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大全 弥散着历史故事的园中园

2019-04-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河南开封禹王台公园中的古吹台,从高处俯瞰形同一只乌龟,四周边缘地形低,中间一块高地如同乌龟的龟背,地形独特,自成体系,可谓"园中之园".园内古吹台.御书楼.禹王庙.水德祠.三贤祠依次排列,为人们讲述那来自久远年代的故事.历史故事大全 弥散着历史故事的园中园走过与整个公园相连的石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对欢喜的石狮子,后面一幢"古吹台"牌楼赫然在目,引导着人们顺坡拾级而上.竹叶丛中的盲人乐师师旷的雕像为我们讲述着古吹台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国盲人乐师师旷常在此吹奏古乐

河南开封禹王台公园中的古吹台,从高处俯瞰形同一只乌龟,四周边缘地形低,中间一块高地如同乌龟的龟背,地形独特,自成体系,可谓“园中之园”。园内古吹台、御书楼、禹王庙、水德祠、三贤祠依次排列,为人们讲述那来自久远年代的故事。

历史故事大全 弥散着历史故事的园中园

走过与整个公园相连的石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对欢喜的石狮子,后面一幢“古吹台”牌楼赫然在目,引导着人们顺坡拾级而上。竹叶丛中的盲人乐师师旷的雕像为我们讲述着古吹台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国盲人乐师师旷常在此吹奏古乐,故名“吹台”。

历史故事大全 弥散着历史故事的园中园

有人说师旷原本并非盲人,当年卫国知名乐师高扬在卫国边境小城仪邑也就是现如今开封的这个土台上收徒授业;身为晋国的师旷慕名而来,也算是出国求学。但师旷听讲时管不住自己,总爱东张西望。

历史故事大全 弥散着历史故事的园中园

三年下来,别的同学顺利毕业,但师旷的琴艺还是不过关,自然被师傅当众臭骂一顿。幡然悔悟的师旷到师妹那儿取来绣花针,对自己下狠手刺瞎了双目。从此心无旁骛,终成大器,创制了古典雅乐《阳春》、《白雪》,奠定了“乐圣”地位。

历史上曾对师旷精通音律,琴艺超凡有过记载。据说,当师旷弹琴时,马儿会停止吃草,仰起头侧耳倾听;觅食的鸟儿会停止飞翔,翘首迷醉,丢失口中的食物。有一次,他为晋平公弹一曲《清徽》,第一串音响时,便有16只玄鹤从南方翩翩飞来。第二串音响时,它们排着整齐的队列。第三串音响时,它们一边伸着脖颈鸣叫,一边跃然起舞。

站在师旷雕像前,耳边似乎传出那飘飘渺渺的古乐声…

那么古吹台又何以称为禹王台呢?因为开封距黄河很近,黄河的肆意泛滥,使百姓屡遭水患,于是就有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怀念大禹治水的功绩,在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在台上建了禹王庙,吹台就改称为禹王台了。

穿过牌楼就是御书楼,因康熙皇帝为大禹治水亲笔题写“功存河洛”匾额而建造并得名。在禹王台的后面,一个亭子刻有乾隆巡幸河南,来到开封古吹台时写下诗词的御碑亭。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 乾隆皇帝自北京起驾,渡漳河,经安阳、淇县、辉县,从孟津渡黄河抵达洛阳,游香山寺、少林寺、登嵩山华盖峰之后又来到了开封。在开封停留期间,他来到禹王台,有感而发,写下了诗文。现如今这儿也成为开封的一景。

禹王庙是这里的主体建筑。这里香火缭绕,大殿正中供奉着大禹巨幅塑像,东西两侧是大幅仿汉代的砖雕壁画,一幅是大禹治水图,另一幅是庆功图。殿内后墙壁上四块石刻为大禹碑原碑。

大殿西侧院是水德祠。这里供奉了38位治水有功者,大多数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水利学家,都是曾经对治理水患做过贡献的人。充分反映了饱经水患的开封人对治水有功者的颂祷和怀念。

大殿东侧院是三贤祠。这是明代河南巡抚毛伯有感于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同登吹台饮酒赋诗而特意建造的。话说诗仙李白因赋“可怜飞燕倚新妆”之句而得罪了杨贵纪,被解除了翰林职位。于是与新结交的杜甫沿着黄河漫游,饱览锦绣山川。在开封又遇到了怀才不遇、浪迹天涯的诗人高适。文坛三杰,在开封古吹台上饮酒赋诗,李白写下了《梁园吟》,杜甫写下了《遗怀》,高适写下了《古大梁行》。

三位诗人在古吹台上饮酒赋诗走后不久,一位端庄俊秀的姑娘宗小姐来到古吹台上。当她看到李白写在白墙上《梁园吟》那首诗之后,被那龙飞凤舞的书法深深吸引,姑娘为了保住墙壁上《梁园吟》那首诗,就拿一千两银子买下了那堵墙,这就是“千金买壁”的故事。

李白闻知此事,感慨之余,对宗小组爱慕不已;于是杜甫和高适俩人亲自到宗小姐家登门做媒,使李白和宗小姐喜结良缘,这件文坛佳话轰动一时并为千古传颂。后来到了明代,人们在李白所写《梁园吟》那堵墙的旧址上建立了三贤祠,以示对“此三人”的不朽诗作及其深情厚谊的纪念与推崇。

走出月亮门,穿过小桥,站在碧霞元君门前,回首相望,凝神细思。古吹台,园中园,历历在目;远古乐,不朽诗,声犹在耳。叹白云过隙,发思古幽情,令人久久不忍离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