国国际艺术教育协会的第一位中国会员。

曾任天津市美协名誉主席的吴燃,中学时受教于萧龙士,画风质朴、抒情、浑厚,作品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蕴含着无限的诗意。

萧龙士的外甥郑正,自幼随舅父学画,荷花、兰草得其真传,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民画院,艺术成就令人瞩目。他们不仅传承着萧龙士先生的遗风,而且在题材、笔墨、技法上都有所突破,体现了萧龙士艺术所蕴含的魅力和生命力。萧龙士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创之功,世人有目共睹;被誉为 “江淮画派的创始人”,当之无愧。今天,我们重新评价萧龙士的历史功绩,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让我们看看名家对他的评价——

刘海粟:比其人其画,为花中兰蕙,有古君子之风,令人肃然起敬。

潘天寿:论年龄龙士为我兄长,论意志,我不如龙士,惭愧!江北第一画家。

林风眠:萧龙士之画,为“艺界之光”。

齐白石:龙士画荷,吾不如也。

冯其庸:萧龙士先生的画,其用笔之苍润。构图之超奇,即使置之于“八怪“之中,亦不多让。吾曰:萧老,画师也,人师也。

刘海粟:龙士之画,铁线纷披、遒举更胜昔年,墨韵四溢,张吾素壁,觉其须髯飞动,香风四荡于几案间。

吴昌硕:人为多愁少年老,花本无愁老少年,翰云学弟画甚工,将有大成定无疑。

赖少其:萧龙士先生善画幽兰,其兰翩翩有君子之风,千姿百态,妩媚多娇,使人肃然起敬,我们敬重萧龙士先生,不仅因为他年高艺精,还因为他品德高尚,为人谦虚自约,处事豁达大度,待人和蔼可亲,人们常说,画品则如人品,诚然!

许麟庐:雄浑潇洒,有花香欲活之态。

黎光祖:萧龙士先生乃声名远播、德艺寿三高之大师也,先生之德如日月经天,为人所共仰。

李苦禅:龙士哥画兰,老辣纷披,可称全国第一,当代无人可比!

陈之佛、傅抱石、张书旗联名评价:先生精研六法,平素潜心苦志,悉心研摩,故下笔落墨,辄饶奇趣。兰石洒脱有致,尤以墨荷数帧,神姿飒爽,笔力伟健,大有八大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