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因坊秀策vs吴清源 AlphaGo赢了 棋圣吴清源的转世之谜!
人机大战,人类冠军0:3负于AlphaGo,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一位“古人”,昭和棋圣吴清源先生。作为自本因坊秀策去世以后,近两百年来围棋界最强大的棋手,吴老的江湖地位是无人可以质疑的。他晚年提出“21世纪围棋”的理念,当时很多职业棋手内心应该是不屑的,仅仅是出于对前辈的尊重,大家嘴上不说而已。

但是,到了今天,我们居然发现,吴老的很多理念和招法,AlphaGo都在使用,可能很多棋手在重新审视吴老的理念时,会觉得脸上火辣辣。
- 昭和棋圣:吴清源 -
吴清源,1914年出生于福州,11岁成为段祺瑞门下的棋客,14岁东渡日本,开始职业棋手生涯。因为在十番棋擂台击败了当时所有超一流高手,被称为“昭和棋圣”,一生雄踞“天下第一”的无冕王位,他更以毕生之体悟,融汇古老的中华文化,提出21世纪的围棋——六合之棋。

2014年11月30日,吴清源先生在日本小田原城溘然长逝,享年百岁有余。吴老去世后近一年,2015年10月,AlphaGo横空出世,首战五比零大胜中国旅欧棋手樊麾二段。又过了半年,2016年3月9日,AlphaGo开始和韩国顶尖棋手李世石九段进行五番对局,最终以四比一获胜。再过一年多,2017年5月末,AlphaGo再次零封人类最强棋手柯九段。
看着这一组数据,我不禁感慨造化的弄人。吴老一生都在致力追求围棋的真谛,却和AlphaGo如此缘悭一面。如果吴老能多在世三年,能看到AlphaGo的棋,不知道会做如何评价?或许,只有在吴老离世之后,AlphaGo才会出世,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轮回转世?
始末:王者归来
5月27日,本年度围棋界最隆重的盛事,第二季人机大战在历时五天之后,于中国小城乌镇落下帷幕。本次比赛的主体部分是中国棋手柯洁九段,对阵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的三番棋,最后结果不出人们赛前的预估,AlphaGo以3:0的比分获胜,再次取得了对人类棋手的胜利,也完全确立了对人类棋手的上手地位。
AlphaGo也因为其强大的棋力和对围棋的独到理解,被称为“最接近围棋上帝的狗”,又称“一只独孤求败的狗”,简称“孤狗”。
按照围棋界现行的等级分制,中国棋手柯洁九段的等级分不仅是中国第一,在全世界职业棋手的排名中,也是第一,所以柯洁九段可以算是当今围棋界的世界第一人。而AlphaGo,则是在去年对阵韩国棋手李世石九段的基础上,更加进化和进阶的版本,俗称“狗狗的2.
0版”,也是当前围棋AI中的最强者,故此,这场人机大战,堪称当今人类围棋的最强者,挑战围棋AI的最强者,如此的巅峰对决,当然吸引了全世界围棋爱好者的目光,也吸引了所有关心人工智能的人们的目光。
由于去年AlphaGo以4:1的大比分战胜李世石,加之今年初,它化名Master在网上以60:0的成绩大肆碾压中日韩当今所有的一流高手,所以这次人机大战的胜负结果,几乎毫无悬念,最终柯洁连输三局,也是在所有人(包括他自己)的预料之中。相比于最后的比分,人们可能更加关心的是,柯洁九段能否下出人类围棋最强的一手?而AlphaGo,又已经强大到了何种地步?最接近围棋上帝的“神之一手”,又到底是怎么样的?
去年AlphaGo以4:1的大比分战胜李世石。
带着同样的心情,我也大致关心了一下比赛进程,看完以后,感慨万千。
心路:一路观战
首先,我必须承认,在去年人机大战时,我还是带着一种居高临下乃至敌对的眼光来看待人工智能的。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我是人类,另一方面则是我在内心深处觉得,围棋作为人类发明的智力游戏的最后堡垒,不应该被AI攻破。
而在当时的我看来,AI也远远没有强大到可以在围棋盘上和人类最强棋手分庭抗礼的程度。所以,我很清晰的记得自己当时的心态:一开始是对狗狗的轻松和不屑;李世石连输三盘之后,则是茫然中有些不服;李世石扳回一局后,又觉得人类还是有希望;最后大比分落败后,内心中更多的是不甘。
所以,在去年的两篇评论文章中,我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和笔调去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去看看。而今年,我的心情则完全不同,我对AlphaGo再也没有不屑和不服,转而产生恭敬之心(详细原因见下文),而对于柯洁,虽然这此几乎是完败,但也绝对值得尊重。故此,在下文中,我将以“大师”(即Master)来称呼AI,而以“柯九段”来称呼柯洁,用避开两位棋手名讳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恭敬和尊重之心。
看今年以来大师和人类的对局,包括年初的六十局和这次的五局,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这是王道围棋,这是围棋本来的样子。我之所以对大师产生恭敬,就是因为,它下出了王道围棋,它所带来的影响力,也许能够把人们从长期以来一直崇尚的“霸道围棋”甚至是“暴力围棋”的错误道路中引导出来,还原围棋真正的本色。进一步,能够在整个文化层面,引发人们的反思,开始明白“王道”的威力,乃至摒弃“霸道”和“暴力”。
大师的“王道”围棋
大师 / AlphaGo 高举着王道的大旗,所向披靡,迫使傲慢的人类进行反省,认识到“霸道”和“暴力”的粗鄙,这就是我称呼它为“大师”的原因。
比如,大师的棋大局观极强,极为重视整体,总是力图把棋盘上所有的棋子都关联起来,几乎通盘没有废子,而相比之下,人类棋手往往会拘泥于局部,失去对整体的把握。
又比如,大师的棋极为重视中腹,去年对李九段的第二局,一招五路肩冲技惊四座,人类高手一开始以为是大师的昏招,但慢慢发现居然是妙不可言的一手,我想这会让多少人类高手开始重新审视古人所传下的“高者在腹”的棋谚。
每当看到大师利用外势高屋建瓴、制霸中原之时,恐怕很多人类棋手就会去反省自己经常捞边角料的行为。
再如,大师的棋非常重视厚味,也非常善于运用自己厚实的棋形,去后发制人。很多人类棋手和大师下棋时,一开始实地抢了很多,但也让大师的全盘变得极厚。此时,人类棋手的噩梦就开始了,大师全盘的厚味,会慢慢让人类棋手前面累积起来的实地优势逐渐消失,乃至最终失败。
还有,大师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当它确定必胜之时,就会大幅度地退让,以最安全的方式去运行棋局,顺利导向终点,这一特点在此次乌镇大战的第一局特别明显。当时柯九段前半盘落后极多,后半盘奋力追赶,大师则是处处退让。
看着棋盘上的差距渐渐缩小,似乎柯九段颇有胜机,但是,此时人类高手们,包括柯九段本人,都非常清楚:半目之差,无法挽回了,这是大师退让的底线。它是会不断退让,但绝对不会让你追回这半目,你和它的差距,不多不少,始终是半目,但就是这半目,足够赢你了。这种恐怖的掌控能力,让人类无可奈何。最终,大师以半目,这个围棋比赛中最小的优势赢下了首局,而柯九段赛后也坦言“根本没机会”。
看似的“绝地反击”,其实根本没机会。
而在26日相谈棋中,五位曾经获得过世界冠军的中国少壮派棋手组团,联手对抗大师,大师又一次展现了其稳健的风格。当时的棋局也是大师在大幅领先的情况下开始退让,但始终保持着两三目的优势。此时,五人团中有人说我们下一招过分的棋,看看大师会如何应对?结果此招一出,大师在明明可以反击的情况下(因为人类的这一手棋本来就是过分的),却没有反击,而是淡定地自己补了一手,以此表示自己已经赢定了。
看见大师自补一手,五位世界冠军顿时失笑,随即就认输了。冠军们的笑容是自嘲、无奈和因恶作剧成功而产生少许快意的混合产物,也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足以流传后世的经典瞬间。
26日的相谈棋中,被虐的5位人类冠军,一笑泯恩仇的经典瞬间。
我想,大师的这种表现,不就是围棋十诀的第一诀“不得贪胜”的最好写照么?相比之下,现代的所谓“暴力围棋十诀”,弱爆了。
讲了大师的这些风格,懂得围棋的朋友会知道,大师的重视中腹、重视整体、重视厚味、不贪而胜,这些都是古来的明训,是“王道围棋”的具体表现,但却是现代棋手忽略甚至不屑的地方。现代棋手往往重视力量,重视混战,重视实地,追求利益最大化,具体的大家去看看“暴力围棋十诀”,就会明白。
这种霸道、暴力的下法看似可以提高胜率,但在大师的王道面前,却不堪一击,绝大部分棋手在大师面前往往不到百招,就已经完全落在下风,败局已定,即使强如柯九段,这次三番棋的首尾两局,也是如此。
“道”的胜利,王的归来
可能有些朋友会说,就是因为大师是计算机,所以它的计算能力远远超过人类,你前面讲的这些,其实也不是大师自己的感觉,而是它在天文数字的招法中找到的胜率最高的下法而已,这纯粹就是数学和计算,和文化、王道,扯得上么?
呵呵,前面讲这么多,就是要等朋友们的这一句,下面,才是我真正想说的。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经过天文数字的计算和比较,大师所得出胜率最高的那些下法,恰恰是我们古人(中国古人)所提出的那些围棋理念?由此,我能不能说,中国古人在尚未出现现代文明之前,尚未拥有如此强大计算能力之前,就已经把握住了,至少是接近了围棋的真谛?如果是这样,那中国的古人,是不是很强?比大师还要强!
因为大师靠强大的计算能力,要靠上千台CPU,要靠乌镇供电局,而我们的老祖宗,啥也没有,只有一颗头脑,一颗心。
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日本棋院楼上最著名的幽玄对局室。墙上的字挂“深奥幽玄”,如今又有多少人能明白呢?
其实对于熟悉中国文化的人来说,答案也很简单:这就是对于“道”的把握。
道,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概念,它无形无相,非人格化,却遍一切处。它适用于一切领域,它在一切领域中呈现,顺应它,则会受益;违逆它,则会受害。中国的文化,根本而言,就是道的文化,中国古人在各个领域去做事,无非就是在这个领域中去实践道,体悟道。而各个领域虽然具体的技术不一样,但背后的“道”,却是共同的,从这个角度说,会下棋,就应该会打仗;而会打仗,就应该会治国;而会治国,就应该会做煎饼果子。
古人虽然没有大师的计算能力,却因为对于“道”的把握,而总结出了上述这些王道围棋的理念,数千年后的今天,被大师证明了。进入科技时代以来,人们越来越沉溺于术,而忽略甚至开始鄙视道,进而开始鄙视自己祖先所传承的文化。但是,大师的出现,让我们赫然发现:原来,棋是有道的。遵循道去下棋,才是最接近“神之一手”的棋。
相信大师的出现,已经让人们充分感觉到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围棋理念,也真的很希望棋手们能因此而探求真正的王道围棋,并由此带动中国文化的真正复兴。
吴清源:“我下棋时不念胜负,遗落敌我。专注看到的,是下棋全局的黑白阴阳变化。追求其中的一种变化流动,自然呼吸韵律。打败对手的乐趣,远远不如在棋局中能够失去自我意志,霎那间感觉自己的棋局盘如同天宇浩荡,落子如同星辰位列。”
谨以此文,献给棋圣吴清源先生,如果AlphaGo真的是吴先生的轮回转世,那这一记给现代人的耳光,真是响亮!
吴老的关门弟子是中国的芮迺伟九段,她和江铸久九段是著名的夫妻。我昨天看到江铸久说,吴老的一些影子,能在大师的棋里看到,看来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观点。
江铸久:“回味这场绝唱,在传承方面,AlphaGo吸收了很多前辈高手的精华并予以再创造。在棋局中,我看到它的很多招法有当年吴清源老师的影子,心里非常感动。”
顺便说一下,第二局柯九段发挥极为出色,前半盘不落下风,这在人类棋手中已经是独一无二的表现了,但最后依然不敌大师在复杂局面下的简明王道,导致功败垂成。不过,柯九段依然以这一局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人们普遍的赞誉。
而整个比赛结束后,柯九段一改往日有些狂傲的讲话风格,说自己和大师对局,才发现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太多,对于围棋的理解只有2%等等,出色的表现加之谦恭的态度,也是我对柯九段报以尊重的原因,虽然之前不太喜欢他的轻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