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袁家村 袁家村:用关中诱惑唤醒几代人的乡愁记忆

2018-10-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8岁末的一场瑞雪过后,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来到了位于陕西咸阳礼泉县的袁家村.写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建设现代化农村"的石碑伫立在村口,显得格外夺目.清冽的冷空气并没有削减游客们的热情,袁家村内门庭若市.游客李小军是目前在西安工作的安康人,他对记者说:"我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来袁家村了,这里给了我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和融入感."关中袁家村 袁家村:用关中诱惑唤醒几代人的乡愁记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袁家村还是一个"点灯没油.耕地

2018岁末的一场瑞雪过后,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来到了位于陕西咸阳礼泉县的袁家村。写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建设现代化农村"的石碑伫立在村口,显得格外夺目。

清冽的冷空气并没有削减游客们的热情,袁家村内门庭若市。游客李小军是目前在西安工作的安康人,他对记者说:"我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来袁家村了,这里给了我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和融入感。"

关中袁家村 袁家村:用关中诱惑唤醒几代人的乡愁记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袁家村还是一个"点灯没油、耕地没牛、干活选不出头"的"烂杆村"。70年代起,"村民的生存"成了全村的最大问题,老书记郭裕禄带领村民打井找水、积肥改土,粮棉产量跃居全省前列,甩掉了贫困帽子。

关中袁家村 袁家村:用关中诱惑唤醒几代人的乡愁记忆

80年代,袁家村抓住改革开放机遇,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成为陕西著名的"富裕村"。但伴随国家在90年代后期的产业政策调整,袁家村的村办小企业也都陆续破产倒闭。在这个不进则退的关键历史转折点上,袁家村人审时度势,认识到新时代中国的乡村和农民所担负的时代使命是为中国人提供精神文化的家园和饮食健康的保障。

关中袁家村 袁家村:用关中诱惑唤醒几代人的乡愁记忆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袁家村通过关中乡土方式的重启打造了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唤回了一代人的乡愁记忆。如今的袁家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更是代表了陕西甚至西部改革开放的标志地,它所经历的每一步都是改革开放中的一个缩影。

从一穷二白的乡村到城市人向往的生活,打开袁家村密码的钥匙是不变的初心与使命,是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的不懈追求。回看袁家村发展线条,清晰的历史脉络,每个年代有不同的思索、尝试与创新,每十年一个巨变,在挫折中砥砺前行。

共同富裕是袁家村多年发展文旅所坚持的原则,用勤劳、纯朴的乡心应对着外界变幻的潮流。村史馆中一幅幅当年的画面记录着袁家村62户286名原住村民披星戴月、流血又流汗地想把日子过好的憧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袁家村人实现了不离土、不离乡有尊严的生活在本地。

现在的袁家村有3000多常住民,从最初的为解决生计而努力,到现在的有了诗和远方,更有了对美好未来的企盼。在咸阳市妇联扶持的三秦女红作坊中,每一件精美的妇女手工品都显示着人们在追求富裕生活的同时放不下的手中线与割不下的传统情。

负责人韩赛迎告诉记者,现在周边传承这样手工艺技能的妇女有三四百人。游客们尝遍袁家村美食后,还可以来玩味下指尖里的关中文化,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收藏。

沐浴着改革春风成长起来的袁家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仍然满怀初心地重新出发。老支书说:"党员在,基层组织的阵地就在,阵地在就要谋事,干比不干强!"这条简单却不凡的路一走就是40年。如何让好的家风家教在袁家村传承下去,老支书郭裕禄很有自己的一套 。

除了抓村上的经济建设,书记还亲自抓适婚年龄村民们的婚姻大事,做他们的"把关人"。袁家村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觉得留住一个妈妈就是留住一个家庭,留住一个家庭就是留住一个未来。

文明是这里自觉的习惯,筑建更美的乡村是每个人共同的使命与担当。 十年磨一剑,现在的袁家村融合了一二三产的产业集群,每天游客逾万人,节假日多达五六万甚至十余万。农家大院、民俗客栈、康庄老街、小吃街、作坊街一应俱全,袁家村正在创造着中国模式乡村生活品牌。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期待着,将来能有更多村落,在与时俱进中保留完整的中国乡村体系,又不失那一份赤诚的面貌与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