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维俞济时 [俞济时和俞大维]俞律:俞律

2019-07-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篇一 : 俞律:俞律-人物简介,俞律-人物经历俞律 (1928~)江苏扬州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改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杰鬼雄_俞律 -人物简单介绍俞律1951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商学院银行系.历任交通银行华东区行.江苏分行科员,南京市文联秘书长,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文艺研究室研究员.青春文学院教务长,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南京市第八届政协常委.俞大维俞济时 [俞济时和俞大维]俞律:俞律()人杰鬼雄_俞律 -人物经历俞律1928看出

篇一 : 俞律:俞律-人物简介,俞律-人物经历

俞律 (1928~)江苏扬州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改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人杰鬼雄_俞律 -人物简单介绍

俞律1951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商学院银行系。历任交通银行华东区行、江苏分行科员,南京市文联秘书长,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文艺研究室研究员、青春文学院教务长,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南京市第八届政协常委。

俞大维俞济时 [俞济时和俞大维]俞律:俞律

()人杰鬼雄_俞律 -人物经历

俞律1928看出生于扬州,1946年毕业于上海中学,1951年毕业于光华大学。1947年开始在上海《半月戏剧》、《罗宾汉》发表剧评,其后陆续在《大公报》、《文汇报》发表散文。1952年从上海华东区交行调南京江苏省交行,不久转省建行,此间在《萌芽》、《新华日报》发表散文和诗歌,1957年被错划右派,1979年平反,重返文坛,在《雨花》、《钟山》、《人民日报》等发表散文、小说、评论。

俞大维俞济时 [俞济时和俞大维]俞律:俞律

曾任南京市作协副主席、秘书长,南京市文联研究室研究员,青春文学院教务主任,南京市政协党委。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政协书画室特聘画师,南京市政协京剧联谊会副会长等。

人杰鬼雄_俞律 -主要作品

俞大维俞济时 [俞济时和俞大维]俞律:俞律

著有小说、散文集《湖边集》、《浮生百记》,诗集《诗人眼中的南京》、《菊味轩诗钞》,传记文学《大书家萧娴》,美术评论集《萧娴书法艺术解析》等。

人杰鬼雄_俞律 -成绩

俞律文学方面:出版《湖边集》、《大书家萧娴》、《浮生百记》、《诗人眼中的南京》、《萧娴研究》、《菊味轩诗钞》、《秦淮恋》、《萧娴传》。

书画方面:曾参加《中韩书法交流展》、《中日书法交流展》、《师牛党画展》、《江苏作家书画展》、《俞律、李玉琴金婚画展》等。

戏曲方面:青年时代在上海曾演出《空城计》、《辕门斩子》、《打渔杀家》《双狮图》等。

人杰鬼雄_俞律 -爱情故事

俞律国画俞律和李玉琴都出生于书香之家。李玉琴是国画大师李可染与苏娥的长女。姥爷苏少卿是沪上最负盛名京剧艺术大师,李玉琴一直是跟随姥爷苏少卿一手带大。李玉琴的童年,是在战乱的烟尘和悠扬高亢的京胡声中度过的。

李老说记忆中的妈妈苏娥,美丽聪慧,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以极高的京剧艺术才华,名扬沪上。爸爸长期在外,父母见面的时间甚少,长久的思念导致妈妈积郁成疾,29 岁就离开了人世,但妈妈把聪慧、美丽、爱心以及对生活的希望,传给当时仅5 岁的女儿。对于妈妈,是李老师最美好也是最伤感的一段回忆。

俞律老师是生于1928 年扬州湾子街1个普通的书香门第,爸爸长源公乃饱学之士,国学功力深厚,经、史、子、籍无所不通,诗、词、歌、赋、画无所不能,对古文字和篆刻也颇有研究,有许多著作和篆刻作品传世。 谈及两人的爱情故事,二老脸上不时泛起甜蜜的红晕。在哪个革命年代,也算是一段佳缘。

1947 年,俞律在上海光华大学学习金融,自小深受家庭影响,俞老师钟情京剧艺术。课余期间,拜苏少卿为师学习京剧,并协助苏少卿整理、研究京剧艺术典籍。 在苏老师家中,他常见到可爱、聪慧的李玉琴。那年她15 岁,两人在一起可谓是青梅竹马。

对于艺术的共同爱好和理解,让2个人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年轻时候的俞律风度翩翩,外表俊俏,可谓是一表人才,这位来自扬州的大学生也渐渐潜入少女李玉琴的心中。 于是,爱情的种子在2个年轻的男女心里生长。

而苏少卿也是极喜欢这个聪明、好学的弟子,在有意撮合下,终于在1952 年,他俩结为夫妇。 算起来,两人在一起携手风雨同舟近60 载。他们共同走过蒙冤的“五七年”,走过困难的“三年”,走过动乱的“十年”。

彼此间与家人同甘共苦,与历史同喜同悲。 谈及过往的日子,俞律对妻子自是一番珍爱之情。他非常感慨称,在哪些困难的日子里,李玉琴作为1个普通的女工,特别是自己被打成右派下放至浦口的农村,妻子受牵连从国企的会计被辞退,只能到处打打零工,独自一人操作着家庭的重担,拉扯着3 个孩子。

李玉琴擅花鸟大写意,常以梅、兰、松、菊、荷为题,恣意挥洒。配以小动物、雏鸡、小鸭、松鼠、金鱼,神态活泼,栩栩如生,充满生机。你若留意,会发现李玉琴笔下从不画成年动物。这份童真,这份善良,这份平和与朴素,这份对生活的热爱,莫非与美丽善良、才华横溢的苏娥女士的心灵一脉相承。

俞律擅长做个杂家,先生融文章、诗词、书法、画和京剧和谐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补互容,不可剥离。读俞律先生的画自然会联想起那些美好的诗句:“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自迷”;而读俞律先生的诗,胸中自然也会有画境浮现:“好景采抛诗句里,别愁驱人酒杯中。

”当你读他的诗,品他的画时,耳边往往会响起铿锵悠扬的京胡声及先生的冲口一出:“孤王酒醉桃花宫……”。高亢激越,裂帛穿云。 俞律、李玉琴二位老人历经悲欢离合、风雨沧桑,50 余年,一起牵手走过,终于雨过天晴。现在二老在石城之东、御河之畔,结庐垂钓。钓书、钓文、钓书、钓琴、钓京剧、钓花草鱼虫,钓的是那份淡定,那份从容,那份物我两忘的境界。

篇二 : 有济无济俞济时

徐迅雷

俞济时年轻时

这是一封“情深深泪蒙蒙”的手写信笺,将军铁血背后,可见柔软心肠。在浙江省档案馆的馆藏中,这属于一份难得的“情感档案”。那是俞济时1941年8月20日写给中国银行杭州分行行长金润泉的:“蒋伯清兄殉职后,弟拟私人出资壹万元,存储银行,为其幼子教育基金,以示不忘故友之谊……”

蒋伯清即蒋志英,浙江诸暨人,是抗战中牺牲的两百多位国民革命军将军中的一位,时年39岁,其幼子才3岁。济人济友、济时济世的俞济时,后来以蒋介石的侍卫长名世。

1,“扶俞先生一把”

宓熙在回忆自己给蒋介石当卫队长时,讲到1个“小庙求签”的细节。1926年北伐军攻南昌前夕,彼时还信佛的蒋介石,散步时见一关帝庙,就进去求了一签,老和尚得知他问战事胜败,就说“要防止切断后路”。随后老蒋有了布防,孙传芳手下一部钻隧道出来,冲向蒋的司令部,要截断其后路;蒋介石幸有防范,对方未得逞,反而被俘逾千人。总司令不仅需要卫兵的保护,还需要迷信的“救济”,不知是喜是悲。

曾给孙中山当过卫士的宓熙,是浙江宁海人。中途出来给蒋介石做侍卫长的俞济时,则是浙江奉化人,是老蒋的小老乡,更是老蒋“圈子里”的人,1942年始任侍卫长。毛泽东的军队打过长江后,蒋介石不得不最后离开家乡奉化,那是1949年4月25日,他们从宁海县西店乡的团堧村下海,先乘竹排,再上汽艇,再接驳到太康号军舰——这军舰是俞济时通过海军弄来的。

俞济时当时患有足疾,走路不便,蒋介石下竹排进入汽艇后,特地探出头来,关照了一声:“扶俞先生一把。”其时已享受陆军上将待遇的侍卫长,原来也要他人“扶济”一把的。

111年前的1904年,俞济时出生;91年前的1924年,20岁的俞济时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1931年,俞济时任张治中部88师师长,随后挥师上海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腹部中弹,受了重伤;该师阵亡将士纪念牌坊,立于杭州西溪路,上刻俞济时书撰的著名联句:“华表接青霄一角湖山归战骨,墓门萋碧草十年汗马念前功”。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俞济时担任74军首任军长,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

跟陈布雷两度到浙江任教育厅长相似,俞济时曾两度到浙江省担任保安处长:第一次是1933年1月——大背景是“剿共”;第二次是1940年1月——大背景是抗战。1941年俞济时因蒋志英的牺牲给金润泉写信,那时抗战处于最艰难的时期。

2,“彻底剿灭方酋志敏部”

保安处管的是地方武装。在浙江省档案馆提供的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中,有汪煜的文章《两任浙江保安处长的俞济时》,其中提到——

浙江省保安处于1929年由“浙江省省防军司令部”改组而成,和省政府秘书处合衙办公,同在杭州梅花碑省政府内;蒋介石派俞济时来浙之前,即召去面谕“除办好浙省保安团队之外,要切实整编各县的保卫团……”俞既衔命来浙,就竭力整饬地方团练、加强统治力量。

是时省府主席鲁涤平、秘书长鲁岱、民政厅长吕必筹,处事敷衍,政令迟滞,时人讽之曰:“主席病三年,秘书长嫖三年,民政厅长醉三年”,活脱脱描绘出当时国民党官场中的腐败……

这期间,俞济时干出名的则是“反共剿匪”之事。他在1934年11月兼任赣浙皖闽边区“追剿纵队”司令,指挥属下与红军作战。其时,同是黄埔军校出来的王耀武,所率的补充一旅暂归俞济时指挥,对抗方志敏的红十军团、红七军团。1934年11月,王耀武率部与红十军团、红七军团在皖南谭家桥激战,红军损失惨重。1935年1月,方志敏被俘,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等名篇,同年8月在南昌就义。

此刻的俞济时,“济”的是什么?晚年,他在台湾写了许多本回忆录,由“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出版,其中一本长长的书名是《赣浙皖闽边区——彻底剿灭方酋志敏部(红第七、第十军团)纪实》。这里的“酋”,即匪首。时势造人,什么样的时代背景,造就什么样的人;在国共对抗的时代,“忠蒋”的俞济时,也就那样了。

第一次国共内战,双方不能通过政宪手段解决矛盾、组建联合政府,而是动用武力解决﹐属于非必要的战争,且给岛国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这十年内战,本身是兄弟相残、同胞互害,“和衷共济”是不存在的;直到抗战,才有了共御外敌的“同舟共济”。

3,“不忘故友之谊”

1940年春,在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86军军长任上,俞济时第二次来浙接受新命。抗战开始不久就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黄绍竑,招兵买马成立了“浙江省国民抗敌自卫团”,有4个纵队,等于4个师,总司令部设在金华,并在丽水大港头秘密建立了兵工厂。俞济时到浙江兼了“抗卫团”副总司令,8月又兼浙东海防(宁台守备军)总指挥。

1941年春,浙东抗日战事爆发,镇海、宁波、绍兴、温州等沿海地区相继沦陷。台州守备区少将指挥官蒋志英,遭遇登陆日军,不幸被刺死。当时他的儿子只有3岁,正可谓“忍情轻断思家念,昂然含笑赴沙场”,战死在沙场。

蒋志英,字伯清,生于

1902年。他和宓熙一样,在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一期,时间上相当于黄埔军校第三期。蒋志英以成绩优良毕业,北伐时期战功显著,抗战开始后,任浙江省保安第二支队少将司令官。

蒋志英先期负责绍兴防线,他到绍兴近海的杭州湾一带观察地形,[)城乡分别择要布防;有一地还建了座木桥,以利进退,名曰“志英桥”。1940年,蒋志英调任台州守备司令部少将指挥官。1941年4月18日夜,日军主力第五师团及海军陆战队,在黄昏涨潮时,溯椒江而上,在葭芷登陆,海门失守,将领牺牲。

年长两岁的蒋志英以身殉国,俞济时当然是很难过的,他喟叹:“余之良将亡矣!”在追悼会上失声痛哭,并呈请追授蒋志英中将军衔。待战事稍安,他在8月20日拿起毛笔,认认真真地给杭州的银行家金润泉写信,专用的“济时用笺”用了两页,表达了“私人出资帮助遗孤”的意愿,并详细询问如何存储为妥,怎样才能利息高一点,而且想到要防止被挪用。

此时此刻,俞济时济人济友的心愿是真切的。在纪实文章中,俞济时往往被描述为胆小的军人,害怕到第一线吃弹片、吃子弹,但他有个很大的优点是善于用人、体恤下属,所率将士会为他谋智谋勇、谋战谋功。

第二年——1942年11月,俞济时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卫长,从此为蒋介石贴身服务多年;翌年他随侍“委座”赴埃及出席著名的开罗会议。

1945年,抗战取得“惨胜”之后,俞济时工作过的浙江省保安处,也升格为浙江省保安司令部,1949年5月浙江解放,这机构也随之瓦解。

1949年1月,俞济时随侍“下野”的蒋介石退居奉化溪口,4月25日上了军舰,面对茫茫大海,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不久就去了台湾。从“同竹排共济”,到“同汽艇共济”,再到“同军舰共济”,俞济时与蒋介石一直“同舟共济”,哪想到,老蒋最终却抛弃了他。

4,“我是太监头”

多年以后,当俞济时回想起1955年6月初的1个晚上,在自家擦枪走火击伤大腿之际,心里一定戚戚然。

蒋介石退到台湾之后,起用新人,有意冷落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军政要员,诸如何应钦、汤恩伯、胡宗南等,先后被弃之如敝屣。华宸所著的《蒋介石的铁血卫队》(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一书说到,俞济时像一颗政坛不老松,有人比较他和前任王世和:“俞济时虽是豁嘴,却比王世和幸运千万倍!”

俞济时是天生的“豁嘴”——唇腭裂,那时补好亦难,尽管不严重,终归不好看。但他确实是幸运的,在蒋介石的侍卫长中,任职时间最长,最受宠信,去哪里老蒋都带着他。1949年7月,在风雨飘摇中,蒋介石还由他陪侍去了一趟菲律宾,名义为访问,实质是为台湾如果守不住就准备流亡菲律宾。到台湾后,俞济时换过好几个头衔,但老蒋批示,安全警卫工作仍由俞济时负责,出行仍要他随侍。

从1942年11月到1956年10月,俞济时负责保护蒋介石长达15年。他曾对侍卫官们半开玩笑地说:“我们的工作犹如太监。你们是太监,我是太监头。”引得哈哈大笑。可最终还是做不成这“太监头”了——那次擦枪走火,成了他命运的拐点。

似乎难以置信,1个久经沙场的老将,怎么会如此大意致使枪支走火?恰巧第二天有场军演,老蒋要去检阅,按照惯例俞济时得事必躬亲,先到现场督导警卫安全事宜。他受伤了,当然就去不了了。而就在他受伤的那天夜里,蒋经国管辖的情治部门,宣告破获了“孙立人兵变案”。

“己欲立而立人”的孙立人,是优秀的军事家,是战功赫赫的抗战名将。说是他与外国势力共谋“兵变”,要取蒋而代之。孙很快就被软禁,俞则被扯上了“关系”,说他给自己演了一场“苦肉计”,是故意不到场,小蒋就是这么看的。

孙立人自此被蒋氏父子软禁33年,直至1988年3月才恢复自由,两年后在台中市去世——他1900年生人,享年90岁。事发后第二年俞济时被排挤出了侍从室,去坐了个“国策顾问”的冷板凳。此时已没有人“济”他了,自我辩解亦无济于事,何况他本来就口才欠佳,还带有口吃。跟孙立人一样,俞济时也于1990年去世,这样算来,他被打入“冷宫”长达34年。

坐在“冷板凳”上,没有别的事好干,俞济时就动手写回忆录,以此为“济”。有部代表作,书名《八十虚度追忆》,蒋宋美龄在序言中说,“拱卫领袖十五年如一日,即是难能可贵矣”。然而,看看这“虚度”二字,多少感喟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