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在嘲笑中提琴 60位演奏者同台 为中提琴而疯狂

2019-05-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提琴是弦乐家族中的"灰姑娘",它不像小提琴那样辉煌,也不像大提琴那样浑厚,常常被视作室内乐和交响乐中的伴奏乐器,低调而不露声色.然而,11月12日晚,一场中提琴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带领观众去发现中提琴被忽视的魅力,也拉开了第六届"我为中提狂"上海音乐学院国际中提琴艺术节的帷幕.为什么都在嘲笑中提琴 60位演奏者同台 为中提琴而疯狂从2007年开始,上海音乐学院每两年举办一次"我为中提狂"中提琴艺术节,迄今已发展成为集演奏.欣赏.教学.学术研

中提琴是弦乐家族中的“灰姑娘”,它不像小提琴那样辉煌,也不像大提琴那样浑厚,常常被视作室内乐和交响乐中的伴奏乐器,低调而不露声色。然而,11月12日晚,一场中提琴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带领观众去发现中提琴被忽视的魅力,也拉开了第六届“我为中提狂”上海音乐学院国际中提琴艺术节的帷幕。

为什么都在嘲笑中提琴 60位演奏者同台 为中提琴而疯狂

从2007年开始,上海音乐学院每两年举办一次“我为中提狂”中提琴艺术节,迄今已发展成为集演奏、欣赏、教学、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堪称中提琴界的盛事。今年,在为期5天的艺术节上,将有一系列公开课、专题讲座、工作坊举行,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200余位师生参与。更有一连6场高水平的音乐会,带来流动的中提琴盛宴。

为什么都在嘲笑中提琴 60位演奏者同台 为中提琴而疯狂

沈西蒂、蓝汉成等4位上音中提琴教师领衔大合奏。

六场音乐会,让中提琴绽放光芒

浪漫主义的先驱、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曾说:“中提琴的优良品质被人忽视,为时最久。其实它与小提琴一样灵便。它的低弦发出一种特有的、粗涩的音响,而高音却表现了悲伤与热情。”柏辽兹为中提琴与乐队创作了协奏曲《哈罗德在意大利》,让中提琴的地位得到提升。而在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堂·吉诃德》中,中提琴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什么都在嘲笑中提琴 60位演奏者同台 为中提琴而疯狂

20世纪初,随着特蒂斯、普莱姆罗斯等的演奏大师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为中提琴写作,以沃尔顿为代表的一批英国作曲家为中提琴独奏写作了大量曲目,而德国的欣德米特和匈牙利的巴托克也创作了极有分量的协奏曲。自此以后,日本的武满彻、俄罗斯的施尼特凯等人也继续为中提琴这件乐器的闪光做出贡献。

在艺术节开幕音乐会上,演奏曲目范围横跨巴洛克、古典、浪漫时期及现代的经典作品,包括亨德尔的《帕萨卡利亚》选段、罗辛斯基的《中提琴三重奏》、巴托克的《罗马尼亚舞曲》等。11月16日艺术节闭幕当晚,中提琴大师今井信子将领衔一场中提琴四重奏音乐会。

这场演出中,由今井信子、赫尔坦斯丹、刘念、康文婷四位中外中提琴演奏家所组成的跨国组合,体现了上海音乐学院中提琴团队与国际级演奏家的紧密合作关系。当晚的曲目则是由中外的音乐家们改编的一系列作品,其中包括大家广为熟悉的巴赫《恰空》、莫扎特《唐璜》选段以及皮亚佐拉的《自由探戈》等,既能体现中提琴重奏的无限可能,又能展现音乐本身的强大魅力。

该场演出一经开票即很快售罄,也是“我为中提狂”近年来深入上海市民及爱乐者的表征之一。

为“中提琴教母”沈西蒂教授庆祝80寿辰。

八旬“中提琴教母”沈西蒂登台

放眼中国,上海音乐学院在中提琴学科建设方面堪称先驱者。学院建立中提琴学科近60年以来,培养出了无数优秀学子,他们中的很多人如今还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从日内瓦大赛金奖得主萧红梅,到特蒂斯大赛冠军刘韵杰,再到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中提琴首席郑闻晓,乃至近年来的涌现的琴坛新秀特蒂斯大赛第一名沈子钰、慕尼黑ARD国际大赛第二名施宇成等,均出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摇篮。

培养出这些优秀学子,作为学科带头人的沈西蒂教授功不可没。作为中国第一位中提琴专职教师,她在中提琴这个“低调”的领域里默默耕耘60年,凭着一腔赤诚为国培养人才。已届八旬的沈老师如今依然活跃在第一线,带领上音中提琴教学团队开创属于中国上海的音乐奇迹。开幕音乐会也是一次对沈西蒂教授80寿辰的祝贺。沈西蒂教授和她的后辈们一同登台献艺,出现60位演奏者同台的盛况。