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黄帝内经 白话《黄帝内经》素问 第六十二篇 调经论(上)

2018-11-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黄帝问道:我听<刺法>上说,病属有余的用泻法,不足的用补法.但怎样是有余,怎样是不足呢?岐伯答说:病属有余的有五种,不足的也有五种,你想问的是哪一种呢?黄帝说:我希望你能全部讲给我听.岐伯说:神有有余,有不足;气有有余,有不足;血有有余,有不足;形有有余,有不足;志有有余,有不足.凡此十种,其气各不相等.白话黄帝内经 白话<黄帝内经>素问 第六十二篇 调经论(上)黄帝说: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而发生百病.但百病的发生,都有虚实的不同.现在先生说病属有余

黄帝问道:我听《刺法》上说,病属有余的用泻法,不足的用补法。但怎样是有余,怎样是不足呢?

岐伯答说:病属有余的有五种,不足的也有五种,你想问的是哪一种呢?黄帝说:我希望你能全部讲给我听。

岐伯说:神有有余,有不足;气有有余,有不足;血有有余,有不足;形有有余,有不足;志有有余,有不足。凡此十种,其气各不相等。

白话黄帝内经 白话《黄帝内经》素问 第六十二篇 调经论(上)

黄帝说: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而发生百病。但百病的发生,都有虚实的不同。现在先生说病属有余的有五种,病属不足的也有五种,是怎样发生的呢?

岐伯说:五种有余不足,都是生于五脏。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由五脏所藏之神、气、血、肉、志,组成了人的形体。但必须保持志意通达,内与骨髓联系,始能使身形现五脏成为一个整体。五脏相互联系的道路都是经脉,通过经脉以运行血气,人若血气不和,就会变化而发生各种疾病。所以诊断和治疗均以经脉为依据。

白话黄帝内经 白话《黄帝内经》素问 第六十二篇 调经论(上)

黄帝说:神有余和神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岐伯答:神有余的则喜笑不止,神不足的则悲哀。若病邪沿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还未见或笑或悲的现象,此时邪气公客于形体表面,病人觉得寒栗起于毫毛,尚未侵入经络,属神病微邪,所以叫做"神之微“。

白话黄帝内经 白话《黄帝内经》素问 第六十二篇 调经论(上)

黄帝问:怎样进行补泻?岐伯答:神有余的应刺其小络使之出血,但不要向里深推其针,不要刺中大经,神气自会平复。神不足的其络必虚,应在其虚络处,先用手按摩,使气血实于虚络,再以针刺,以疏利其气血,但不要使之出血,也不要使气外泄,只疏通其经,神气就可以平复。

黄帝问:怎样刺微邪?岐伯答:按摩的时间要久些,针刺时不要向里深推,使气移于不足之处,神气就可以平复。

黄帝问:气有余和气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岐伯答:气有余的则喘咳气上逆,气不足的则呼吸虽然通利,但气息短少。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皮肤,而发生皮肤微病,使肺气微泄,病情尚轻,所以叫做”白气微泄“。

黄帝问:怎样进行补泻呢?岐伯答:气有余的应当泻其经隧,但不要伤其经脉,不要使之出血,不要使其气泄。气不足的则应补其经隧,不要使其出气。

黄帝问:怎样刺其微邪呢?岐伯答:先用按摩,时间要久一些,然后拿出针来给病人看,并说”我要深刺“,但在刺时还是适中病处即止,这样可使其精气深注于内,邪气散乱于外,而无所留,邪气从腠理外泄,则真气通达,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